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影評《安生與七月》

影評《安生與七月》

安生與七月的相遇

七月是乖女孩的代名詞,品學兼優、溫柔如水、清純柔弱,對父母唯命是從,從小到大,歲月靜好。如果說安分守己的七月是枝安靜的百合,那麼安生絕對是朵豔麗帶刺的玫瑰,放蕩不羈卻又奔放迷離。很難想象,這樣兩個完全性格迥異、外形有著天壤之別的女孩子竟然是彼此一生的閨蜜。

這是一部顛覆以往國內青春題材的片子,可以說的上是一部良心之作。首先,兩位主演讓觀眾耳目一新,既看到了其互相顛覆形象的樣子,又看到了顛覆演技的可塑性,兩位小花旦的前途著實不容小覷。印象中的周冬雨就是靜秋的樣子,或者是兆佳·沉香,亦或是周小梔,儘管骨子裡有著倔強的血液在流動,但仍然擋不住那份單純安靜、嬌羞柔弱。

影評《安生與七月》

而在《七月與安生》中,她一改以往溫順、清純、乖巧的銀幕形象,挑戰飾演叛逆不羈、癲狂而又善良溫暖的社會邊緣人物李安生,鬆弛到有些放肆,大開大合,沒有任何違和感,讓觀眾驚歎於她的靈氣和天賦。同時還被專業媒體人評價為是周冬雨這些年來最好的表演。更是有不少媒體人高度稱讚周冬雨,終於扛起了90後的演技。還未淡忘去年的《左耳》中那畫著濃妝,嫵媚多姿,混跡於夜店的不良少女黎吧啦,馬思純又在本部電影中飾演了溫順乖巧的林七月,這種視覺上的反差不僅沒有讓觀眾難以接受,相反,觀眾對此評價甚高。因為黎吧啦,我不再認為她只是星光耀眼的星二代;因為林七月,我認為她是演員馬思純。這種打破在觀眾心中既定的人設,演繹與她們最初銀幕氣質本不相符的角色,是本部電影的第一個精彩之處。

影評《安生與七月》

 我們陪伴彼此度過青春的季節

從十三歲到二十七歲,安生與七月的閨蜜情一直都在。十四年中自然有如膠似漆,也必然有反目成仇,就如一對愛人,相愛時親密無間,爭吵時面紅耳赤,但爭吵過後的彼時,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與其他閨蜜之間一樣,七月與安生可以分享一切,彼此的家,彼此的小秘密,那些能說不能說的,能看不能看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同樣也是你的,直到家明的出現。那是一個同七月一樣優秀的男孩子,成績優異、高大陽光,他是七月一生擺脫不掉的愛戀,也是促使姐妹反目互撕的推動器。他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甚至可以說是不負責任,但他絕對不是主角,所以不要認為這是一部演繹爛俗三角戀的影片,這裡沒有她喜歡他,他卻愛她,她們因此互相撕逼,然後她們都離開他和好或者她祝福他們,最後黯然離開的狗血劇情。

電影和書是有很多出入的,我向來不喜看安妮寶貝的文字,總覺得她的旋律是跳蛋在脆弱的愛情、隱隱的傷痛,或者離家出走,或者同居傷害,文字稀疏散亂,如同病人的囈語,這種陰沉、黑暗、頹廢的文字太過傷感。相比較起來,電影版的《七月與安生》陽光許多,內心波瀾的七月和平和單一的安生讓這部電影豐滿起來,讓觀眾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活著的希望。這裡不關心家明到底愛誰,安生是否愛家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七月和安生的關係。這是第二個精彩之處。

影評《安生與七月》

  第三個精彩之處是兩位主角的精湛演技

七月和安生信奉踩住一個人的影子就不會分開,安生看著鐵軌的盡頭和七月說,總有一天會擺脫掉所有的束縛去更遠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七月的存在。19歲時,七月放走了安生,她不是不知道安生是為了她而離開。安生走的那天,七月哭了很久,她不是因為安生的離開而難過,是因為自己不能夠和愛自己一樣多的愛安生,愛情是唯一不可以和安生分享的東西。安生在火車上流淚,哭得從隱忍到放開,這段哭戲是周冬雨演技的大爆發,將安生心裡那種委屈、脆弱和害怕詮釋得很好。

為了七月的不挽留而哭,為了去陌生城市的茫然而哭,為了放手的愛情而哭。如果說再次相逢的不歡而散是藥引子,那麼第三次的見面則是一劑猛藥。她們沒有互相廝打,口出穢語,相反,幾個眼神、幾句話就是一場戰爭,就是那麼平淡、那麼稀疏平常才最傷人。七月面無表情地望著家明攙扶著的安生,面無表情地關上門,面無表情地看著桌上凌亂擺著的化妝品和陽臺晾曬的內衣,終於將積攢多年的不快發洩出來,這一幕成為本部電影情緒的高潮,馬思純完完全全將七月隱忍多年的情緒一次性爆發的感覺演繹得淋漓盡致。但在發洩完之後的七月沒有一絲勝利的快感,蹲在地上抱著安生痛哭,是啊,她們之間怎麼會變成這樣?安生不懂,七月又何嘗明白。其實,長大也不過如此!

影評《安生與七月》

 我是你的安生,你是我的七月

從小七月就是一個乖乖女,知道怎麼做才能討大人的歡心,但正因為如此,才心思縝密,善於偽裝自己,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七月說,因為她出生在七月,所以母親為她起了這個好記的名字。但,盛夏的七月怎麼可能如此安靜?七月承載了躁動不安和熱情似火。安生雖然擁有七月沒有的叛逆、野性、自由,但七月擁有安生沒有的規矩、文靜、保守,卻擁有和安生一樣叛逆的一面,她策劃了家明的逃婚,從而想追尋和七月過往歲月一樣的自由。

而奔跑著安生越來越想穩定下來,開始厭倦流浪的生活。這種互換人生的想法不正是大眾矛盾和糾結的兩面嗎?七月拼命維護著自己的生活,卻又嚮往著另一個的自由和流浪;安生察覺到對方的恐懼,害怕失去而拼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她們一個沒得選,一個沒勇氣選,這部影片是要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一個關於“求不得”的故事。其實,我們都是七月,卻總想變為安生,一方面想要現世安穩,也想要自由奔放,逃離現實。

影評《安生與七月》

七月留下女兒撒手而去後,安生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在她的小說中,她寫出了七月短短27年的人生歷程,裡面有她,有家明,還有活著的七月和七月未來得及實現的夢想,在安生的小說裡,七月去了安生曾經住過的小旅館,去當售樓小姐賣房子,在輪渡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在雪地裡閉著眼睛自由呼吸……七月是可憐的,七月又是幸福的,在偽裝成那個受人喜愛、乖巧聽話的七月後最終做回真正的七月。互換人生的題材,是又一大看點。

因為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一位出色的青年導演——曾國祥。他是香港著名影星曾志偉的兒子,和姐姐曾寶儀一樣優秀。因為本部影片,他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然而,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提名,早在2010年就憑藉執導影片《戀人絮語》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前途不可限量。反觀近些年的青春題材影片,無一不是固定的校園、愛情等套路,《七月與安生》的出現,可謂是另闢蹊徑。

除卻兩位主角把兩人亦閨蜜亦情人的模糊關係演繹的非常到位,導演對兩人情緒的把控沒有讓劇情或表演太過張揚而更加側重於哪一面,兩人對愛情和友誼的表達是對等的,甚至友情更多一些,而很多特寫鏡頭的運用則更加側重描寫了人物內心的情緒。本部影片探索的是女性成長,女性題材的難點在於女性本就敏感多愁,但曾國祥將主人公的不過於突兀也不過於內斂的表演顯現出來,更加理性。感謝曾國祥讓我們看到了如此優秀的《七月與安生》,瞭解時而七月時而安生的自己,瞭解安生的七月才是最美的自己。

影評《安生與七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