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你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伴侶之間大吵一架後,時常會有這樣的情景:

一方明明心裡想的是“其實我很難過,你可以抱抱我嗎?”

嘴上說的卻是“你別過來!我現在不想看到你!”

這樣“彆扭”的表達方式,雖然有時還有點可愛,可若形成常態,就容易造成對方的困惑與挫折,對雙方的關係長期發展來說有弊無利。

感情裡,為什麼會有這樣口是心非的情況呢?

為什麼其實是想靠近對方,卻又親手把對方給推開呢?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正是因為沒有把握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太害怕被拒絕,反而不敢直接提出要求。

如果一個人在情感關係裡,經常忍不住“口是心非”,明明渴望被愛卻又表達恨,那麼TA很可能有恐懼型依戀人格的傾向。

心理學家經過分析發現,恐懼型依戀人格與童年時期的創傷有很大關係。

在孩童時期,我們對父母(照顧者)有很強的依戀感,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得安全感。

常理說,父母是孩子最安全的港灣,可若孩子沒有從中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反而頻繁地受到傷害。

那麼長大後的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危險的,轉而變成逃避。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這樣的互動方式,在成年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親密關係。

比如連續劇《情深深雨濛濛》的麗萍,小時候原本應該給與她愛和保護的父親,對待她的方式不是鞭打就是責罵。

這導致麗萍雖渴望擁有爸爸的愛,卻害怕靠近他。而這樣的矛盾也帶到她和書恆的感情中。

從一開始,依萍對書桓就不信任,表面上依萍很強勢,內在卻是一個很自卑的女生,她很渴望有人給她愛和保護,卻又不得不表現得像刺蝟,隨時武裝自己。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當然有些人選擇心口不一,是希望能測試對方是否瞭解自己、是否足夠在乎自己,然而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總而言之,情感關係經常口是心非的人,往往因為無法直接表達需求,導致得到的結果跟內心期望的總是相差甚遠。

長期下來,便容易心理失衡,也讓他人感到疲憊,最終的結果就是傷人傷己傷關係,親手為自己塑造不快樂、不幸福的生活。

那麼,人們“心口不一”的表面下,還藏著什麼樣心理機制呢?

我們可以藉由什麼方法,讓自己勇於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呢?

【開啟全民幸福社】

聆聽幸福電臺《“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聽徐秋秋導師聊聊如何在關係裡勇於表達自己,讓彼此的情感更真實靈活。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你有什麼勇敢說“不”的時刻嗎?

你是否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不想得罪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對他人提出的要求,總不好意思拒絕;

明明已經很生氣了,臉上卻還是保持著完美的微笑。

若以上的經歷是你生活的寫照,那麼你很可能就是俗稱的“老好人”。

比如《便利貼女孩》裡面的女主角陳欣怡在職場就是這個老好人的角色。

同事求助於她,就給她一個便利貼,什麼買咖啡、買午餐、列印檔案等等,簡直是職場的保姆。

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別人的要求,從不拒絕;做事之前也常常思前想後,優先去考慮別人的想法,害怕與別人起衝突……

老好人本質上都是很善良的人,可是沒有底線的善良,反而會縱容他人得寸進尺,並且自己活得很疲憊,既吃力也不討好。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很諷刺的是,老好人們之所以付出那麼多,為的是維護雙方良好的情感關係。

可正是因為無下限的付出,導致對方意識不到你的界限在哪裡,而老好人為了對方一再犧牲自我,內心壓抑的情緒在日積月累下成為破壞關係的未爆彈。

因為害怕衝突選擇討好對方,反而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的脆弱危險。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微妙的,長時間交往而產生的默契、真誠,彼此瞭解之後的舒適才是維繫感情的橋樑,靠一味的迎合和妥協支撐不住感情。

明明想說“我需要你”,說出口的卻是“你忙吧,沒關係”

終有一天,討好型的人會明白: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討好不了所有人,也不需要察言觀色,因為“讓別人開心”不是你的責任。

自尊者,才能被尊重;自愛者,才能被愛。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那個努力生活的自己。

話雖如此,可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幾十年的討好他人模式,一下子要改變確實存在不小的難度。

該如何跨越自我阻礙,學會有技巧地拒絕他人呢?

【開啟全民幸福社】

聆聽幸福電臺《你有什麼勇敢說“不”的時刻嗎?》,聽徐秋秋導師與您聊聊,如何跨出愛自己的第一步——勇於拒絕他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