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的老師、我的同事、我的食堂師傅……那些被冬奧“炸”出的潛藏高手

那些被冬奧“炸”出的潛藏高手

北京2022年冬奧會接近尾聲時,明志祥“藏”不住了。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飲食服務中心餐廳員工發現,最近請了長假的明志祥原來去了北京冬奧會,在冬季兩項比賽中擔任處罰圈記錄員。

該校學生汪澤超看了媒體報道後,在腦海裡比對了好幾輪,確認這位“火”了的冬奧會裁判就是玉蘭苑餐廳的師傅,“原來,高手在餐廳啊!”他和同學感慨。

臥虎藏龍的不止玉蘭苑餐廳,中國戲曲學院的同學發現,學校從事戲曲演員運動損傷康復和科學訓練研究的“大拿”王志蘋老師也請假了,一打聽,居然也是跨界去了冬奧會做裁判。她是冬奧會裁判中,唯一來自北京地區藝術院校的老師。

北京冬奧會進行至中期時,曾有一篇標題為《我的同事請假參加冬奧會比賽》的文章一度刷屏,沒想到,當冬奧會落下帷幕時,一批“我的老師”“我的同事”……“浮出水面”,深藏不露的他們憑著熱愛,破圈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他們也有一個冬奧夢

王志蘋在北京冬奧會單板平行大回轉專案中擔任旗門裁判員。出生在哈爾濱的王志蘋說,自己就是在冰上長大的,打小就喜歡滑冰。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後,王志蘋不僅倡導在學校開設了冰雪體驗課,還自己學了滑雪,並且報名考試取得了單板滑雪國家二級裁判員的資格。

2021年,王志蘋又升級了自己的能力,歷經三輪培養和考試後,最終收到了北京冬奧會裁判的正式通知。

在雪上執裁,很辛苦,有時還要幫忙清理雪道。虎年大年初一,王志蘋就是在山頂剷雪中度過的。她記得,133人的平行大回轉裁判團,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面積3公頃的賽道上厚達10餘釐米的積雪清除。

對已40歲出頭的王志蘋來說,這樣的體力活並不輕鬆,但這份經歷她卻十分珍視。

80後孫一凡是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新媒體系的一名青年教師,相比研究體育的王志蘋、曾經的滑雪運動員明志祥而言,他的冬奧破圈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憑藉著對高山滑雪運動的熱愛和多年的滑雪經歷,孫一凡也有自己的“冬奧破圈模式”:閱讀大量高山滑雪技術資料,詳細研究國際雪聯最新競賽規則,練習滑雪技術,學習專業英語。

孫一凡也拿到了冬奧會裁判的認證,成功入選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國內技術官員。他向單位請假去冬奧會時,“大家都很驚訝,認為我這一跨,有點遠。”孫一凡笑著說。

95後張志鵬是一名入職不久的公務員。他的同事鄧博文說,聽說新入職的這位年輕人要去參加冬奧會時,大家都驚呆了。

幾年前,張志鵬以見習崗在一家體育部門工作時,就接觸到了冬奧工作,逐漸熟悉了冰雪賽事,也愛上了冰雪運動,決心要報名冬奧會國內技術官員。邊工作,邊學習,終於透過所有考核,成為北京冬奧會越野滑雪專案的國內技術官員。

成功“跨界”,更得拼了

2月4日,坐在五棵松體育中心記錄席的丁帥,目不轉睛地盯著賽場。

“我得看清運動員的每一個狀態,場上每得一分,我都會登記在表。”當中國女子冰球隊以3∶1成績贏得與丹麥隊的比賽時,丁帥激動地記錄下這令人振奮的分數:“中國隊太不容易了。”

95後丁帥任職於中央財經大學學校辦公室,跨界做了北京冬奧會一名計時員。

丁帥解釋說,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其實需要專業的知識,還有細緻耐心。有一次,國際技術官員往回調時間時,系統顯示不出上一次停表時間,幸好丁帥記錄下了時間,及時調整回準確時間。一個小小的細節也贏得了身邊國際裁判的讚賞。

冬奧會比賽時間比較集中,有時候一天三場球,真是就得披星戴月。

90後馬祥瑞也在五棵松體育中心擔任冬奧會技術官員。日常,她是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的財務分析師。她的同事金偉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大家聽說她要做冬奧裁判時都很驚訝,“沒想到身邊還有這樣的人才”。

1月21日,馬祥瑞從上海來到北京報到。進入場館後,燈光異常閃亮,一下就把她帶入比賽氛圍中了。“迫不及待等待比賽開始,”她告訴記者,入選便意味著承擔巨大的責任和使命,當觀眾和隊員在為進球歡呼鼓掌時,最為平靜冷靜的就是裁判。

在冬奧會冰球專案賽事中,馬祥瑞負責有效射門的資料統計,兩支隊伍的射門次數、射門方向、射門結果等。

“我們統計的比賽資料,會同步推送到媒體,供全世界的觀眾實時檢視比賽資料。”這位財務專家的目標是,讓所有比賽資料記錄“零失誤”。

王福秋是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的一名教師,在北京冬奧會上,他在比賽起點工作,負責確認運動員的動作程式碼及跳臺號等。他也幸運地見證了齊廣璞奪冠的過程。他記得,最後一輪中,所有運動員都拿出了最高難度動作。

這也需要技術官員更加耐心地核對,不能出現任何錯誤,否則會對選手的分數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回憶起齊廣璞奪冠一幕,他難掩激動,“競技體育最大魅力就是不到最後一刻,不知誰是冠軍”。

“跨界”之後

對這些“跨界”到冬奧會上的熟人,同事、學生除了驚訝、祝福外,還有一層期待。

王志蘋的同事闕豔華說,得知她能上冬奧會擔任技術官員職務,學校領導和老師都很支援,都期待著她能多拍一些現場照片,回到學校後跟大家分享奧運會故事。

孫一凡的學生李源也告訴記者,孫老師的滑雪水平很高,是“隱藏的技能”,“也期待孫老師能夠為我們帶來冬奧賽場上的故事”。

2月5日,北京冬奧會首金誕生的那一場比賽讓張志鵬印象深刻。當時,他所執裁的是教練員區域,挪威名將特蕾絲·約海于格的教練站在他的身邊,每當約海于格從身邊劃過,教練都會蹲下大聲地為她加油。

“當她衝過終點後,一個一米八的大男人居然哭了,不顧形象地跪地吶喊。”張志鵬感慨道,多少年的辛苦訓練在此得到了認可,這種體育精神值得大家細細揣摩、學習。

在男子滑降專案第一場比賽那天,風很大,溫度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孫一凡負責給運動員發放號碼衣,並隨時和天氣官溝通氣象變化。他站在場邊看到運動員飛速滑降的時候,感受到冰雪飛濺到身邊,“這讓我感受到高山滑雪的激情”。在比賽時,他還學到了很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技術,“例如冰雪專案拍攝與轉播的技術流程、裝置使用、拍攝方法等,我會把這些帶回到課堂上,教給同學們”。

對於王志蘋而言,徐夢桃奪冠的那場比賽讓她感觸頗深。“我一邊看一邊哭,作為一名女性運動員,四屆冬奧會的堅守太不容易”,王志蘋說,自己是一名講運動生理學的老師,深知每一次滑行落地對身體的衝擊和傷害。

在冬奧會賽場上,她感受到了運動員的頑強拼搏和所有人的團結合作。單板平行大回轉專案結束那天,王志蘋所在的團隊得到了國際雪聯和國外技術官員的高度評價和表揚:Amazing!Best Olympic Game!(太棒了!最好的奧運會!)這些細節也都是最好的課程。

明志祥介紹說,他在執裁冬奧會冬季兩項比賽後,將繼續擔任冬殘奧會的技術官員,因此要在4月初才能回校。“我將把參加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經歷和收穫帶到工作中去,把飲食方面的啟發帶到學校餐廳裡,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龍龍 姜寧 劉世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