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沒有大奸大惡,你是否曾沾沾自喜過?

趙涓,唐德宗時官員。

唐代的【宗永泰】這個年間,有一次宮中就失火了,因起火點靠近太子東宮,唐代宗很懷疑此次失火是不是和太子這人有什麼關聯。

當時趙涓是監察御史,他盡職盡責地進行了十分詳盡的詢問與查驗,結果發現起火地點是宦官值班的房舍,並非東宮。

趙涓的細緻查驗,也化解了一場宮廷危機。太子因而心中十分感激趙涓。

多年之後太子即位,是為唐德宗。而趙涓也在地方上任職,大家似乎都忘記了這樁往事。不巧,趙涓在衢州時得罪了朝廷觀察使韓滉,因此韓滉上奏請求罷免趙涓的官職。終於,唐德宗再次看到了趙涓的名字。

唐德宗立刻問宰相:“這不就是永泰年間任御史的那個趙涓嗎?”宰相回答說:“是的。”結果唐德宗不僅沒有罷免趙涓,而且當即下令拜授趙涓為尚書左丞。趙涓上任後,唐德宗又對他說:

“你為人正直,這是我知道的。即使有人上報說你有罪,我也不會相信!”

於是又下令讓趙涓掌管吏部選官考核。趙涓去世後,又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順便說一句。

在當時情況下,趙涓其實有很多選擇。可以小題大做,可以大事化小,可以迎合上意,也可以事不關己,

但他偏偏選擇了不放過小事,不放過細節,盡職盡責調查。正是用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謹慎對待工作,嚴格對待自己,也終於迎來了後面的報答。

所以我們今天來說說

“認真”

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中不會去做大惡,也很少遇見行大善的機會。每天發生在身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惡小善才是常態的生活。

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加容易掉以輕心,更加難以自察。大惡之事幾乎人人心中警懼,而且犯了自己立刻也知道。但小惡積習已久,幾乎毫無察覺,反而容易逐漸釀成巨禍。大善之事幾乎很難遇見,但小善之行日積月累,養成習慣,逐漸也會積成大福。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以為自己沒有犯根本大戒大錯而自喜。

首先這一點幾乎大多數人都能做到,本身沒有什麼可喜的。其次那些已經養成了習慣,犯了卻根本不知道的小惡,才是最危險的。比如謊言、嘲笑、中傷、驕傲;比如佔點小便宜,貪圖點享受,晚睡晚起,偷懶貪吃;甚至包括起心動念之間,貪心、嗔恨、邪見、淫慾等等,如果當下不消滅,可能也會漸漸演變成行為。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日常中的小事,面臨的都是生活中的選擇,每天要做的恰恰是——在小事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內心的放鬆與懈怠保持警戒!

真的修行,從來都是從自己難以覺察的細微處入手,從自己都容易忽略、都難改變的陋習、惡習開始。不以十二分小心,不一絲不苟地嚴格對待,根本無法察覺。

《尚書》中說:“細行不矜,大德之累”。細節行為不慎重,就會危及大德。《易經》中說:“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意思是,

小人以為小善沒有多大好處而不做,又以為小惡沒有多大傷害而不除。所以惡行漸漸積累到無法掩蓋,罪業漸漸積累到無法化解。

所以,當我們沒有犯大惡而自喜的時候,可能自滿的心態正在滋生。

當我們聽聞聖賢教誨或聞修佛法後,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看別人一身毛病的時候,恰恰是傲慢和分別的開始。

當我們每天都沒有習慣於自省自察言行舉止、起心動念的時候,我們的德行和福報可能正在一點一點削減,禍患和惡果可能正在一天一天養成!

子曰:“必臨事而懼。”懼什麼?

勿以不破大戒為喜,但以常犯小過而驚!

末學與諸君共勉。

(史料選自《新唐書·趙涓傳》)

校對:閆飛師兄、

如煙師兄

超摹:廣超師兄

沒有大奸大惡,你是否曾沾沾自喜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