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張藝謀的新片《影》上映至今已二十餘日,這麼久才寫這篇關於《影》的文章,一是免去了給人宣傳造勢之嫌,二是在看了《影》後,又專門看了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調閱了原始劇本《三國·荊州》,延宕了些時日。

《影》的故事框架來自三國,準確的說,是源自朱蘇進的劇本《三國·荊州》。朱蘇進是歷史劇編劇界的翹楚,他的《康熙王朝》《江山風雨情》《朱元璋》都是歷史迷心中的口碑佳作。2010年,朱蘇進與導演高希希合作了電視劇《三國》,這次合作看來意猶未盡,兩人很快開始策劃電影版的“三國”。

由於時長所限,電影不可能像電視劇那樣,把三國故事從桃園結義講到三國歸晉,必須擷取其中的一個片段。因此,便有了電影版的劇本《三國·荊州》,當然,這背後也跟荊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動有很大關係。或許是被同省的赤壁刺激到了,荊州市很希望為荊州量身打造一部史詩大片。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電影《赤壁》

選擇荊州作為切入點,當然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荊州在三國故事中的分量,《演義》幾乎三分之一的篇章都在圍繞荊州的爭奪來著墨,荊州是曹劉孫三家都要爭奪的焦點,在歷史上“大荊州”也的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曹劉孫三家所瓜分,三國“三大戰役”有兩個(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發生在荊州,血戰長坂坡、火燒赤壁、戰長沙、水淹七軍、白衣渡江、敗走麥城、火燒連營等一眾三國故事也都發生在荊州,以荊州入戲,當然最是好看。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朱蘇進為《三國·荊州》寫了97場戲,製造了一場奪荊州的生死大戰,周瑜和呂蒙一明一暗,分為兩路向關羽打造的銅城鐵壁的荊州城發起攻擊,周瑜率領的數萬大軍全軍覆沒,連周瑜也戰死疆場,但他們僅僅是誘餌,是為了讓關羽放鬆警惕。真正的主力是呂蒙率領的一百名死士,最終呂蒙以血腥的代價拿下了荊州城。

這個故事與朱蘇進電視劇《三國》的劇情是一脈相承的,在劇版《三國》中,朱蘇進花了不少筆墨描繪了周瑜與呂蒙的師徒情誼,將周瑜取荊州未竟身先死的壯志未酬與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夜襲荊州的行為做了巧妙地嫁接,甚至設計了一場戲,讓呂蒙手刃關羽為周瑜報仇,從而引發了三國迷的巨大爭議。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高希希版電視劇《三國》中的周瑜

在電影劇本《三國·荊州》中,朱蘇進步子邁地更大,索性讓周瑜直接死在關羽刀下,呂蒙則由原著中的軍事統帥變身死士領袖,孫權的性格也變得更為陰鷙狠毒,為了激勵士兵不惜砍斷女兒的雙手,這樣的劇情雖然將矛盾推向極致,但距離觀眾認知的三國故事,已經很遠了。

與史實嚴重相悖,或許是《三國·荊州》始終無法拍成電影並上映的原因之一。儘管在六百多年前,元末明初那個叫羅貫中的人已經非常不客氣地篡改了歷史,將史書上“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的周瑜改寫成為嫉賢妒能、被三氣而死的丑角,以襯托諸葛亮的主角光環。但這並不代表,今天的藝術創作者就擁有充分的創作空間,可以像羅貫中那樣大幅度地解構歷史人物。你除了要面對網上鍵盤俠們的口誅筆伐外,還必須面對有關部門的誅心之論:如此歪曲醜化歷史人物,你想做什麼?

《三國·荊州》被擱置了,此後導演又從高希希換成張黎,這兩位導演有著一個共同性,那就是在電視劇領域屢有神作問世,在電影領域野心勃勃卻遲遲沒有機會。《三國·荊州》被兩位大導先後視為自己打入大銀幕的良機,在張黎版的電影籌備期,甚至還露出了一版演員名單,也不知是擬邀還是已經敲定。荊州市方面則是號稱要耗資1。5億為電影搭建一座三國城。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當然,這個專案依舊黃了,直至今日,高張兩位大導依舊沒有在大銀幕上拍出拿得出手的作品,而回歸電視劇的張黎將三國的熱情轉移到了曹操身上,他的《曹操》劇本打磨多年,依然毫無進展,逼得一代神導只好暫時捨棄月亮屈就六便士,去拍玄幻劇《武動乾坤》。

《三國·荊州》兜兜轉轉多年,最終落到了張藝謀的手上。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張藝謀是個懂電影的人,更是個懂三國的人,他拍三國,做的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把“三國”抹掉,從人名、地名、時代、國別統統抹掉,讓人完全看不出這是一部三國戲,然而但凡熟悉三國的人,又能從中看出一些影影綽綽來。

是的,《影》要做的,就是隻要三國的“影”。

所以我們看到的《影》中的主要人物與三國原型人物的對應是這樣的:

子虞/境州(鄧超飾)——周瑜

《影》將《三國·荊州》中的周瑜拆分成了兩個人,藏在暗處的大都督子虞與出現在明處的影子境州,“虞”顯然是“瑜”的改寫,“境”自然是“荊”的曲筆。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田戰(王千源飾)——呂蒙&周泰

由於影子奪去了許多戲份,奇襲這一條線黯淡了不少,只淪為了武打擔當。田戰自然是《三國·荊州》中擔任死士首領的呂蒙,但在對白中,他提到自己曾為保護大都督身中十餘處刀傷,這又跟歷史上為保護孫權遍體鱗傷的猛將周泰存在著暗合。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沛王(鄭愷飾)——孫權

不必多說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小艾(孫儷飾)——小喬

不必多說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魯嚴(王景春飾)——魯肅

嚴替換肅,可以說是很省事了。不過既然不是魯肅了,就可以徹底黑化,所以到了《影》裡,索性讓魯嚴成了賣國賊。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楊蒼(胡軍飾)——關羽

片中楊蒼的“拖刀計”讓即便是沒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也知道這是關二爺顯靈了,胡軍也成為既演過趙雲又演過關羽的猛將代言人。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楊平(吳磊飾)——關平

不必說,連名都懶得改了。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青萍(關曉彤飾)——孫尚香

青萍這個人物在《三國·荊州》裡就有,身份是孫權的女兒,而且與呂蒙有一場十分火辣的激情戲,最終被父親砍去雙手一幕也是十分淒涼。到了《影》裡,由於沛王演員的年輕化,青萍又變成了王妹,且好勇鬥狠,這無疑讓人們想起了三國故事中的一代梟姬孫尚香。當然,由於她畢竟不是孫尚香,所以導演可以大膽地讓她許配給楊平(關平),然後不能忍受女孩子被欺負而混入死士隊伍戰死沙場。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可見,《影》在“去三國化”的過程中,實質上只是剝去了三國的外殼,劇情的基本架構,還是承襲了《三國·荊州》的主要設定。

做完減法,張藝謀做了三個加法。

其一

,就是借鑑黑澤明《影子武士》,給主角做一個容貌酷似的替身,一個在暗,一個在明。

《影子武士》的影子,替代的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將領武田信玄,日本人酷愛三國,是因為日本人發現中國的三國時代與日本的戰國時代有許多神奇的暗合,許多人物和事件幾乎都可以一一對應,這一點終於也為張藝謀導演所發現,從日本戰國取材來重新包裝三國故事。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因此,《三國·荊州》中的周瑜明攻、呂蒙暗襲兩條線索就轉變為《影》中的境州明攻、子虞運籌帷幄、田戰暗襲這三條線索,主要人物關係也由周瑜、呂蒙師徒二人的配合變為了真假都督之間的博弈。

真假都督的設定,也並不完全來自於《影子武士》,實際上在真實的三國史中,呂蒙和陸遜就曾上演過這樣的雙簧,呂蒙裝病告假,推舉無名望的陸遜掌軍,成功迷惑了關羽,解除了對荊州的防備,呂蒙方能奇襲荊州成功。照這麼看,陸遜其實就是呂蒙的“影子”。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第二個加法

,就是給小艾(小喬)加戲。《三國·荊州》裡的小喬,存在感很弱,基本就是個心疼夫君卻無可奈何的苦命女人。《影》裡的小艾,成為夫君操縱影子的共謀,不得不夾雜在真假夫君之間,直至暴露出本真的慾望。從可有可無的小喬,到成為劇情轉折核心人物的小艾,這是張藝謀的有意為之。

再聯絡張導過往作品中那些悲情女人的形象:《英雄》中的飛雪、《十面埋伏》中的小妹、《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皇后……小艾這個角色身上有著鮮明的承襲色彩。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張曼玉的窺視與孫儷的窺視,如出一轍

第三個加法

,就是所謂“以柔克剛”的理念,為了讓這個抽象的理念落地,《影》裡創造了可以擊敗楊蒼刀法的神器“沛傘”(電影籌備階段稱為“東吳傘”)。張藝謀導演對新式冷兵器的創造欲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的上一部影片《長城》中,借鑑奧運會女子十米跳臺而產生的女兵守城術一度讓觀眾虎軀一震,此次拍攝物件為三國之中的吳國,吳地又以油紙傘聞名遐邇,故而以傘做兵器便順理成章。

當然,為了貼合“以柔克剛”的主題,用傘的訣竅必須由女主角小艾來點破,而所謂的訣竅其實就是讓男人模仿女人的腳步,在出招之前扭捏作態一番。這是《影》這部電影裡一個生硬的邏輯,強拉硬靠,止增笑耳。可見即便是大導張藝謀,也很難將“以柔克剛”這種中國式哲學翻譯成電影語言。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最後要真誠地說一點,儘管《影》並非一部無可挑剔的影片,但這畢竟是三國故事影視化的一次開拓性的嘗試,經由幾位大導的接力棒,張藝謀讓《三國·荊州》死而復生,可謂功莫大焉。

縱觀以往的三國題材電影:《赤壁》《關雲長》《銅雀臺》《見龍卸甲》……可謂佳作欠奉,說明三國既是一個大IP,也很可能是一個大坑。下一部三國題材的電影會是什麼樣子呢?

88個三國家族的生死博弈,

上演一出鼎足三分的“權力的遊戲”!

系統梳理三國豪門世家譜系,

解開家族權力密碼。

馬伯庸、餘世存、師永剛聯合推薦

成長新書:

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

京東、噹噹、天貓及各大書店有售。

從《三國·荊州》到《影》,一個三國故事的變形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