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辛棄疾的詞中,出現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

他寫男性,如《永遇樂》中的“廉頗”,用以說明自己雖老,但抗金之心矢志不移;又如《千秋歲》、《虞美人》二詞,則借“項羽烏江自刎”的典故,寫自己未能逐退金人,愧對在北地仍受金人統治的人民……

他寫女性,如西施、楊貴妃、王昭君、陳皇后等,以西施出現的次數最多,共有8次,而且詞中皆包含了不一般的感情。

他用了“西施”、“西子”、“美人”、“捧心顰”這4個詞,而且都是正面描述。我們不禁會問,歷史中有那麼多女人,為何他獨愛西施?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西施劇照

關於西施的歷史謎團

西施,向來是“美”的代名詞。她是春秋末期浙江紹興人,又稱西子。

現如今流傳的“范蠡西施”故事,最完整的,大約是明朝梁辰魚寫的《浣紗記》。而《墨子》中關於西施的記錄,大概是最早也最真實的。

據《墨子》記載,公元前494年,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為了復國,獻上美女鄭旦、西施迷惑吳王夫差,由范蠡帶著二人進獻給吳王。

吳王惑於西施之美,為西施建春宵宮和館娃宮,對西施寵愛至極,從此疏於朝政,終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滅了吳國。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吳王夫差劇照

關於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墨子》中的“西施之沉,其美也”;另一說為《吳越春秋》中的“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范蠡)以終”。

第二種說法,後來演變為——吳亡後,范蠡與西施離開越國,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說法,乃人民同情的附加,與西方童話故事中公主與王子都有圓滿結局相同。

也有人認為,《左傳》、《國語》、《史記》等書中既未提及西施,那麼歷史上應該沒有西施。

但玲瓏認為,並不能因“上述書中不載”,即斷定歷史沒有,更何況《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管子》等書中,均出現過西施,所以這點不用懷疑。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西施劇照

他渴望美女相伴

淳熙十年,44歲的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湖濱,作了一首《洞仙歌》:

“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爭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辛棄疾的閒適詞,不同於白居易之飽含社會責任感,他的詞中常是山水與田園並置,一派悠閒、快樂、恬靜,絕少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一面。

他的詞中常出現“陶淵明”和“范蠡”,因為陶淵明是他的精神支柱,而范蠡則是他的理想期許。在《洞仙歌》中,他表達出對范蠡隱居時有美女相伴的羨慕之情。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辛棄疾畫像

又如,淳熙元年秋,辛棄疾在錢塘江觀潮,寫了《摸魚兒》贈給葉衡: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此詞借“越國之滅國”,談自己心中對國家擔憂;北宋已亡於金人之手,他希望大宋能如越國那樣復國,故而期待有西施一般的女子,可以和他共同完成復國使命;而後,他將與她攜手漫遊五湖四海,瀟灑離去。

而辛棄疾在《漢宮春》中曾這樣說: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西施劇照

由“若耶溪”一詞,可知詞中的“美人”,指的正是西施。她在若耶溪畔被范蠡發現,他倆的故事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結局也和人們的美好願望越來越近。

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和不如意太多,人們強烈渴望幸福,於是讓范蠡、西施有了完滿的結局,這是人類的善良,也是為了求得心靈的慰藉和平衡。

辛棄疾此詞傳達出對西施的惋惜,也展現了他心中“一舸歸歟”的渴望。

楊貴妃也不如西施

辛棄疾在《杏花天》中,拿楊貴妃和西施作了一番比較:

“牡丹比得誰顏色……若教解語傾人國,一個西施也得。”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楊貴妃劇照

在辛棄疾眼中,楊貴妃就像宮中的牡丹花,但再怎麼高貴,都只能深鎖宮中;她不如西施,一個西施足以抵得上所有美女。

此處,全然表露了“西施”在辛棄疾心中的崇高地位。因為西施犧牲了自己美好的身體,來消耗夫差的精力與意志,可以說,她在滅吳過程中發揮瞭如同軍隊一般的殺傷力。

另一闋詞《菩薩蠻》中說道:

“何處捧心顰,人間別樣春。”

歷史上的美女何其多!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她在他眼裡不一般

西施劇照

這裡的“捧心顰”,用了西施的典故。在辛棄疾眼中,飲宴尊酒前的美女無數,全比不上西施皺眉捧胸的美。

在這麼熱鬧的氣氛下,辛棄疾心心念唸的,仍是西施,足見他對西施的美,是極度肯定的。

由此,咱們得到了開篇問題的答案——為什麼辛棄疾獨愛西施?答案很簡單,因為她是他理想中的伴侶。想必在功成身退之後,他也會帶著心愛的人瀟灑隱退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