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本 文 約 6430 字

閱 讀 需 要 16 min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清史稿·后妃列傳》記:“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以往,無論學界研究還是民間流傳的清代後宮制度及人事,多聚焦當朝女性或皇太后,有關太妃嬪的情況著墨極少,一般認為她們被囿於冷宮,大多篤信佛教,生活毫無生氣,云云。但她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少有人真正予以關注。太妃嬪退居紫禁城中的太后宮區域,由於她們既屬先朝妃嬪,身份又不如太后重要,史料記載格外稀少。儘管無法與皇太后之尊相比,太妃嬪作為先帝遺屬,還是能夠得到嗣皇帝一定的尊敬與孝養,生活也並非全部死氣沉沉。筆者力圖掇拾相關零散史料並結合近年陸續披露的清宮檔案,大致勾畫出這一宮廷邊緣女性群體的部分生活樣態。

皇室尊養而垂範臣民

清代對太妃嬪的尊封起於順治九年(1652)。以道光朝為界,此前諸清帝的後宮女性僅有部分得到嗣帝尊封;道光朝開始,所有先朝後宮均被尊封;至光緒朝,又因同輩嗣位以及太后侵漫帝權的特殊情況,對先朝後宮的普遍尊封出現部分變化,但仍屬全部加以尊封(參沈欣《清代太妃太嬪的尊封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期)。這個變化趨勢一方面是清代宮闈制度發展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清帝對先朝妃嬪給予的尊重和孝養。這些女性既然要在宮內度過餘生,其名位和待遇就會對她們自身及家族有著實際意義。清帝從後宮位次上完成了對太妃嬪的普遍尊封,即是展示給天下臣民,皇帝始終尊孝長輩、以孝德治國的深刻印象,清帝也的確做出了一些實際尊養的舉動。

康熙十三年(1674)十一月,皇太極的懿靖大貴妃病重,康熙步隨皇太后輦,至懿靖大貴妃宮中問疾,皇祖太妃薨,他又隨太后進其宮中舉哀,並下令輟朝五日(《清聖祖實錄》卷五〇)。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順治的淑惠妃薨,他親赴其靈前祭酒後,因為陳設和祭品太過陳舊而治罪負責官員,又令各位皇子步行恭送淑惠妃下葬,並對不夠恭敬的宗室和官員嚴加查處(《清聖祖實錄》卷二五七)。

雍正帝即位後也表現出對諸位太妃的尊孝。《國朝宮史》記,雍正七年(1729)五月,皇帝令太監詳查皇后和諸太妃千秋節時,他頒賜皇后及給太妃的表裡、金銀等物如何接受。太監回奏,給諸太妃送去的表裡,俱在佛前焚香接受。雍正帝指出,“此皆聖祖皇考遺留之恩,諸太妃原不必向朕稱謝”。又讓太監詳查,尋常賞賜之物如何接受。太監回奏,皇后妃嬪見物跪接,諸太妃凡遇尋常送去等物件,皆起立手扶接受。皇帝認為此法可行。這表現出雍正帝對自己與太妃嬪尊卑關係的理解及對她們的尊重。雍正帝還特別指出,臣子不孝生母是重大罪狀。他曾指責兄弟有不孝母妃的情形,如允禩生母良妃自稱:“爾皇父以我出自微賤,常指我以責汝,我惟願我身何以得死……因而不肯服藥。”允禩亦不盡心醫治,良妃去世後,允禩無甚哀傷(《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卷四)。允祉也曾被指“於母妃也,肆行忤逆。又敬敏皇貴妃薨逝,允祉服制未滿,即行剃頭,此其不孝之罪一”(《清世宗實錄》卷九四,雍正八年五月)。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雍正帝畫像

乾隆帝即位後即尊封父皇的裕妃和謙嬪為裕貴妃、謙妃,她們相應的儀禮供給及差使人員均按新位次得以增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務府奏案《奏為除派裕貴妃分內管領事》,乾隆元年四月十一日)。《國朝宮史》記,乾隆元年(1736)八月,皇帝稱以後諸太妃送來物品的位分籤,照舊寫,不必寫“進”字;他又見位分簽上對皇祖的兩位後宮只寫“壽祺太妃、溫惠太妃”,認為不得體,命按照她們已得到的尊封“皇祖壽祺皇貴太妃、皇祖溫惠皇貴太妃”書寫。而皇祖的另一位後宮定嬪在雍正二年獲尊定妃,並因康熙帝遺訓“有子之妃嬪,年老者,各隨其子歸養府邸”(《清世宗實錄》卷四〇,雍正四年正月),而被准許隨其子允祹出宮居住。乾隆九年十二月,皇帝為允祹六旬壽而差人赴王府頒賞,特意送給皇祖定妃如意一柄,以示祝賀(《國朝宮史》卷四《訓諭四》)。定妃隨子居於王府,逢歲時令節,偶被接入宮中慶賀,“實宮庭盛事雲”(清高宗御製《恭祝皇祖定妃太妃九旬千秋詩》)。定妃是清代後宮女性中最高壽者,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以九十七歲高齡去世,乾隆帝贊其“實為世所罕有”,令內務府幫助允祹王府備辦太妃喪事(《清高宗實錄》卷五三六)。

乾隆帝對於撫育過自己的皇祖輩壽祺和溫惠兩位皇貴太妃,更是不吝表達尊孝之情。兩位皇貴太妃均高壽,皇帝曾專作《恭祝壽祺皇貴太妃七旬大慶》和《恭祝溫惠皇貴太妃八旬千秋》詩以示孝心。尤其是溫惠皇貴太妃,在康熙帝身邊見證過少年弘曆如何備受祖父賞識,因此受到乾隆帝格外重視。溫惠皇貴太妃七旬壽時,皇帝親自行禮侍宴(《清高宗實錄》卷四二五,乾隆十七年十月);八旬壽時,又致御筆壽星一幅(《乾隆帝起居注》卷二一,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溫惠皇貴太妃去世,皇帝在親撰挽辭中稱“太妃世上超群壽,聖祖宮中無一人”。壽祺和溫惠兩位皇貴太妃去世後,乾隆帝分別輟朝了十日、五日,親自到金棺前奠酒行禮,又作《壽祺皇貴太妃挽辭》和《溫惠皇貴太妃挽辭》,回憶她們的恩情。上述賀壽詩和輓聯等都存於《清高宗御製詩》集中。乾隆帝為兩太妃分贈諡號“愨惠”及“惇怡”,並以皇貴妃儀制為她們單獨修建了妃園寢。這在清代是個特例。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乾隆元年十一月晉尊為皇祖溫惠貴太妃

值得一提的是,溫惠皇貴太妃去世後,內務府發現其宮內多年出入錢糧數目均不清楚。皇貴太妃宮內所有金銀緞匹等物,均應收貯庫房,由首領太監等掌管收發。但他們在雍正七年前的管理全無賬目,幾名太監及其親屬卻都大量置業。即使雍正七年以後所立賬目也含混不清,僅有舊存和每年用賬,入項多沒有記載。經過嚴格查證審訊,溫惠皇貴太妃宮內的太監龔三德供出了他侵隱參價和簪花首飾,又夥同幾個太監偷盜了庫中緞匹之事。僅有賬可查的雍正七年到乾隆三十三年間,他們明確供認侵吞的銀兩就達四千餘兩,還有很多無賬可查的年份尚不知數目(內務府奏銷檔《奏為溫惠皇貴太妃宮內屢年出入銀兩不清案事折》,乾隆三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可見皇貴太妃宮中的日常積累還是很多的,也側面反映出其生活優越,不過她全無管理能力,只能任憑太監監守自盜。

咸豐帝也對撫育過自己的太妃孝養有加,該朝太妃嬪中位次最高的是道光靜皇貴妃,咸豐帝即位後即將其尊封為康慈皇貴太妃,稱她“侍奉皇考敬慎柔嘉,朕在沖齡深蒙撫育,無異所生。前已加崇稱號,允宜推恩錫爵”,又恩封了皇貴太妃之弟恩齡二等子爵(內務府來文《為康慈皇貴太妃之弟恩齡加恩封為二等子爵事》,道光三十年七月十八日)。咸豐帝時常至壽康宮向康慈皇貴太妃問安。咸豐二年(1852)起,皇帝要求皇貴太妃生日(即慈壽節)時,在京的王公和文武官員都要穿蟒袍補褂,並作為定例以後每年實行(內務府來文《為再行知照康慈皇貴太妃慈壽著在京王公文武官員俱穿蟒袍補褂嗣後每年即著為例事致內務府等》,咸豐四年五月初八日)。咸豐三年、四年五月的康慈皇貴太妃慈壽節,咸豐帝都親至壽康宮行慶賀禮,並奉皇貴太妃至漱芳齋共進午膳(《清文宗實錄》卷九四、卷一三〇)。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康慈皇貴太妃(靜妃)畫像

嚴格控制的人際聯絡

能夠得到皇帝格外孝養的太妃嬪,或是在前朝位分較尊,或是對皇帝有撫育之恩,或是自身高壽而成為宮廷佳話者,但多數太妃嬪即便獲得尊封也是宮廷中默默無聞的群體。《清史稿·后妃列傳》稱太妃嬪“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事實的確如此。如乾隆二十八年五月,果親王弘曕的生母,即雍正帝謙妃生辰,太后令弘曕“預備稱祝之儀,陳設宮陛,為果親王母妃增輝”,但弘曕表示皇帝沒有讓其對生母“加賜稱祝,不敢自行鋪張”。乾隆帝斥責弘曕故意生事,意欲攀比和親王弘晝之母裕貴太妃,後者位分比謙太妃高,又年長於太后,自己才在裕貴太妃六旬以後“隆禮稱祝”。而謙太妃年甫五旬,按祖宗成訓,皇帝與其“向不相見”,因此不能當面祝賀其生辰(《清高宗實錄》卷六八六)。由此事也可知,皇帝除非尊封、祝壽、視疾等禮制事宜,一般確實是不與太妃嬪見面的,尤其是五十歲以下的。

皇室後宮總是不斷充盈,很多女性妙齡入宮,一旦皇帝去世,她們便成為孀婦。前述康熙帝留有遺訓,“有子之妃嬪,年老者,各隨其子歸養府邸”,但此後還有一句——“年少者暫留宮”。目前可知康熙帝的惠妃、榮妃、宜妃、成妃和定妃在雍正元年出宮隨子居住(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內務府奏請恆親王妃母等皇妃離宮歸王府居住折》,雍正元年七月初三日),但其他大部分後宮女性並未能夠出宮。直至乾隆帝即位後,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都曾奏請迎養母妃密太妃、勤太妃於自己的府邸。但乾隆帝稱:“人子事親……若不允其迎養之請,則無以展二王之孝思;若允二王之請,迎養太妃於府第,則朕闕於奉養,此心實為歉然。”提出以後每年逢“伏臘令節壽辰”之時,令二王及各王貝勒等人可以各迎太妃嬪於府中,“計一年之內,晨夕承歡者,可得數月,其餘仍在宮中。如此,則王等孝養之心與朕敬奉之意,庶可兩全”。乾隆帝還要求此後和親王弘晝分府時,侍奉母妃,也照此進行(《清高宗實錄》卷八,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可見,太妃嬪等後宮女性仍受到傳統禮制的極大約束,雖然康熙帝有遺旨安排年老太妃嬪可出宮隨子居住,雍正帝即位後其實只有部分女性出宮,至乾隆帝即位便以敬奉太妃嬪為由停止了這種做法,所謂她們可以逢“伏臘令節壽辰”出宮入府,筆者尚未見到明確的例子。

當然,太妃嬪也並非一生都被限足在紫禁城中,同太后一樣,她們也可以離開皇宮赴京西的皇家園林居住。如乾隆皇帝曾赴暢春園瑞景軒,探望患病的壽祺皇貴太妃(《清高宗實錄》卷一八七,乾隆八年三月)。道光年間,嘉慶帝如皇貴妃曾於圓明園中養病(《清宣宗實錄》卷四四九,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咸豐二年四月,皇帝奉康慈皇貴太妃幸同樂園,進膳後,皇貴太妃還綺春園(《清文宗實錄》卷六〇),此後直到當年十月初,咸豐皇帝均在綺春園向皇貴太妃問安。不過,上述幾位女性都是地位尊貴的皇貴太妃,其他太妃嬪能有多少在這種皇家園林生活的機會,尚未見到相關記載。

雖然絕大多數太妃嬪被留養宮中,但她們的生活也非與世隔絕。在某些時期,部分太妃嬪有可能被賦予在宮中撫育未成年的皇子和公主之責。如乾隆二年六月,皇帝令內務府總管告知諸位太妃,照看小阿哥、公主,所穿的衣服不必用織繡等過於華麗之物,只用隨常衣服即可,是為幼年人惜福之道(《國朝宮史》卷四《訓諭四》)。此時,尚未成年的雍正帝子女只有弘曕。乾隆帝也許像自己幼時曾受到康熙帝兩位妃嬪照顧那樣,將子女交給雍正帝妃嬪撫育,也就是令太妃嬪撫育孫輩。此外乾隆帝也曾將宗室子女接入宮中撫養,比如和親王弘晝的長女就被送入壽康宮撫養,後獲封和碩和婉公主(《清朝文獻通考》卷二四二《皇太子皇子》;軍機處錄副奏摺《著令內務府查辦壽康宮撫養公主婚禮應行典禮事》,乾隆十六年八月十四日)。道光帝的八公主、九公主與她們的母親彤嬪、琳貴太妃在咸豐朝也是一起居住在壽康宮的(內務府奏摺《奏為琳貴太妃等位到京日期折》,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如此,有些太妃嬪的孀居生活尚屬有所事事。

會親也是太妃嬪單調生活中的一絲光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載:“凡內廷等位有父母年老者,或一年,或數月,奉特旨許會親者,只許本生父母入宮,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家下婦女亦不許隨入。”清宮檔案中保留了晚清幾位太妃嬪在宮中會親的記載。如同治元年(1862)二月,已獲尊封的道光朝琳皇貴太妃、彤妃、佳妃、李貴人,咸豐朝祺妃、玫妃被安排會親。琳皇貴太妃等四位道光妃嬪的會親於二十二日在壽安宮區域進行,她們的親人分別被安排出入壽安宮右門或壽安門。來者都是家族女眷,如琳皇貴太妃家族來人是其嬸母、舅母等三人,彤妃家族來人是她的嬸母、胞妹和侄女,佳妃族中來人是其姨母等三人,李貴人會親的則是她的胞兄恆升之妻。這些女性都是卯時進宮酉時出,會親持續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內務府來文《為傳出同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祺妃會親親族人等在承乾宮並於蒼震門出入時間等情事》,同治元年二月初九日)。清代後期太妃嬪的會親安排,已屬相對寬容,家族中的很多女性親屬都可以入宮。

皇室公主出嫁後,也有入宮回門之例,能夠與她們的母親見面。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七日,是道光帝八公主壽禧和碩公主成婚後的回門日期,她與額駙扎拉豐阿一起到壽安宮,在母親彤妃前行禮,彤妃還賞賜了額駙飯食(《同治朝上諭檔》,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二日)。同年,道光帝九公主壽莊和碩公主也在成婚後回門,她與額駙先後到兩宮太后和同治帝前行禮,後赴其母親琳皇貴太妃前行禮。同治十二年,麗皇貴太妃之女榮安固倫公主成婚後,也與額駙回門一同赴壽西宮行禮(光緒《清會典事例》卷三二五《禮部三十六·婚禮·公主下嫁禮》)。

當然,上述太妃嬪在宮中有限的人際聯絡是被嚴格控制的,她們絕不可隨意與宮外人員接觸。如嘉慶五年(1800),嘉慶帝的同母弟慶郡王永璘自幼受到穎貴太妃撫養,他在太妃七十壽辰時備獻賀禮,因為沒有事先向皇帝請旨而直接令護衛太監前往呈遞,受到了斥責(《清仁宗實錄》卷五八,嘉慶五年正月)。可見太妃嬪的親生子女或養子女也只有得到皇帝首肯,才能與她們有所聯絡。如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皇帝曾在母輩如皇貴太妃抱恙尚未痊癒時,命其子惠親王綿愉留圓明園侍奉(《清宣宗實錄》卷四四九)。再如咸豐二年三月,內務府行文敬事房預備康慈皇貴太妃前往四公主、六公主府第事宜,太妃需當日還宮(內務府來文《為康慈皇貴太妃往四公主六公主府第所用人員在壽康宮後鐵門外預備並總管首領太監需用馬匹車輛數目開單事》,咸豐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同治十二年八月,麗皇貴太妃也被准許前往榮安固倫公主府上看望女兒,當天往返(內務府來文《為知照麗皇貴太妃前往榮安固倫公主府第當日還宮除派導引跟隨及散秩大臣侯施振走帶豹尾槍事致內務府》,同治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其實除了太妃嬪與她們子嗣之間的直接聯絡,其下人也是主子之間聯絡的一種可能渠道。如乾隆三十年時,果親王弘曕壯年離世,皇帝稱其二子尚幼,恐“王府太監與謙妃位下太監等,藉端侵漁,通同作弊,皆不可知”(《清高宗實錄》卷七三二,乾隆三十年三月),弘曕是謙妃之子,足見王府太監與太妃太監有聯絡。就在乾隆二十八年,皇帝批評弘曕為謙妃祝壽事而生事端時,也稱他“坐擁厚資……乃不惟不能自盡孝敬,而轉時向母妃多所索取”(《清高宗實錄》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可見太妃與皇子之間能夠有一定聯絡,且很可能是透過下人間接進行的。前述永璘擅向穎貴太妃獻壽禮,也是令王府護衛太監前往呈遞。清代宮女被選入宮後,除非提前革退出宮,正常當差者到服役期滿才能離開。但太監的活動範圍相對較大,可以出宮,這種聯絡他們的主子也是一清二楚,且能夠利用。

除上述對太妃嬪生活片段的勾勒之外,末代皇帝溥儀及晚清宮女太監等也有談及太妃嬪的生活情況,讀者已較為熟悉,筆者不再贅述。從以上掇拾的史料可見,太妃嬪的宮中生活並非日夜與冷宮殘燈相伴,但是儘管能夠得到清帝依照禮法而維持的孝養,大多數太妃嬪也只是擁有有限的活動空間與人際聯絡,生活的確寂寞單調。嘉慶帝即在指責皇弟永璘擅自向穎貴太妃呈遞禮物時稱“穎貴太妃尤與東朝(按:代指太后)尊養禮節懸殊”(《清仁宗實錄》卷五八,嘉慶五年正月)。可見,太妃嬪在宮中誠可謂寄人籬下,自己的子女都不能隨意接見和親近,她們除非有對嗣帝的撫育親情,否則也沒有特別的情感聯絡。前述清代太妃嬪最長壽者是康熙帝定嬪即雍正朝獲尊定妃者,她在雍正初年即被親子接至王府居住,自然是府中最受尊重之人,乾隆帝也稱“太妃自雍正年間即迎養於履親王府第,叔嬸齊眉,承歡太妃膝下”(清高宗御製《恭祝皇祖定妃太妃九旬千秋詩》)。定妃生活在皇子府中而能以近百歲的高齡去世,人生可謂圓滿。然而絕大多數太妃嬪沒有這種子孫承歡膝下的福分,她們只能在禁宮內廷裡年復一年地寂寞度日,成為宮廷中盛世頤年、皇帝仁孝的象徵。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2020年第10期“本期話題”欄目。經公眾號“文史知識”(微信ID:wszs1981)授權轉載。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果粒歷史”限時特惠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享89元/年會員續費

168元/年新會員優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打入冷宮還是頤養天年:清代太妃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在看

”的永遠18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