首頁/ 娛樂/ 正文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大象席地而坐》

時代之“痛”

這不是一篇影評,而是一篇影談。希望我的一些淺表之語,能夠讓你在觀影之前,瞭解影片背後的創作故事,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大象席地而坐》它所想表達的情感。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初見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影片,我最開始關注到它,是這次非議四起的金馬獎頒獎禮。當我瞭解了這部影片製作背後所遭遇的波折和辛酸時,再看到彭昱暢牽著胡波母親走上紅毯,不禁淚湧。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大裂的源頭

2018年2月,

短篇《大象席地而坐》由作者本人改編執導成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胡波,筆名胡遷。2014年,胡波開始在ONE等平臺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作品。《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中短篇小說集《大裂》中的第二個故事,這本小說寫於2014年,故事的源頭都是他在2008年那幾個月中見到的形形色色的真實事件。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我要看清楚那頭大象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兒,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困惑。

——《大象席地而坐》

原著中的《大象席地而坐》與影片略有些不同。原著裡只展現了於城背叛友情,失去愛情,追逐執念等情節。但影片為了讓情節更豐富,更有層次感,增添了那座城市最尖銳、最具有衝突性的四個家庭,而在這四個不同家庭生活的主人公們,卻都因“痛”和“願”,聚在一起,去往同一個地方。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其實在胡波《大裂》這部小說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15個故事,每篇小說都展現了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現在距離源起,已經過去十年,物是人非,小說中的人物原型仍然沿著他們的人生軌跡負重前行,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掙扎,至於那些曾經的痛苦和絕望,都為了能夠看起來活得不錯,而刻意不去觸碰和迴避掉罷了。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正如胡波所說:“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痛楚。上一代人,現代社會的分裂畸形替代了戰爭對更上一代人核心的摧殘。就像我們這一代人深受膚淺和庸俗融入著血液帶來的絕望一樣,沒有人想承認這個。那這就是這一代人的痛苦。由膚淺庸俗帶來的痛苦。”

人不似其文

黃麗群在《大裂》這部小說的序《暗室明眼人》中,對一直以來只聞其文,初見其人的胡波這樣評價道:“他是個從整體到細節都很清爽的年輕人,言語簡潔,帶冷澀的幽默感,眼光明澈宛如少年手心緊攥的彈珠。人不似其文。”

為何這樣一個眼光明澈的年輕人,內心會如久經風霜的老人一般,寫出如此之“痛”的文章?也許是他有一雙洞察世間“傷痕”的眼睛和純真的心靈,是這陰鬱、壓抑、昏暗世間的獨行者。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胡波所著的《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它所表達的是這個時代的“痛”。胡波他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想要闡述一個概念,並不只是記錄故事,更想要去揭開被掩蓋的傷痕,不去定義或是框定一切。不僅是這樣說的,他也這樣做了。

他將《大裂》改編為劇本,搬上銀幕。然而因其是部文藝片,不如商業片容易被投資者所看好。但幸得伯樂賞識,這本書終於有機會影視化。

影片波折

當現實和理想相碰撞時,你是選擇妥協,還是堅持?胡波他選擇了堅持創作初衷,堅持藝術的完整性。

早在拍攝之初,投資者所給這部影片的製作經費就極其少,大約是70萬元,這對一部長片來說相當緊張,這就是為什麼彭昱暢的片酬只有3000元。但當時的胡波仍舊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熱情,透過各種方式向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招募,尋求幫助。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為了能更好地展現出這個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片中大量採用了長鏡頭,這便使得影片時長遠遠超出了市場上普遍影片的時長。監製讓胡波將影片進行壓縮,胡波仍然堅持3小時50分的版本。就如當初這部影片的片名幾遭波折,這部影片卻還是因為時長要符合市場規律,未能在內地上映。

大象席地而坐:時代之“痛”

誰也沒有想到這部很精彩,直戳人心的傷痕文學電影,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未能在內地公映。而胡波自己視若珍寶的作品無法正常上映,也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胡波也有他的“痛”,當痛到無力承受之時,便如《大裂》中所說,最終大地裂開,化為塵土……

本文作者,牛牛仔:酥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