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林海音

《城南舊事》以一個六歲的小姑娘英子的視角,生動描繪了二十年代初,老北京城南的生活圖景。作者將英子眼中老北京城南的風光融入到字裡行間,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去看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以及無處不在的離別的感傷。表達了對人性和生命的感悟與思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著名作家 高陽先生評論林海音的小說:

“不僅故事感人,她的文筆令人擊節讚歎:細緻而不傷於纖巧,幽微而不傷於晦澀,委婉而不傷於庸弱。對於氣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戲。”

兒時讀這部小說,以同齡人的心境,感受著小主人公英子的感受,陪她一起歡笑落淚,陪她一起傷心迷茫。陪她經歷不同的離別,慢慢了解成人的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次翻開,卻又了不同的感受和認知,在書裡淡淡的哀愁中,,感受著舊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幸福那麼短,痛苦卻那麼長——惠安館

我想我已經開始習慣不再有回憶的生活了。雖然在我內心深處知道在遠方一定有一個故鄉,在那裡有失去而不再得的樂園。

惠安館是小姑娘英子居住的衚衕裡,一個專門供外地讀書人居住的驛站。會館裡有一個瘋女人,總是倚著門牆痴痴地站著,這就是秀貞。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秀貞曾經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戀,但是大學生回鄉後卻多年沒有音訊。後來秀貞生下了女兒小桂子,卻被家人悄悄送了人。她一邊痴痴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一邊想念著不知所蹤的女兒。

妞兒是英子舊時井窩子邊的玩伴,總是被父母逼著唱戲,唱不好就被抽打。妞兒不堪忍受父母的毒打,說他們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想要逃離他們。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英子瞞著大人們偷偷和秀貞親近,她越來越感覺妞兒的言行和秀貞十分接近,身世與也與小桂子極其相似。不經意間發現妞兒脖頸後的青記,認定她就是秀貞丟失的女兒小桂子。於是偷拿了母親的金鐲子,帶著妞兒去找秀貞,想要幫助她們母女偷偷出走去找孩子的父親。

我稀裡糊塗地說著,拉開妞兒那條狗尾巴小辮兒,可不是,可不是,恍恍惚惚地,我看見在那雜亂的黃頭髮根裡面,中間是有一塊指頭大的青記。我渾身都抖起來了。

在英子的幫助下,失散六年的母女終於相認,兩人淚目相擁。秀貞拉著妞兒,冒著大雨衝往火車站,卻不幸在飛馳的車輪下喪生。

幸福太短暫,痛苦卻那麼長。

美麗、善良的少女秀貞,剛品嚐到愛情的甜蜜,便陷入了漫長的等待中。還沒有來得及感受母女相認的溫情,就慘死在飛馳的火車輪下。悲慘的結局衝擊著英子稚嫩、單純的心,也讓我們讀者為之嘆息,唏噓不已。

在結尾,馬車疾馳向前,回憶像放電影一樣歷歷在目,充滿了憂傷,也預示著希望。

我分不清好人和壞人——厚嘴唇的年輕人

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竟然是學校裡那位一等一的學生的哥哥!他說他要供弟弟上學,將來漂洋過海去唸書。英子覺得他很善良,卻又分不清他是好人壞人。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確實什麼也分不清。

後來,英子和這個年輕人成為了朋友,給他分享她喜歡的課文《我們看海去》:

在結尾,馬車疾馳向前,回憶像放電影一樣歷歷在目,充滿了憂傷,也預示著希望。

與此同時,衚衕裡鬧小偷,有錢的鄰居家失竊了,報警後警察來了卻沒有發現。

過了幾天,英子在荒草叢裡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要走了銅佛。後來,小偷被捉到了,與想象的一樣,就是那個厚嘴唇的年輕人。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聽說,便衣是靠一個小孩指道才破案的呢。

要怎麼辦呢,畢業典禮上代表全年級學生上臺領獎的弟弟,該怎麼辦呢?

怎樣才能判斷一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英子對此耿耿於懷,感到非常難過。

媽媽說,英子長大以後寫一本書,說一說壞人是怎麼做了賊,落得這樣的下場。英子卻說,我長大了是要寫一本書的,寫得是:“我們看海去”。

厚嘴唇的年輕人,為了供弟弟上學,只好做了小偷。雖然生活貧苦,對學習成績一等一的弟弟卻抱著很大的期望:想要一下供到讓他漂洋過海去唸書。可惜他偷東西被警察抓住,留下了年幼的弟弟和久病在床的老母親。

作者透過單純善良的小英子認識這位陌生男子的經歷,反映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和她對人性善惡的初步認識。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幸福需要自己爭取——蘭姨娘

不管是哪一種愛的表達,我們都應懷有感恩之心,不僅用來回憶,也應該用來報答。

英子的爸爸愛仗義,經常收留激進派青年朋友,德先叔就是其中一位。

這段時間,德先叔沒來,蘭姨娘卻來了。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蘭姨娘是爸爸一個朋友的小妾,因為和家人吵架被趕出家門,來到英子家。

蘭姨娘笑起來很好看,常常逗得英子一家人開心,很得英子媽和宋媽的喜歡。

蘭姨娘圓圓扁扁的臉兒,一排整整齊齊的白牙,我最喜歡她左邊那顆鑲金的牙,笑時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適地露出來。左嘴角還有一處酒渦,隨著笑聲打漩兒。

蘭姨娘是個命苦的女人,三歲時就被親孃賣掉,做了幾年妓女,二十歲嫁給了一個六十八歲的老頭,卻在這個家裡受盡了屈辱。她從不屈服命運,想要過自己的生活,卻沒有地方可去。

我不願把年輕的日子埋在他們家。可是,四海茫茫,我出來了,又該怎麼樣呢?

英子一開始很喜歡蘭姨娘,可是她無意間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

為了捍衛家庭,傷心的小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

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充滿了張力,悲劇式的結尾充滿了震撼力,給我們以心靈的洗禮。

看著蘭姨娘和德先叔共同進了馬車,馬車緩緩離去,小英子想哭,也想笑,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在這些小人物中,蘭姨娘是標新立異的一位,她熱情善良,對待小英子和家人真誠感恩。

心地善良,敢於反抗封建思想的蘭姨娘贏得了德先叔的愛和尊重,兩人一起離開了北京,去追求她嚮往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貧苦的日子還得繼續——保姆宋媽

宋媽是英子家的保姆,她有一雙兒女,但是為了生活,女兒還沒斷奶,宋媽就到了英子家裡當奶孃,四五年都沒有回家。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宋媽的丈夫是個好吃懶做的賭徒,每年都會牽著毛驢來取奶孃的工錢,還有宋媽給兒子女兒做的衣服鞋墊。

這一年,宋媽突然得知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了,女兒也被丈夫賣給了別人。

宋媽悲痛不已,把所有希望都落在被送走的女兒身上。但是她跑了半個多月,跑遍了整個北京城的馬車行,也沒有找到女兒的影子。生活徹底沒了希望,宋媽像丟了魂一樣。

樹蔭底下聽不見馮村後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見宋媽手裡那一雙雙厚鞋底了;也不請爸爸給寫平安家信了。她總是把手裡的銀鐲子轉來轉去地呆呆看,沒有一句話。

生活還得繼續,英子媽讓她回家再生一個孩子。於是大雪紛飛的一天,宋媽被她丈夫接走了。

在雪後清新空氣裡,聽著毛驢脖子上的鈴鐺聲,英子帶著思戀與不捨告別了宋媽。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宋媽是典型的舊社會傳統女性的形象,善良、勤勞。因為生活艱辛,和許許多多生活貧苦的農民一樣,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城市尋求活路

雖然出身卑微,命運坎坷,卻不是一個自甘墮落的壞女人,她敢於和命運抗爭,衝破封建思想的牢籠,勇敢追求幸福、自由的生活。最終贏得了進步人士德先的愛情和大家的尊重。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新思想女性對命運的抗爭。

在小英子的眼中,宋媽是一個矛盾的人,她時刻牽掛著一雙兒女,卻在他們最需要母愛的時候離開了他們;她是一位失職的母親,卻是一位稱職的奶媽,悉心地照顧著英子姐弟們的生活起居。

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新思想女性對命運的抗爭。

社會背景是造成人物悲劇的主要原因

我看到了那個新舊交替時代的人生悲劇,從十二歲喪父那天開始,我童稚的心靈就隱隱約約地察覺到人生的無常,現實生活的殘酷。

在那樣一個傳統封建甚至冷漠的社會下,秀貞和妞兒得不到一點溫暖和關愛。除了英子願意幫助他們,整個社會對她們而言沒有任何溫情。

她說:“他們都說我得了瘋病?你說我是不是瘋子?人家瘋子都滿地撿東西吃,還亂打人。”說完,把臉埋在英子稚嫩的小手裡,哭了起來。

秀貞瘋了,她不是因為得病,而是周圍人的冷漠和麻木。愛人沒有音訊,孩子不知所蹤,別人的苦難,在他們眼中只是一抹笑談,那個時候的人們,是多麼的麻木無情?

厚嘴唇的年輕人其實是一個文化人,他會把“拉屎”稱為“出恭”。他對陌生的小英子善良友好。他年紀輕輕卻無法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養活家人,不得不去偷竊。

是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與黑暗不公的社會逼迫他走上了這條不歸路。被抓後再也無法照顧母親和弟弟,這樣更悲催的境遇是他所無法選擇的,這是那個社會里底層小人物的無奈。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蘭姨娘和宋媽,都遭受了來自封建傳統文化的摧殘與不公。蘭姨娘像個商品一樣,為了給哥哥治病,三歲就被親孃賣掉,長到二十歲,又被賣給六十八歲的老頭子做妾,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受盡了屈辱。

宋媽的丈夫是個賭徒,好吃懶做,靠著宋媽給人做奶媽養活自己。宋媽對丈夫一直隱忍,即使得知女兒被賣,兒子不幸淹死,依然選擇跟著丈夫回去繼續過日子,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年代,女人毫無地位,只是傳宗接代的附屬品。蘭姨娘對男權的壓榨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反抗與改變,宋媽卻依舊選擇了漠視與服從。於是兩個同樣苦命的女人,有了不同的人生。

透過這些矛盾衝突,展現了宋媽愛恨交織、絕望與希望並存的精神世界,剖析了她的悲劇性格,引起讀者內心強烈共鳴。

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代的背景,是造成這些人物悲劇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