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愛誡》:影片探討的是愛與性的區別,以及愛的可能性

《愛誡》:愛的可能與命運的交錯,影片探討的是愛與性的區別,以及愛的可能性。

19歲的多米克既沒有經歷過愛,也沒有經歷過性,他對愛情的信仰純潔而虔誠,儘管他的愛情顯得有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不可思議,它是“望遠鏡中的愛”,隔窗相望的愛,屬於典型的手段骯髒(偷窺)、感情聖潔。阿莫多瓦《捆著我,綁著我》中的綁架式求愛,和《對她說》中的護理型(乃至發展到最後的強姦)單戀,均屬此類極例。他把鬧鐘定時在女主人公回家的時間,偷窺她的一舉一動;他給她打匿名電話,只是為了聽她的聲音;看見他和男人上床時,他又故意打煤氣報修電話,讓工人上她家檢修,打斷她的做愛;為了近距離地和她見面說話,他還發展到偽造匯款單,將其騙到自己工作的郵局;看見她在超市買不到牛奶,他不惜每天早晨5點鐘起床去當送奶工,只是為了敲她的門然後親手為她送上一瓶牛奶。他熟悉她的所有私生活,無形之中已經像一個隱形人一樣和她生活在一起,並且休慼與共,有一天晚上看見她回家後不停地哭泣,他很難過,他急忙想弄清楚“人為什麼會哭”。

《愛誡》:影片探討的是愛與性的區別,以及愛的可能性

被多米克偷窺的女人瑪格達,則經歷過一切。我們對她的瞭解和多米克一樣多,她和不同的男人上床,然而,一次傷心的哭泣暴露了她內心的隱痛,她顯然受過愛情的傷害,所以她只相信性,不相信愛這回事。多米克向她承認他在“觀察”她時,她把他當作了一個對性懷有好奇和嚮往的年輕色情狂,回家後她故意把床拖到他從望遠鏡裡能完全看得見的地方,然後表演了一場做愛秀,事先還打電話過來讓他“好好消遣”。後來她問他為什麼,多米克說:“因為我愛你”,她當然不信,多米克說是真的,她又問他想幹什麼,想和她接吻?想和她做愛?想和她旅行?多米克連說了三個不,“那你到底想怎樣?”她搞不懂了,多米克說什麼都不想,他就是愛她,於是瑪格達“教”他什麼叫愛——她說當一個女人想一個男人時下面會溼,她現在就是這樣,她把多米克的手放在她兩腿之間,多米克的手緊張得直哆嗦,表情異常痛苦。“瞧,這就是愛,一切都結束了”——瑪格達把她受到的愛的傷害,用這種冷酷的方式,傳遞給了對愛抱著美好幻想的多米克,但是她當時無法意識到自己對他造成傷害到底有多大。多米克落荒而逃,回家後就用刀片割開了自己的手腕。失去了多米克的影蹤之後,瑪格達的內心突然體會到了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她對多米克有了一絲揮之不去的牽掛,而這顯然屬於愛情的範疇。她開始去找他,打聽他的下落,並且為他擔心,當她得知多米克自殺的訊息時,她立刻感覺到了自己犯下的罪過,她開始用望遠鏡偷窺多米克房間的動靜,看他有沒有回來,後來她趕去看望出院後的多米克,她用他的望遠鏡對準自己的房間,竟然“看見”了自己那晚的哭泣,“看見”多米克從她身後溫柔地摟住她的,她伸手輕撫他的臉——她又“看見”了愛情。

基耶斯洛夫斯基拍了兩個版本的結尾,一是這個電影版的愛的結局,另一個是電視版的不愛的結局——多米克冷漠地對瑪格達說:“我已經不再偷看你了”,如導演所說,這個結局比較符合他的真實口味,這是一個愛的交錯,他在《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中,延續了這個宿命式的遺憾和喟嘆。

在影片中,兩個主人公又都是孤獨者的形象:多米克和朋友的母親住在一起,他白天工作,晚上偷窺,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內容;瑪格達一人獨居,用性來打發寂寞和憂傷。那位“永在的旁觀者”在片中前後兩次和多米克擦肩而過,一次是多米克拖著送奶車,他剛給瑪格達送完牛奶下樓,一次是他從瑪格達的公寓裡痛苦地逃出來。

《愛誡》確立了愛的存在,和它與性之間的不可替代性。劉小楓在《沉重的肉身》中說:“幸福也可以透過單純身體的感官享樂獲得,但美好的幸福只有透過身體成為靈魂的居所——因此身體會覺得沉重、艱辛——來獲得”,在他看來,幸福還不代表最高的倫理價值,美好才是。心理學家弗羅姆在他的代表作《愛的藝術》中說,就人的本性而言,縱慾似乎是克服孤獨感的一種既自然也很正常的方式,而且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這種方式實際上和酗酒、吸毒並無多大區別,只會加劇人的孤獨感。

影片同時又進一步探討了愛的信仰重建。其實無論哪個結尾,基耶斯洛夫斯基對此至少還是同樣持肯定態度,他的悲觀只不過落在了愛的同時、雙向達成,也就是愛的圓滿性上:甲愛乙的時候,乙並不愛甲,而當乙回過頭再去愛甲的時候,甲已經不愛乙了——甲又成了原來的乙,並且以和乙當初同樣的冷漠去迴應和傷害乙。這就是他想表現的命運的交錯,可相比之下,這畢竟屬於小悲觀,因為只要確認了愛,確認了愛可以被重新喚醒,那麼對於受傷或孤獨的心來說,就有了救贖的可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