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黃山作為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勝地之一,雄踞一方,素負“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盛名。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名士慕名而來,寫下大量的美譽之作,或驚其險峻,或嘆其浩渺,或誇其奇秀,或贊其壯美。從不同的角度,顯現黃山不同的美。如宋代汪莘《沁園春·憶黃山》:“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雖是幾個地名的巧綴,看上去卻顯得華貴富麗。“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則展現一派聲色並茂,喧騰綺麗的風光,皆有傲然不俗的蘊涵。而這一切,皆與作者的性格、理想、際遇有密切關係。當中所寫其幽,寫其素,宛轉相因,縈迴相銜,句句不離山,又句句皆有情意。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而在近代畫壇上,“黃山派”漸江作為“清代四畫僧”之一,其個人思想與政局變遷關係密切,因此其創作思想於詩畫中常有流露。漸江曾有“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亭臺亂後刪,花草吳宮皆不問,獨餘殘沉寫鐘山”的詩句,表達了他對前朝的懷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興於自然,雲遊各地。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漸江出家為僧後,取名弘仁。每日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世不相關”的世外高人。其十餘年中足跡遍大江南北,造煉出不甘囿於先人藩籬,勇於常變的藝術思想。

漸江早年遊武夷山,晚年遊廬山,長期住黃山、白嶽。終年生活于山水之間,自然山光水色,縹緲煙雲,熟悉於胸中,流瀉於腕下。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黃山多松,且多奇松。“奇”在“松無土,以石為土”,它的根是紮在岩石中的。因此,黃山松枝乾的樹皮簡直就是岩石造就的,蒼老如龍,堅硬如鐵石,決非楊、柳、榆、桑可比。

我們知道,藝術家之所長,乃是把客觀的事物生動、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以激起觀者的形象思維,使其獲得美之享受。漸江把黃山松的“奇”字用筆墨具體化、形象化:漸江透過樹幹和樹根、樹根和樹枝之間超乎尋常的比例來突出松之“奇”。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再者,從松樹不同尋常的生長方向著眼,概括出貼著懸崖朝上或朝下縱向生長和從石縫中崩出橫向生長;漸江畫松,從奇特造型著手,除有枝繁葉茂、亭亭如羽蓋的“豐腴美”,更有瘦骨嶙峋、張牙舞爪似蛟龍的“瘦勁美”。畫松樹枝幹,有橫臥地上突然斷入石中,然後又崩出石縫橫生地上者和橫臥地上突然站起,又復橫臥地上。概括了黃山松之“奇”的各個方面,抓住了最基本的特徵,使觀者未遊黃山而先對黃山松有“臥遊”之印象。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漸江山石畫法出自“折帶皴”但用筆更加靈活多變,略有生活氣息,表現出自家的風格。其山水畫少用粗筆深墨,且少點染皴擦,作品中不露絲毫的粗獷霸悍、張揚外露的習氣。全以精細的松靈之筆徐徐寫出,於空靈中顯充實,靜謐深秀,一派純淨、幽曠而又峻逸雋永的意境呈現眼前。

漸江畫山水,簡淡高古,而簡非不用筆,淡非不用墨,乃寫意境幽深、氣象萬千的胸中丘壑。其山石取勢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盤弩猶勁,雖師法倪瓚,卻學其精神,不入窠臼。做到“於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比倪瓚還要孤高。可以感受到一種高山上的清冷,好像連空氣都凝聚凍結。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作為“新安畫派”領袖的漸江,法師而不泥師,學倪瓚天真疏淡的意境,直師造化,別開生面。從摹仿、借鑑轉變為直師造化,師法自然,一舉而破倪瓚遠山平水、緩坡疏林的規範,形成了“ 筆如鋼條,墨如煙海”的氣概和“ 境界寬闊,筆墨凝重”的既有元人超雋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特點的獨特風格。

看了漸江的畫,你還要去黃山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