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Disney+正式上線,新作不足暴露最大短板

Disney+正式上線,新作不足暴露最大短板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2日,全球家庭娛樂產業的龍頭老大迪士尼集團推出的Disney+平臺正式上線。經過短短兩日,其訂戶數目已突破1200萬。該平臺目前擁有7500部劇集和500多部電影,只需支付6。99美元包月費(大約為Netflix費用的一半),即可隨時隨地觀看。不過,上線數日後,也有一些負面新聞出現。首先被提及的是某些迪士尼經典作品的歷史包袱問題。

免責宣告被指輕描淡寫

擁有近百年曆史的迪士尼集團自誕生以來,出品過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如此豐裕的資源優勢,原本該是Disney+相對最大競爭對手Netflix的顯著優勢。不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面對越來越強調政治正確的好萊塢新風和年輕一代的觀眾,這種優勢反而成了一把雙刃劍。

11月12日,Disney+使用者開啟該平臺後,發現在諸如《森林王子》、《彼得·潘》、《小飛象》、《幻想曲》、《小姐與流浪漢》等經典作品旁邊,都附有一段免責宣告:“本節目依其原始樣貌呈現,其中可能包含有一些如今看來已顯得不合時宜的內容。”究其原因,這些迪士尼經典動畫裡,多多少少有一些涉及種族歧視的敏感內容。例如在《小飛象》裡,有一群黑烏鴉的角色曾被指是針對美國黑人的刻意模仿,不懷好意,甚至在劇本創作階段,其中領頭的那隻烏鴉還有一個“吉姆·克勞”(Jim Crow)的名字,那正是當年美國白人針對黑人的侮辱性稱呼。此外,在動畫片《彼得·潘》裡,有涉嫌歧視印第安土著的歌曲;在《三隻小豬》裡,大灰狼的扮相是針對猶太人的歧視;《小姐與流浪漢》裡有兩隻暹羅貓的角色涉嫌歧視亞洲人……

在不少批評者看來,針對這些具有特定歷史性的問題,光是那麼簡單的一句免責宣告,顯然有些輕描淡寫。有人甚至建議,這些有問題的情節,就應該刪除後再放上Disney+,正如那部整體都有問題的迪士尼作品《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涉嫌美化美國南方蓄奴歷史——壓根就無法在Disney+上找到一樣。

還有人拿了華納兄弟的類似做法來比較:華納某些早期動畫片中,同樣也有類似於此的歷史問題,對此,華納在重新放映這些作品時,在其開頭所附的宣告,就要比迪士尼如今這句簡單的免責宣告來得更周到一些:“您接下來要看到的這些卡通片,都是屬於它們那個時代的產物。有可能出現的一些種族偏見,是當時美國社會的常態,但不管放在什麼時候,都是錯誤的,並且不代表華納兄弟對當今社會的看法。我們決定為您呈現其最原始的模樣,因為不然的話,就等於是否認那些偏見曾經存在過的歷史。”

過濾爭議人物引發爭議

容易產生問題的,不光有過去的錯誤觀點,還有那些具有爭議性的人。原本版權屬於20世紀福斯的長青動畫劇集《辛普森一家》,如今也因為福斯被迪士尼收購而順理成章地全部登上了Disney+平臺。不過,眼尖的觀眾很快發現:1991年播出的第三季第一集《我爸爸飛出了杜鵑窩》(Stark Raving Dad)已被跳過;第三季《辛普森一家》只能從第二集《麗莎先生到華盛頓》(Mr。 Lisa Goes to Washington)開始看起。多家美國媒體向迪士尼去信詢問,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天窗”,截至目前未能獲得迪士尼方面任何迴應。不過,其實根本不用問,媒體心裡早已有了答案。

《我爸爸飛出了杜鵑窩》講的是故事主角霍默·辛普森被誤當作“無政府主義者”送去精神病院的故事,他在那裡遇到了一個名為萊昂的同室病人,後者始終謊稱自己就是流行樂天王巨星邁克爾·傑克遜。事實上,當初負責為這個角色配音的,正是如假包換的傑克遜本人。他是《辛普森一家》的忠實粉絲,主動請纓要來客串一集。結果,靠著傑克遜遍佈全球的巨大影響力,這一集《我爸爸飛出了杜鵑窩》廣受好評,向來被視為所有六百多集《辛普森一家》中最受觀眾歡迎的單集之一。

然而,這一切卻在今年三月戛然而止。HBO出品的紀錄片《離開夢幻島》(Leaving Neverland)重提舊事,援引兩位親歷者的說法,指控邁克爾·傑克遜生前曾對其施行騷擾。很快,《辛普森一家》製作方決定,各家電視臺都不得再重播涉及傑克遜的這一集《我爸爸飛出了杜鵑窩》。該劇執行製片人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也表示,他們別無選擇:“我本人也不支援任何形式的‘焚書’做法,但問題在於,這是我們自己的‘書’,所以我們有權拿掉其中的某個章節。”

如今,這一做法也延續到了Disney+平臺上,觀眾再想要重溫這一集《我爸爸飛出了杜鵑窩》,恐怕只能另尋他法了。

除此以外,出現在Disney+上的《辛普森一家》,還有一點也引發了不小爭議。那就是,當年在電視裡看到的4:3畫面的《辛普森一家》,如今都經過了部分畫面的切割和拉長,變成了16:9的畫面格式。這一做法直接影響到了某些畫面的呈現,如人物的臉部被拉寬後嚴重失真;以及部分劇情的表達,如某些笑點因為畫面缺失而變得莫名其妙了。就連曾經參與過《辛普森一家》製作的比爾·奧克利(Bill Oakley)也在推特上對這一做法大加抱怨,希望Disney+能還大家原汁原味的回憶。

新作有待時日,競爭對手Netflix快馬加鞭

歷史悠久的迪士尼原本就坐擁大量優質資源,再加上收購而來的盧卡斯影業、漫威影業、皮克斯動畫工作室、20世紀福斯等公司的作品,Disney+上可以選擇的內容真可謂琳琅滿目。但是,另一方面,Disney+平臺也有著缺乏新作品的問題。目前能看到的真正意義上的獨家新作恐怕只有評價不一的《星球大戰》真人劇《曼達洛人》這一部。

然而,就在不久之前為Disney+啟動造勢的各種宣傳活動上,包括漫威掌門人凱文·費格在內的不少相關人士,明明宣傳的都是“Disney+擁有大量全新內容”,而且,為替其招募更多潛在客戶,費格甚至不無誇張地說:“如果你們想要看懂以後那些漫威大電影裡的所有內容,你可能需要加入Disney+才行。”

結果,使用者這兩天加入Disney+後一看,卻發現實情並非如此。除了那些觀眾早已在大銀幕上看過的漫威電影之外,Disney+上以“漫威”冠名的全新作品目前只有一部《漫威英雄專案》(Marvel’s Hero Project)。點進去一看,你就會發現,這和鋼鐵俠等復仇者聯盟成員其實完全沒有關係,它說的是一群致力於服務社群的年輕人以漫威英雄作為偶像,奉獻自己力量與青春的真人真事。剩餘的那些宣傳中的“僅限於Disney+平臺的漫威新作品”,最早也要等到明年秋季才有一部《獵鷹與冬兵》(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再是2021年春季的《洛基》(Loki)和《旺達·幻視》(Wanda·Vision)以及2021年秋季上線的《鷹眼》(Hawkeye)。

也就是說,費格所謂的“如果你們想要看懂以後那些漫威大電影裡的所有內容,你可能需要加入Disney+才行”,即使真的不是戲言,至少也要等一年半載才會得到印證。明年五月上映的下一部漫威大電影《黑寡婦》(Black Widow)肯定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至於明年十一月上映的《永恆族》(The Eternals),應該也不存在這個問題。更何況,作為迪士尼電影票倉的中國內地的觀眾,尚無法使用這一平臺,相信將來迪士尼也絕不會讓這部分觀眾落到“看不懂漫威大電影”的境地。

而這一段時間內的新片不足正是目前大力吸納新使用者的Disney+面臨的最大短板,尤其是相比依然佔據著流媒體市場最大份額的Netflix。後者不惜代價地在全球範圍內或自制或收購各型別新作,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今年奧斯卡獎收到的各國家和地區送選最佳國際影片中,目前已有來自奈及利亞的《獅心女孩》和來自奧地利的《失落風塵》(Joy)兩部影片因為不符合語言要求而被除名,有趣的是,這兩部影片的流媒體版權都早早被Netflix收入囊中,對這兩部作品有興趣的奧斯卡評委,只要開啟Netflix,就能看到它們。或許這純屬巧合,但窺斑見豹,還是讓人不得不佩服Netflix這種到處撒網和撒錢的做法。

當然,所謂人有所長寸有所短,Netflix之所以不惜代價地製作、收買新內容,正是因為其缺乏根基,缺少迪士尼那樣一個巨大的片庫。就以去年同期的Netflix收視情況為例,整個11月,Netflix使用者觀看人次最多的作品,依序為NBC出品的美劇《辦公室》、自制劇《薩布麗娜的驚心冒險》、華納出品的美劇《六人行》、ABC出品的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和自制劇《紙牌屋》,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從別家暫時借過來的。再過一個多月,《六人行》就要和Netflix使用者告別了。華納收回了其流媒體版權,放在了自己旗下的HBO Max平臺上。後年開始,《辦公室》也會回到NBC環球自設的線上平臺。

過往,這些好萊塢大公司都樂於將自己的王牌節目放租給Netflix,以換取每年上億美元的授權費。可隨著這場流媒體革命的到來,大家都意識到了“內容為王”的關鍵所在,於是紛紛收回節目授權,對Netflix這個競爭對手釜底抽薪。做得最絕的還是要算迪士尼,甚至已宣佈不再接受Netflix在自家旗下的電視媒體上打廣告。於是,留給Netflix的只有快馬加鞭地製作各種原創內容這華山一條路。壓力山大的Netflix在這方面的投入,去年是120億美元,今年更將達到150億美元之巨——想象一下,以耗資一億美元拍攝的好萊塢大片而論,這相當於是一年投拍150部。

隨著Disney+的上線,這一場沒有硝煙的大戰,才剛開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