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相見不如懷念,翻拍請謹而慎之。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影視劇的翻拍其實是一種文化產品的“翻新”現象,原作強大的影響力和成熟的故事與人物藍本自然會吸引創作者和投資方對其再次開發。

從投資和創作態度來看,當下的翻拍似乎可以分為兩類:

一為爛拍;二為豪拍。

爛拍者明知自己從藝術到製作水準遠不如原作,但仍要利用原作的IP來賺快錢。而豪拍者則往往是當紅的導演與投資團隊,試圖以更大的制景與投資和原有的創意與故事結合,拍出更有視聽效果及當紅明星效應的作品。

一方面藉助影視的可重複消費屬性對老觀眾進行再次收視收割,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老作品的傳播力度吸引新的觀眾入場。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1978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男女主角

2022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在北美的票房其實還算不錯,這要歸功於阿加莎推理故事的原本精彩和一批養眼的流量電影明星的加盟,再加上20世紀30年代精緻的華服和埃及旖旎絢麗的風光。

然而即便有“神奇女郎”的加入,在中國大陸卻沒有換來票房的奇蹟。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北美票房業績

原因何在?首先新版的流量明星對中國的大部分觀眾來說是陌生的,而相對於老版的電影和電視劇裡的“波洛”,我們已經接受了他是個悠閒風趣的留著大鬍子的比利時矮胖子,對於目前這個有些酷的一戰退伍英雄形象是排斥的。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2022年版波洛

不論是阿加莎的原著還是已經拍成的任何版本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主體型別都是懸疑與推理。此外該片的導演肯尼思·布拉納還罔顧人物形象與原著的差異自兼主演,並且自戀地為主人公增加了一戰英雄的人設。對於大多數已經被老版或小說劇透的中國觀眾,情節上可憐的收穫是波洛大鬍子的由來。此外,從被害人到兩個兇手都沒有太經典的細節刻畫,顯得“傻白甜”。

不少觀眾戲言此版風光片的價值大於懸疑片的效果。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1978年版的波洛

著名的現代文藝評論家本雅明在長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視當時誕生不久的電影為機械複製的藝術商品,擔憂其會帶來藝術“靈韻”的消失。雖然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導演兼主演比老版電影和電視版帥與酷許多,但我們已經接受了比利時胖偵探的悠然式破案與最後的推理,也就沒有“硝煙印模”實驗的突轉橋段和“女人最大的心願是一個人愛她”,這樣經典的嘆惜式總結。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1978年版劇照

影視經典的翻拍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尤其是一些深諳藝術與技術及大眾欣賞心理的投資方和編導。

徐克導演的3D版電影《智取威虎山》獲得了相當多觀眾的認可,某種程度上還是證明了原作的經典性。

不僅如此,其中有著對原有精彩人物和情節的保留與深化,也有著新的視角的回眸,明確告訴新老觀眾這是一次致敬式的“隔代再度演繹”。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1987年程小東翻拍1960版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也取得過類似的成功,但2011年葉偉信版雖然也有明星助陣,但口碑和票房都沒有那麼幸運了。

獲得20多億票房的懸疑燒腦電影《誤殺》則是翻拍自大多數人並不熟悉與觀看過的印度電影,並且將時空移植到了我們相對熟悉,但也保留著一點審美距離的東南亞某國。在鏡頭語言和人物表演的攝製上絲毫沒有懈怠,可謂深思熟慮加兢兢業業,方製造了對中國觀眾超過原作的審美與共情的效果。但更多的影視劇翻拍者則沒有那麼清醒與努力,多是簡單寄託於原作故事原型和流量傳播對票房或收視率的轉化。因此,彩色版電影《小城之春》《廬山戀2010》到電視劇新版《亮劍》《雪豹》《霍元甲》《一起去看流星雨》等等,從翻拍的質量與質感和口碑都和原著相距甚遠。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其實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總體拍攝質量還行,對於沒有看過1978英法德版的北美觀眾而言,他們熟悉的部分明星,刻意美化的埃及尼羅河兩岸的風光與古蹟,以及編導有意增加的種族人物和多元性人物關係與話題,都是定向式的增色添彩。

但這些對將老版尤其是大神級的配音版深埋於心無法撼動的中國觀眾來說,顯然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科技的進步大幅提高了電影電視的視聽效果,但我們遠不如上幾代創作者專注與灑脫。經典不可多得,翻拍需要考量與慎重。影視從業者需要學會拒絕誘惑,視野中不應僅有原作的票房價值,更要體會它成功深處的人文情懷和深刻的主題及人物塑形。狄龍在拒絕翻拍《英雄本色》時說

:“不要拿大紅包誘我,你怎麼再找一個張國榮給我?”

《尼羅河上的慘案》如何成為“票房慘案”?

影視經典的誕生有些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產物,更多的是震撼人類心靈的鉅製,至少是一次藝術創意或故事人物的成功呈現。它可以被學習與模仿,難以被原樣複製,更不可能超越。對原有IP的熟悉度並不能決定大多數觀眾的觀影決策。

相見不如懷念,翻拍請謹而慎之。

責編:劉海波

審校:娜拉

終審:孔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