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上週聊到了剛上映的電影《黑白魔女庫伊拉》(Cruella),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像Cruella這樣,經典反派“洗白”的潮流。

看過《

黑白魔女

庫伊拉

》的觀眾們都知道,片中

Cruella這個人物的故事被徹底推翻,“殺狗賊”這個標籤不再存在。

而這,早就不是迪士尼第一次“洗白”反派了。

兩部《沉睡魔咒》(Maleficent)裡,把大反派黑魔後Maleficent變成了主角,這一次就輪到了Cruella de Vil。

如果把電視劇也算上的話,當年《童話鎮》(Once Upon a Time)裡,白雪公主的邪惡後媽Regina雖然一開始算是反派,但很快就慢慢變成了主角,人物成長甚至完全蓋過白雪公主。

還有,《冰雪奇緣》(Frozen)裡Elsa一開始的設定也是反派,但最終被改成了雙女主之一,成為迪士尼故事裡最具特殊意義的公主。

說起來,迪士尼的一眾各色各樣的“惡人”對觀眾的吸引力幾乎是不輸主角的。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除了Cruella和Maleficent,還有《小美人魚》裡的Ursula、《獅子王》裡的刀疤、《阿拉丁》裡的賈方等等,對這些角色,觀眾們都熟悉得不能更熟悉。

1992年,迪士尼開了“惡人”主題商店Villains in Vogue,然後從2015年起,迪士尼樂園裡經常會有“惡人”主題活動,還專門出過“惡人”手辦,其中小美人魚的Ursula手辦一發行就被銷售一空。

事實上,坊間一直傳聞迪士尼會在園中造一個專門的“惡人”主題公園,可見“惡人”們的市場有多大。

《沉睡魔咒》第一部票房7。58億美元,第二部票房5億美元,都算是非常大的成功。這一次的《

黑白魔女

庫伊拉》也是被迪士尼寄予厚望的。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大眾對“惡人”著迷這件事情,並不僅限於迪士尼角色。它可以被看做是對“偉光正”英雄的反叛,也是一種對“反套路英雄”的需要。

比如前幾年的《小丑》(Joker)就把這種反英雄發揮到了極致。

和英雄不一樣,“惡人”可以做很多我們潛意識裡渴望,但又並不能去做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以“惡人”為主角的作品裡,都會將“復仇”作為主題。

Maleficent算是,這次的Cruella也是。但對“正派人物”,“復仇”是不能作為最終目的的,也是成長中必須要擯棄的。

“惡人”們因為被錯誤對待,儘可以用一些不那麼“正確”的手段去復仇。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顯現出的“反社會”特質,又令角色變得神秘且與眾不同,這都是傳統正派人物身上看不到的。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如果仔細看由古至今的很多故事,很多“惡人”甚至不是因為做了什麼成為反派,而是因為生來就有的東西,註定就是反派。比如Cruella,比如弗蘭肯斯坦的人造人,比如差一點變成反派的Elsa,等等。

這種故事在如今這種“多樣化”、這種“接受每個人不同”的語境裡,顯然已經過時了。“怪胎”也早已不是徹底的貶義詞。

所以越來越多反派洗白故事出現,甚至像吸血鬼、狼人這種傳統上一直是反派的物種,如今也早已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故事。

也正因此,人們往往很容易從反派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當一個反派有明顯讓人同情的特質時,他/她既可以做很多正派英雄做不了的事情,顯得更有意思,又不會讓觀眾們真的太過厭惡。

甚至如今的很多作品,正邪雙方几乎就是一體兩面,好比化身博士和海德先生,又比如本片裡的Estella和Cruella。

一面是社會標準裡的正派人物,一面卻是邪惡雙生,後者可以去做那些前者(潛意識)裡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大紅的美劇《殺死伊芙》(Killing Eve)裡,Villanelle對Eve的著迷中,很大一部分是認為對方其實和自己一樣,而貫穿整部劇的一個主題就是,看起來是正面人物的Eve是不是最終會因為被逼到極致,變成和Villanelle一樣的反社會殺人犯。

但是和其它故事不一樣,面向兒童的迪士尼故事裡,正邪本來是黑白分明的,並沒有什麼中間地帶,所以當故事受眾變成了成人後,對惡人的重新解讀就變得更有意思。

迪士尼的惡人們,可以說是整個流行文化裡最典型的“壞”。

從動畫起家的迪士尼,它的故事和我們從小聽到大的童話有很大重合,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人有好人的目的,壞人有壞人的目的,只要知道這些就足夠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背景。

甚至說,很長一段時間裡,迪士尼故事裡的人物渾身都只有刻板印象標籤。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比如迪士尼的公主們,她們本身處在父權社會里,需要去適應那些看不見的壓迫,同時又會陷入各種危險境地中,並且往往沒有母親的引導,還需要和“後媽”這樣的邪惡角色作鬥爭,最終是天降一個王子來幫她們解脫困境。

想想從小看傳統迪士尼/童話故事長大的小孩,對“後媽”會有多大的恐懼。

傳統迪士尼故事裡,邪惡“後媽”們很大程度上是選擇事業放棄家庭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對“女權”的惡意解讀。並且迪士尼的女性反派都有相似點,她們妒忌女主比她們更漂亮更年輕,這完全是對女性之間互相競爭的汙名化。

另外,迪士尼故事裡的男性反派則往往會出現“娘娘腔”特徵,比如《風中奇緣》(Pocahontas)裡雷利夫總督會唱關於亮片的歌;《羅賓漢》(Robin Hood)裡的王子會吸大拇指,等等。他們的相似點則是都一心渴望獲得權力,不惜為此毀掉一切。

看《黑白魔女庫伊拉》,聊聊“反派洗白”這件事

這種由來已久潛移默化的偏見確實早已過時,所以無論是迪士尼作品還是其它作品,改變是在慢慢地出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迪士尼故事裡的反派角色身上都露出隱隱的“同志”氣息,他們因為與生俱來的不同而遭到不公待遇,繼而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這種抗爭對同志人群而言,實在太有共鳴了,也就更讓這些反派角色令人著迷。(Ursula這個角色原型就是著名的drag queen)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對傳統反派的“洗白”在一個個湧現。也許是迪士尼發現這種方式比講傳統故事更好賺錢,也許真的是大環境的改變讓我們需要對這些“惡人”做新的審視。

當然,即使是洗白反派的作品,它本身也還是需要反派來推動劇情的,比如本片裡的男爵夫人。這就帶來了一個新問題,這些新反派在塑造的時候,要不要用相同的配方呢?還是不做過多解釋,用最傳統最簡單的方法,她/他“就是壞”?

說了這麼多,《

黑白魔女

庫伊拉》這部電影本身也足夠有看點,無論配不配合迪士尼整個世界觀,都算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娛樂電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