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搬遷群眾“家門口”成了“語音標註員”

“這個語音標註其實很簡單,就是聽語音裡面講的內容,然後把錯誤字和詞改正就行,正常情況下,一個月收入三千塊錢不成問題。”呂豐雪說。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搬遷群眾“家門口”成了“語音標註員”

9月11日,記者隨南方日報採訪團來到了位於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科大訊飛扶貧生產車間,50餘名搬遷群眾正在語音標註員和質檢員的指導下,用電腦進行車載語音方言目錄的標註學習,扶貧車間內異常熱鬧。

今年5月,科大訊飛聯合大方縣有關部門,試圖把人工智慧產業中的部分崗位下沉到貧困地區,開展Al技術產業扶貧。大方縣九驛街道辦事處看準機會,主動對接,在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立了扶貧車間,重點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困難女性等加入。呂豐雪在得知情況後,立馬報名參加培訓。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搬遷群眾“家門口”成了“語音標註員”

據介紹,群眾參與報名後,只要在這裡進行為期15天的培訓,語音標註正確率達95%以上,科大訊飛便可以給該群眾申請正式登入賬號,並聘用其為語音標註員或質檢員。

而從大方縣六龍鎮搬到這裡的呂豐雪就這樣順利入職,併成為一名語音標註員。上午9時30分,記者見到了正帶著孩子在車間裡“上班”的呂豐雪。她告訴記者,自從在這裡上班後,日子寬鬆了很多。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搬遷群眾“家門口”成了“語音標註員”

“只要有網有電,有臺電腦在家就能上班。”呂豐雪說。在此之前,因為帶著3個孩子,大的8歲,小的只有兩歲,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全靠丈夫做水電工支撐,雖然一個月有4000左右的工資,但日子總是過得緊巴巴。“現在,兩個人都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有味了。”呂豐雪說。

而對於只有初中學歷,同樣帶著兩個孩子的陳娟來說,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著實不容易。“說起來高大上,其實操作起來並不難,只要細心就行。車間離家七八分鐘,每月做下來,工資也夠用。”陳娟告訴記者,此前,因為孩子太小,大部分時間要用來照顧兩個小孩,自從安置點開設扶貧車間以後,除了做語音標註和質檢工作外,偶爾指導新來的群眾進行培訓學習,一天還有150元的額外工資,生活過得美滋滋。

據瞭解,當前,該扶貧車間已有員工70餘名,其中女性員工佔一半以上。車間正準備拓寬業務,開設就業平臺和創業平臺,吸納更多的群眾就近就業。

自今年5月份落地以來,該扶貧車間透過理論+實操的培訓方式,目前已培訓搬遷群眾125人,為70多人開設語音標註員和質檢員賬號,帶動搬遷群眾固定就業34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閔建華 夏民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閔建華 夏民

編輯 顧野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