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大家是透過什麼瞭解“闖關東”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透過電視劇《闖關東》才有所熟知的吧,畢竟除了一些家裡老一輩人的口述,現在的人,不接觸這些,也瞭解不到。但是這裡就有一個疑問,當年闖關東的先輩們,為何偏偏要去寒冷的東北呢?而且闖關東里的“關東”兩個字,也不光是指現在的東北,還包括了內蒙古東部的大部分地區。這樣就更加奇怪了,明知道關東地區還比不上山東本地,那為何還要去關東呢?下面,咱們就來細緻的瞭解一下,其中的歷史淵源吧,喜歡本期內容的小夥伴,還可以點點關注,或者評論區留言,咱們互相學習探討。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關東,現今指代東北地區。 “關東”作為漢字文化圈的地理專有名詞源自中國先秦時期,泛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但隨著時代變遷,“關東”在中國的意涵有所變化,自明代,“關東”泛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闖關東”有廣義的與狹義的兩個概念。 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此為廣義。狹義的“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關內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

“闖關東”是狹義的。

闖關東是以山東為主,目的地是東北三省一帶,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以及“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現在流行的影視作品,不可避免的對闖關東的影響進行了修飾或誇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闖關東在1904年確實開啟了高潮: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山東地區和河北直隸地區受天災和戰禍影響,很多農民為圖生存不得不拖家帶口被迫離開故土。闖關東對東北地區,甚至是整個北方的影響鋪天蓋地。

在當時山海關被封禁的情況下,大多數山東人會選擇乘船

前往未知的東北。其中大連、營口、丹東成為了山東人闖關東的首選。 這幾個城市山東人後裔所佔比例,均在不低於甚至超過一半。而廣袤的東北大地其他地區,都有闖關東的人定居或

者路過的身影。20世紀三四十年代,闖關東的人數一度佔據東北總人口的七成,雖然後來有部分人返鄉,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對東北地區的人口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之所以不往南方走,這裡邊有很多的因素,首先就是地理因素,由於山東災害頻發,才不得以離開故土,當時的人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活下來,相對於南方的耕種方式,和氣候條件,關東則更適合山東人的遷移,並且之前也提到了,舊時的關東地區地廣人稀,土地還肥沃。當時的那種條件,老百姓對糧食的珍惜程度可不是現在這樣,只有有地種,出多少力,受多少罪也願意。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其次就是路程,路程越遠,路上的不確定因素就越多,還不知道能不能走到那裡,畢竟食物是最重要的,還要提防沿途路上的土匪山賊,再就是當地人會不會接納的問題。

最後是朝廷政策的原因,伴隨著半殖民地程度不斷加深,清政府也意識到關東的戰略價值。移民實邊,既可以充實東北地區的防務,尤其是針對日俄等國對東三省的覬覦,清政府能做得也只有充實兵力,以人口加強對關東的掌控。

為什麼要“闖關東?”山東人去更為舒適的南方,不是更好嗎?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出名的三次人口大遷移了,其中“闖關東”歷時最長,遷移的人口也是最多的。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背後都是一個個時代發展的深刻縮影,闖關東的百姓大多顯得平凡無奇,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晚清、民國),戰火紛飛,災害頻發,每一個闖關東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在21世紀的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這些當時闖關東的主要發祥地,卻又各自成為了東北人(即舊社會所說的關外人)背井離鄉,到外地發展的主要地區之一。

以上便是本期的所有內容了,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點關注,更多有趣好玩漲知識的事情,定期分享給大家,歡迎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分享探討,咱們下期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