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事實已經證明:

《我的姐姐》

註定是一部會引發熱議的電影,因為它又一次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的痛點——女性地位以及兩性平等話題。《我的姐姐》講述了一個並不算複雜但絕對貼近現實的故事。我在

後窗放映 095

的活動之後,就已經聽到很多現場的影迷在激烈討論。前幾天,社會學家李銀河已經在微博上寫下了觀後感,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影片背後的邏輯就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今晚我也要分享一位影迷的投稿,他也要聊聊《

如果《我的姐姐》不是一個人在面臨兩難的“偽”選擇

》。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 如果《我的姐姐》不是一個人在面臨兩難的“偽”選擇 —

《我的姐姐》精心設計了一個選擇困境,這個困境談不上是道德層面的,甚至跟習俗,大環境的聯絡,也不如想象中那麼緊密,而到最後,編導還選擇了一個偏向於傳統的開放結局,也就是說,讓觀眾來“選擇”,評論,或者說兩極分裂……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這樣的創作思路或模式,到底算是效仿歐洲電影界之前一直宣揚的:好萊塢電影負責解決問題,而歐洲電影則是提出問題中的後者?還是更如同中國象棋的“殘局思維”,完全的被動,每一步都充滿“殺機”,最後大多以和局收場?這與其說是一種智力的挑戰,還不如說更多是一種找虐的心理與意趣。

《我的姐姐》未嘗不是如此的一種“找虐”創作心理,這有意義嗎?不管是對於現實社會問題的解決,還是對於所謂現實主義電影題材創作的發展而言……

我個人覺得沒有太多意義。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我的姐姐》相對於之前的類似題材,“特別”之處在於“時機”,如果所講故事開頭的時間點提前,那就是對重男輕女的父母二胎懷孕分娩的過程,不管這個二胎合不合法,然後講姐姐與弟弟,乃至整個家庭間的矛盾;但要是開頭的時間點往後,那就是“揹著弟弟考研”的故事,這裡的“背”字讀陰平第一聲……畢竟要是她自己一個人去京,把弟弟送養了,那就沒弟弟什麼事,她也就不是姐姐了。

而《我的姐姐》是“正好”卡在兩個時間段的中間,也就是所謂的選擇時間。但如果我們暫時拋開事件本身,而只從故事層面來講,這個選擇是個可能的偽命題,因為如果選擇了送養,後面就沒有然後了(除非女主角像電影裡一樣“反覆無常”,不斷改選),那麼貫穿全片的所謂選擇困境,可能真的就如同某些象棋殘局一樣,永遠都贏不了……除非你是個天才。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說到天才,不由讓我想起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雨人》來,這也是個長輩去世後,手足骨肉“萍水相逢”,又必須相依為命的故事,霍夫曼所演的角色雖然早已成年,但因為自閉症沒有自理能力,像《我的姐姐》中的弟弟一樣需要有人撫養,可又因為他有超乎尋常的記憶力,能在賭場上大獲豐收,是個白痴型天才,就此,《雨人》跟《我的姐姐》有兩大不同點,一是主角有特殊戲劇性,而不是試圖代表普羅大眾,二是撫不撫養,不是前者的中心,對於自身的改變才是,而後者中的姐姐似乎談不上前後有什麼改變,而對弟弟來說,那更是奢求。

除了撫養與否,影片引發大量爭論的,還在於男女問題。但我不知道,如果這片改成《我的哥哥》,需要撫養的不管是弟弟,還是意外懷孕生下的妹妹,長兄如父,哥哥是否要撫養弟(妹),這片子還會引發社會爭論嗎?或者乾脆問,性別調整後,這片故事還成立嗎?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但我覺得這樣的類比還是太接近和單一,不如這麼比,不是撫養小孩,而是老人。還是一個剛成年的姐姐,父母突然因為車禍而去世了,留下一個很“陌生”的爺爺或奶奶,這個姐姐或者哥哥,需要贍養這個老人嗎?這聽起來似乎已經不成為一個問題了……難道《我的姐姐》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可討論的問題,都是因為“計劃生育”和“二胎政策”嗎?那是否意味著,老人撫養問題,要成為一個好的電影題材,就必須也跟相關的社會政策掛鉤,既保持安全距離,又能“不痛不癢”的觸及到,比如延遲退休的政策?……

當然電影評論有它本身的不足之處,或者說盲點,也跟《我的姐姐》一樣,提出了問題,但不提供答案。當然從體裁本身而言,一篇評論當然本身不負責提供答案,但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以和《我的姐姐》一樣的“開放性”收尾,來結束一篇批評沒有結局的評論。

《我的姐姐》看起來是現實主義題材,但女主人公其實是比一般的型別片,還要“精心設計”,但這麼做的結果是,她跟周圍的人都分隔開了,隔家如隔山,於是她找不到可以參照的模式,成了一個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人,她進兩步退一步,一會兒怒氣衝衝,另一會兒又柔情萬種,她被迫扮演兩個角色,但實際上可能一個都不想演,所謂情義難兩全,這是中國傳統的選擇困境,這一次不過是換了個兩難,給一個女孩來選,但本質上是換湯不換藥的。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我的姐姐》終極預告片

那如何至少在劇作本身,來讓這種兩難不顯得那麼機械與無解?

我覺得姐姐需要有參照的物件,而透過與參照物件之間的對比,來展現編導如今想表現的多重社會話題,比如重男輕女……那假設,姐姐父母的車禍,不僅是因為父親心臟病發,或者肇事司機喝酒了,而是兩輛車對撞,責任各半,巧合在於,兩輛車裡都死了一對父母,各自留下一雙年齡懸殊的兒女,只是一對是姐弟,另一個是兄妹,或兄弟……

也就是說,姐姐如今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尷尬,難為,“孤單”的姐姐,而是同時有了同等境遇的人,兩人之間區別只在於性別。那接下來,同樣父母在車禍中雙亡的那個男孩,他如何處理“後事”,包括對待二胎弟弟或者妹妹的方式,就會極大的影響到姐姐。比如,要是那男孩為了自己的人生規劃,選擇送養,那姐姐自然可以“仿效”,如法炮製,而不會只陷在只會拿倫理親情壓人的親戚中,無法自拔。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當然轉折也是容易製造的,當姐姐也學那男孩一樣準備送養弟弟,手續都辦得差不多了,可突然聽說那男孩因為送養家庭虐待孩子,於是反悔了,又把弟弟或妹妹接了回去,此時姐姐就又動搖了。甚至於當姐姐和男友感情出現問題,她只能找那男孩訴苦,感覺天底下只有他才會懂她,因為車禍也有他家庭的一半。這樣子一來二往,兩情相悅,甚至出現了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對車禍中的受害男女,走到一起,共同撫養兩個“小輩”,但這樣子的話,這二人的明天是不是更被套路化,更沒有希望了?……

但這樣子,至少會有一種寄託,一份分擔,一種即使是被誤認為是希望的溫暖……而在我看來,這一點,是在電影改變不了任何現實的前提下,電影本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

【獨家】李銀河:《我的姐姐》是一部會準確地擊中了社會痛點的電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