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全文2400字左右,估計要十分鐘,謝謝大家的閱讀。

三國後期的最後一出最為精彩的大戲當屬“二士爭功”,都說姜維從中用計,是為“一計除二賢”,又有說是監軍衛瓘“一計除三賢”,那麼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史書上說得並不是很清楚,我試著分析下,這一出大戲為何最終是司馬昭得利?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因不滿司馬昭專權,率領數百宮人和僕從去襲擊司馬昭,司馬昭得到手下彙報,派賈充和成濟在宮門外,反殺了魏帝曹髦。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賈充成濟弒君

因弒殺魏帝朝廷文武多有不滿,司馬昭為了轉移朝廷裡的不滿情緒,分三路伐蜀,以重新樹立自己的威望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魏國權臣司馬昭執意伐蜀

一路以鍾會為主,一路以鄧艾為輔,最後一路以諸葛緒切斷姜維後路。

結果鍾會與諸葛緒大軍被姜維攔在劍閣,鄧艾看到主力大軍被擋在劍閣,自己則偷渡陰平,下江油、戰綿竹、降雒城,直逼成都,迫使劉禪舉國投降。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鄧艾偷渡陰平直入成都平原

這時滅蜀的大致過程,瞭解這個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滅蜀之後,作為統帥的司馬昭、三軍主將鍾會與先鋒鄧艾三人的所作所為。

正史裡記載,鄧艾與鍾會並非死於司馬昭之手,鄧艾是被衛灌派田續所殺,鍾會因作亂死於魏軍將領之手,但兩人之死與司馬昭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鄧艾,是窮苦出身,因屯田有功,被司馬懿發掘,受到重用,鄧艾是屬於司馬家的家臣,對司馬家忠心耿耿,但鄧艾在滅蜀後的所做所為,已經被司馬昭忌憚,被殺或許在滅蜀後就以註定。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鄧艾對蜀國的態度:

在滅蜀後,沒有及時上報主子司馬昭,擅自對蜀國君主和文武百官進行官職劃分,之後再上報。在蜀國揚武耀威,把陣亡的魏蜀士兵堆成山,號為京觀,以彰顯自己的軍功。這時候的鄧艾已經沒有憂患的意識了,自負有些飄飄然,功高而不知收斂,得意而忘行,是取禍之道。

使於綿竹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有識者笑之。

鄧艾對司馬昭的態度:

向司馬昭建議,趁著滅蜀的時機,順勢伐吳滅吳,並沒有得到司馬昭的首肯,在私下訓練士卒、打造戰船,為伐吳做好準備,沒有經過主子的同意,這些做法已讓有心之人覺得鄧艾有謀反之心,鄧艾是想多建軍功,但不知這些做法已深深觸動了司馬昭的敏感神經。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鄧艾父子在成都以謀反被抓

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徵艾。

鄧艾的初衷是好的,安排好蜀漢軍民,防止蜀漢發生大的動亂,但過於自負驕傲,本想滅蜀之後再圖滅吳之功,鄧艾的所做所為已讓司馬昭動了殺心,這樣一個軍功蓋世而不知進退的名將,司馬昭覺得難以駕馭了,所以司馬昭下令叫鍾會去收押鄧艾,押往洛陽等待發落,在司馬昭的授意下,監軍衛灌派田續在路上斬殺了鄧艾父子。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說完鄧艾,再說鍾會

鍾會,是曹魏重臣鍾繇之子,豪門望族之後,鍾會年少好學聰慧,世人評價,不會久居人下,長大後必有大才,經常為司馬昭出謀獻策,深受器重。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伐蜀主帥鍾會

鍾會對蜀漢的態度:

鄧艾滅蜀後,接納了降將姜維,待姜維為心腹,事事猶豫不決之時與姜維協商,並讓姜維統屬舊部,姜維是詐降,想找機會復國,鍾會有異心,想獨佔蜀地而自立。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鍾會本人也有反叛司馬昭自立之心

鍾會對同僚鄧艾的態度:

因滅蜀之功被鄧艾所佔,心中憤懣,藉機寫信給司馬昭,舉報鄧艾欲謀反,併成功收押鄧艾。自此鍾會在蜀中威望日盛,手中又有精兵強將,謀反之心堅決。

會所憚惟艾,艾既禽而會尋至,獨統大眾,威震西土。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

謀反之事洩露,手下魏將與衛灌率軍誅殺了姜維與鍾會。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

滅蜀之戰中,鍾會牽制了姜維的主力,使得鄧艾得以透過陰平小道,達到滅蜀的效果。因二人不和,二人爭功,除掉鄧艾之後,鍾會不甘久居人下,有異心,欲爭天下,真正有謀反之心的是鍾會而不是鄧艾。鍾會誤判形勢,在一未得蜀人之心,二未得魏軍上下之心,根基不穩、威望不足貿然謀反,這時鐘會失敗的原因所在。

最後輪到司馬昭和衛瓘登場

除掉鄧艾和鍾會,主謀是司馬昭,執行者是衛瓘。在鄧艾和鍾會出征伐蜀之時,就有人告知司馬昭,此兩人後必反,要司馬昭小心提防,司馬昭也深知二人不和,但兩人確實是伐蜀的最佳人選,鄧艾熟悉兵法韜略,能征善戰,鍾會善穩重,出謀劃策,胸有成竹。

三國後期二士爭功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司馬昭是如何除掉兩人的呢?

一、在滅蜀後,先對二人大加封賞,加官進爵,加封鄧艾為太尉,其子封侯,加封鍾會為司徒,均是三公之位。先穩住兩人,讓兩人覺得司馬昭沒有其他的想法。

二、先除鄧艾

兩人互相制約,鄧艾其實很冤,鍾會告知司馬昭鄧艾欲謀反,司馬昭下令鍾會進軍成都討伐鄧艾,又怕鄧艾反抗,派監軍衛灌和鍾會先去討伐鄧艾,鄧艾不明所以,被下獄,準備發往洛陽,交由司馬昭處置,後鍾會作亂被殺後,按理說鄧艾應該會無罪釋放,但並沒有,反而在途中,衛灌派田續殺鄧艾,田續與鄧艾有仇怨,正好報仇,監軍為何敢殺素有軍中威望的鄧艾,原因就是得到司馬昭的授意,在後來衛灌得到重用可知。

漢晉春秋曰:初艾之下江由也,以續不進,欲斬,既而舍之。及瓘遣續,謂曰:“可以報江由之辱矣。

三、再逼反鍾會,趁機除掉

在得到鍾會舉報鄧艾謀反之時,司馬昭親率大軍兵髮長安,要與鍾會相見。鍾會得知司馬昭肯定料想他有異心,鍾會早有圖謀,想要割據蜀漢自保。司馬昭有逼反之意,鍾會同樣有反叛之心。

結果魏將都願歸鄉,不願跟隨鍾會謀反,在衛灌和胡烈等將的策劃下,先下手為強,率領士兵作亂殺了鍾會與姜維。

結語這一出大戲,正所謂“二士爭功,不管是姜維一計除二賢,還是衛瓘一計除三賢“,最終的受益者是隱藏在後面的大贏家司馬昭,不僅滅掉了蜀國,還順帶除掉了日後難以駕馭的兩大隱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昭是其中高手,這以上就是司馬昭要除掉兩人的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