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詩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何謂知己?

一個懂你,理解你,支援你並且能和你風雨同舟的人。

隨著現在的通訊和交通方式越來越發達,我們中的許多人往往交友遍天下,可是如此多的朋友裡,知心人又有幾個?

能稱為生死之交的又有幾個?

有幸能遇子期,伯牙才能無憾地演奏《高山流水》:

有幸能遇鮑叔牙,甘願居於他之下,為他舉薦做後盾,才能讓管仲終於功成名就。

得友如此,夫復何求。

我今天要說的故事也是一對知己的故事——在茫茫歷史長河中,還有這樣一對摯友,一生相扶,從而為一個偉大帝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商鞅變法強秦“的故事,從秦魏少粱之戰講起,講述了秦國如何從一個羸弱的國家轉變為傲視列國的強國。

雖然不少人詬病於此書過於美化秦國形象,但是在我看來,一個是百年難得的雄主,一個是百年不遇的奇才,真正吸引我是商鞅與秦孝公之間那”同心同德,生死之交“的知己之情。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一)公如青山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1。求賢令的釋出。

秦孝公嬴渠梁接手的秦國是一個爛攤子,多年征戰,國庫空虛,國人愚昧不堪。雖然”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口號雄壯而熱血,空有匹夫之勇可是卻改變不了秦國衰敗的事實。少梁之戰後,秦國又丟失了函谷關,後又遇六國分秦,雖有驚無險,但是更加堅定了秦孝公發奮圖強,立圖改革的決心。

於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秦國的問題,秦孝公頒佈了歷史上最具誠意獎的招聘廣告——《求賢令》: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在百里老人的牽線下,身在魏國的衛鞅被《求賢令》所打動,秦孝公的這招聘廣告不一般:既表達了自身的鯤鵬之志,絕不甘心被人鄙視;又開曠古先河,痛說國恥,又痛斥前幾代君王的無能;最後還給了戰國時期的最高工資待遇——共享天下。誠意滿滿。於是,衛鞅同學就踏上了去往秦國創業的道路。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2。要成為知己首先要成為朋友,而朋友的首要條件便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並以誠相待。

秦孝公變法決心堅定,在招賢館,即使齊國士子田常當眾指責秦國惡政十條,他依然虛心接受,並對各國士子禮遇有加。

看到了孝公的誠意,衛鞅決定“三試秦公”。在內史景監的協調下,衛鞅如願和秦公面談了三次,第一次大談王道,雖然秦公不喜歡,卻依然耐心地聽完。第二次,大談儒家仁愛思想,秦公依然對他禮遇有加。第三次見面,衛鞅同學這才放下心來,他確定了秦公忍辱負重決意強國的意志,也看到了他穩如山嶽的目光,終於他敞開心扉,獻上了《強秦九論》。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3。同心同德,生死之交。

兩人在房間裡三天三夜討論變法大綱,達成共識。衛鞅提出變法的三個必要條件,秦公一 一應允,

強秦,是我的畢生大夢。為了這個夢,嬴渠梁九死而無悔,萬難不足以擾我心!三百年以來,變法功臣皆死於非命,此乃國君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之世,絕不負君!

事實證明,變法強秦,生死相扶並非只是說說而已。一個言出必行的朋友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秦公也一直在身體力行著自己的誓言。

為了讓新法可以順利推行,在衛鞅為客卿期間,他不動聲色地變更官員,平衡各派勢力,回收權力,一切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變法為衛鞅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大展拳腳。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4。隻身闖墨家總壇

得知墨家準備刺殺商鞅,不顧自己的安全,秦孝公隻身進入神農大山的墨家總院,在墨家論證臺與墨家弟子據理力爭,表明心志。他臨危不懼,從容鎮定,得到了墨家從上到下的一致認可。

5。逐太子,刑太傅,嫁公主。

表面上,秦國上下一心支援變法,實則危機四伏。老士族總是在尋求著各種復辟的機會。

當時年少氣盛的太子嬴駟就被老甘龍的毒計設計,失手殺了人。為了讓衛鞅可以繼續新法推行,秦孝公堅決地站在了變法派這一邊,驅逐了太子,也默認了對公子虔的刑罰。後來為了讓他能真正地站在權力地中心,讓他和秦國公室綁在一起,獲取更大地支援力度,便把公主瑩玉嫁給了他。

亞里斯多德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裡。“秦孝公和衛鞅正是如此,他們的靈魂現在緊緊連在了一起,只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讓秦國強大起來。

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著一個堅實的後盾,他才能放手去闖。

秦公就像是一座堅厚的萬仞高山,而衛鞅就是那紮根山頂地那強壯松柏,在肥沃的山體的滋養下,堅強不屈地面對著狂風驟雨。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二)我如松柏

在秦公的大力支援下,衛鞅終於可以一展抱負,傾盡畢生所學,來拯救這破敗不堪的秦國。

1。渭水大刑

老秦人私鬥成風,為了震懾這種風氣,讓國人守法,商鞅在渭水刑場一次斬首七百餘人,讓全國震驚,列國震驚。

自此,他落下了”刻薄寡恩“的名號,不過他並不在乎這些。

美名也好,惡名也罷,對他來所只是一個名稱而已,那只是別人對他的看法,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負秦公所託。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2。陰謀陽治,霹靂手段

太子被人挑唆殺人,引起孟西白三族老秦人的怒火。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他並沒有像別人一樣驚恐不安,手足無措。他相信秦公,也堅守自己的新法理念,做出了”刑太傅“的處罰決定,還連帶了左太傅——公子虔。

他權衡了刑罰公子虔的關鍵,也知道了如果對公子虔用了刑會有什麼後果,可是他不害怕,正如那傲然挺立於寒風中的松柏相信自己紮根的土地一般,他相信秦公一定會理解並且支援他的決定。

就這樣,一場本足以顛覆秦國的陰謀在他的霹靂手段下平息了,太子被驅逐,太傅服刑,秦國又恢復了平靜,新法也更加深入人心。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3。收復河西

也許是他們君臣之義感動了上天,也許是幸運之神終於眷顧了秦國。他們的宿敵——魏國派大將軍龐涓開始進攻韓國,商鞅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他知道,一雪前恥的機會來了。

幾年前在齊國孫臏”圍魏救趙“的妙計下讓魏國折損了大部分兵力,可惜那幾年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有大動作,可是現在不同了,變法多年來,”廢井田,開阡陌“也擁有了一支五萬人的精銳部隊。於是,商鞅和秦公伺機而動,先是遷都咸陽。

隨即孫臏故技重施,”圍魏救韓“,誅龐涓於馬陵道。魏國元氣大傷。他和秦公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他們的機會來了。

他自請出戰,帶領秦國銳士消滅了魏國僅存的精銳部隊,奪回了河西之地和離石要塞。秦國,終於在這一刻,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戰國的格局在這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魏國的霸主地位結束,秦國強大起來,加入了列強縱橫的中期局勢。

這對君臣,這對摯友,終於攜手實現了他們的第一個目標,讓秦國擺脫了舊日的貧困,洗刷了先祖的恥辱,痛雪了百年的仇恨。秦孝公與他共乘一車,並遵守當年求賢令的誓言,把商於之地十三縣為衛鞅領地,封號商君。後人便稱其為商鞅。

秦孝公的眼睛溼潤了,衛鞅的眼睛也溼潤了。這一刻的成功,離不開他們兩個人的互相扶持。新法才能遍佈秦國的每一個角落,深入到每一個老秦人的骨髓裡。國人們擁戴新法,也切身享受到了新法帶來的好處。他們在盛大的慶典中公然向天下列國宣告——秦國那些屈辱的日子結束了。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三)粉身碎骨

因為鍾子期的離世,俞伯牙憤然摔琴,並斷了琴絃,從此不再彈琴。對他來說,沒有了子期這樣的知音,他的琴也就失去了靈魂。

對衛鞅也是如此,他們就是伯牙與子期,雖為知音,卻好景不長。

四十二歲的秦孝公患上了急病,沒多久便撒手人寰,臨終前給衛鞅留下了護衛隊和”可代君位“的遺言。

這裡也是大多數人對於這本書爭議最多的地方,認為過於神話了商鞅的形象,更有甚者還給扣以“腐”的帽子。

在這裡我不討論歷史,所謂歷史的真相也只是後人根據各種史書的記載而進行的推論而已,這只是一本歷史演義小說,我認為人物真正的昇華卻在這爭議最多的地方才顯現出來。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失去了秦公的衛鞅,猶如失去了一半的靈魂,那個懂他,默默為他掃清障礙,義無反顧地支援他的人走了。秦公從來不在乎他掩蓋了他的光芒,假設再有二十年,他們君臣一起又該有何其輝煌的工業?

如今的秦國,就像他們共同哺育的孩子,他還小,還沒有完全長大,他的身上寄託著他們共同的遠大抱負——“東出,消滅六國,一統天下”。

所以商君不能讓這個孩子半途而廢,他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他在一條光明的道路上走下去,一代傳一代,最終長大成人,實現前人從來沒有實現過的偉大壯舉。

商君在回咸陽面見新君的路上想投宿被拒,他發現他的新法已經牢牢地紮根於秦國普通百姓的心中,幾十年都很難被顛覆。他欣慰了,看到了多年努力的成果,法家思想已經被他發揚光大。他也該為他的知己做一次“伯牙絕弦”了。

於是,他毅然赴法,在獄中和新君談心,他想明白了,自己必須死,只有他的死才能穩固新法,保護住他和秦公捧在手心裡的那個孩子。他也相信新君可以運籌帷幄,把他們的思想理念傳下去,最終實現宏圖大業。

處鞅以極刑,實則大彰世族與六國之惡,國公日後便可藉機發難。鞅死尚能與國有益,何罪於國公?

最終,商鞅被判車裂之刑。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戰國之世,風雷激盪,惟有肝膽相照,才能殺出一條生存之路。他們做到了,生死相扶,君臣同心,給了秦國煥然一新的生命。

若沒有秦公,衛鞅也許仍然只是一魏國小吏;

若沒有衛鞅,秦國也許依然只是一蠻荒之國。

他們之間,缺一不可。

有知己如此,死又有何懼。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淺談《大秦帝國》商君與秦公的知己情

圖片均來自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