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1985年,當宮崎駿隨便用一架飛機的名字給工作室命名為“吉卜力”的時候,不知道他有沒有料到有一天,吉卜力會成為日本最著名的動漫工作室之一。

後來成為吉卜力工作室標識的“龍貓”,是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龍貓》之前,還有《風之谷》和《天空之城》。

1988年4月份,《龍貓》在日本上映,當時票房是11。7億日元,在宮崎駿的作品中不算高。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時隔30年後,《龍貓》登陸中國各大院線,成為宮崎駿首部在中國上映的影片。在走進影院的觀眾裡面,大多數都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說《龍貓》這次上映是“賣情懷”其實不為過。

從資料來看,《龍貓》目前已收穫票房7000餘萬,經典的魅力果真不容小覷

關於《龍貓》這部電影,一直有多種解讀。其中最“重口味”的一種,便是“龍貓”是死神,負責接引早殤的孩子。影片中小梅與龍貓初次相見時,便是她意外身亡的時候。

對此,我個人認為,“龍貓”這個形象確實有“死亡”的層面在內,但若就此將《龍貓》解讀為一個“恐怖故事”,或者單純將“龍貓”看作“死神”,便是曲解了宮崎駿創作這部影片的“出發點”。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本文中,我將用《龍貓》的三個“創作來源”,從自己的角度解讀這部影片。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在現有資料中有據可查的,《龍貓》的誕生跟“狹山事件”、《山貓和橡果》、《蜂巢幽靈》有關。

我們先來說“狹山事件”。

1963年5月1日,日本一名女高中生失蹤,之後家人收到了索要贖金的勒索信。但最後警方發現,失蹤的女生已經遇害,兇手是個年輕男子。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認為《龍貓》與“狹山事件”相關,是因為片中姐姐叫“五月”,妹妹叫“May,契合了“狹山事件”發生的時間;姐姐“五月”12歲,妹妹4歲,加起來契合了失蹤女生的年齡16歲;婆婆家中的櫃子上,放著“狹山茶”。

另外,據說失蹤女生的姐姐在警局做筆錄時,提到在妹妹失蹤前看到了巨大的狸貓影子;“龍貓”的名字“Totoro”,在挪威神話中有“死神”的含義;貓巴士的站點中有“墓道”、“森塚”。

不過,吉卜力工作室曾釋出宣告,稱《龍貓》並沒有對映“狹山事件”。

再來說《山貓和橡果》。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和頗有爭議的“狹山事件”相比,《龍貓》的原型靈感來自於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山貓和橡果》這一說法,卻是官方認可的事實。

宮崎駿曾經說“山貓呆呆站著,腳邊橡果吱吱作響,是我最深的印象。”

我們看影片的時候應該發現,龍貓時常處於一種“呆萌”、“茫然”的狀態,第一次出場就是在呼呼大睡,看到趴在自己肚皮上的小梅時也絲毫沒有驚訝,只是茫然地看了一下,然後繼續睡覺。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現實中的“山貓”指的是猞猁,影片中的“龍貓”細看的話,其實也有著猞猁的尖耳、斷尾等特徵,吼叫的時候自帶大型貓科動物的雄風。

另外,橡果是影片前半段中多次出現的重要“道具”。

最後來說《蜂巢幽靈》。

這是一部1973年的西班牙電影,也是傳奇導演維克多。艾里斯的首部長片。

宮崎駿看過《蜂巢幽靈》後,曾贊它“真是一部了不起的影片。”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蜂巢幽靈》畫面精美、情感細膩、詩意十足,透過因戰爭躲避到一個偏僻小村生活的一家人,在反“獨裁”的含義之外,借孩子對“死亡”的認知過程,探討生命與童年。

日本作家青井汎認為《龍貓》是宮崎駿相對《蜂巢幽靈》創作的變奏曲,兩部影片雖然一虛一實,但有著本質相近的寓意。

除了寓意之外,兩部影片外在也有著諸多重合相似:開篇開在曲折道路上的卡車、從外地搬來村莊、父親與兩個女兒、不“在場”的母親、姐妹倆對幽靈的討論、女僕和幫忙收拾屋子的婆婆、母親出場都是在寫信、都曾出現學校課堂情節、同樣短髮而身材豐腴的女老師、尋找失蹤妹妹、妹妹曾出現在水邊……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但之所以說是“變奏”,是因為兩部影片很多地方以截然相反的面貌出現。

《蜂巢幽靈》中的一家人是疏離冷漠的,兩個女兒包括媽媽在內,都對父親有著一種畏懼;《龍貓》中的一家人雖然分隔兩地,卻是和諧溫暖的。

《蜂巢幽靈》中廣袤荒涼、毫無生機的平原,《龍貓》中卻是青翠、精美的田園風光。

《蜂巢幽靈》中是寂寞的冬,《龍貓》中是生機繁茂的盛夏。

青井汎認為,《蜂巢幽靈》表現的是被破壞得滿目瘡痍的西班牙,《龍貓》中表現的是沒有被破壞前的日本。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宮崎駿有意用這樣的相反對比,在表達對自然元素的敬意之外,來為日本敲響警鐘。

說完了《龍貓》的三個“來源”後,我們再來看《龍貓》這部影片。

宮崎駿曾說,他製作《龍貓》就是想讓人對身邊的事物抱有一份童心。單這一點,都不能將《龍貓》解讀為“恐怖片”。

“龍貓”是姐妹倆對於從書中看到的“大妖怪”多多諾的誤讀,書中的那隻“大妖怪”有可能是日本妖怪中的“狸貓”。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在日本傳說中,“狸貓”會變身、喜歡惡作劇、也會知恩而報。

影片中,龍貓第二次出現是在公交站旁,姐姐小月看它淋雨,還送了一把傘給它用。而在龍貓出現前,妹妹小梅曾發現旁邊有一座稻荷祠,祠中的狐狸雕像讓她有點害怕。

在日本的傳說中,狐狸與稻荷分別象徵著火和土,而火又是引動土的重要元素,所以狐狸和稻荷祠向來都是相依相伴,它被看作是“大地精靈”的使者。

小梅先看到“狐狸”,繼而“龍貓”出現,又再次印證了龍貓是孕育草木生命的“自然之神”——土地。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另外,小白和小藍曾收集橡果,龍貓也曾贈予姐妹倆橡果。在凱爾特人的文化中,橡樹代表著強大的生命,橡果則代表著“永生”和“運氣”。所以,《龍貓》中的每一顆橡果都在閃閃發光,它的“生機”與那座老舊的“鬼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說龍貓是“死神”,不如說它是“大地之神”,雖然其中仍然飽含著“死亡”這個環節,但卻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宮崎駿用“龍貓”,將生命中的“死亡”段落詮釋得如此溫暖、童真,或許是在惋惜“狹山事件”中遇害女生的同時,為天下所有的孩子送上一份祝福。

龍貓贈給姐妹倆的橡果,在院子中發芽、成長,如同生命的重生與延續。

宮崎駿在自己的作品中,一直鍥而不捨地探討著人與自然的相處。《千與千尋》中的白龍與化作一團汙泥的河神、《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小人魚波妞兒、《風之谷》中的“大地精靈”王蟲、《幽靈公主》中的獸神等等。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上映兩日票房近8千萬,同檔期《龍貓》僅次於《海王》

他用自己的方式喚醒、提醒著人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崇敬,宣揚“萬物有靈”,引導人從對科技社會的依賴、惰性中覺醒,重新感知自然。

如果,每個看《龍貓》的人都能相信它或許真的存在,宮崎駿的目的應該就達到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