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審慎!距離全球性災難僅差一步之遙!

審慎!距離全球性災難僅差一步之遙!

審慎!距離全球性災難僅差一步之遙!

開篇明義!

雖然此文以發展新能源、碳中和的無奈性,以及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的災難性後果為主軸。

但更多的是想以此為示例,向朋友們闡述一個經濟領域的客觀事實。

在我們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經濟活動及體量的時候,請明晰:

驅動經濟決策的,往往是隱藏在經濟現象之下的深層問題!

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不想選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選……

1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說:第三次能源革命就是清潔能源的革命,不存在任何疑問,也不存在任何變數?

人類世界現存的原油儲量,足以支撐至少3000年,光學發電、風能發電的效率,與燃油、煤炭相比都不能算高。

價格也不可同日而語,更不用說新能源電力還要經過多次轉換,多次併網以後才能被公眾使用。

把風電、煤電、水電、光電轉化以後,再用電驅動汽車,感覺多此一舉!

更不用說把這些電轉化為氫能源進行儲能利用,其中會再次喪失40%以上的動力,何苦來哉呢??

如果說,是因為某個國家很缺油,所以只能這麼做,那麼……為什麼全球國家一起碳中和呢?

英國佬有北海油田,就在家門口,他們瘋了麼?

美國佬有全球最大的頁岩油礦,自己就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他們為什麼也要新能源,也瘋了麼?

俄羅斯、加拿大要油有油,要氣有氣!能源革命之後,他們的收益就會明顯下降,為何要跟非自己過不去呢?

是為了制霸麼?

是為了設定發展門檻麼?

是為了打壓競爭對手麼?

也許吧,當我們看不明白事情的本質時,陰謀自然就成了可以接受的理由。

大家沉浸在緊張刺激的經濟博弈故事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

不搞新能源,五常還是五常!

不搞經濟改革,中、美、俄、英、法,德、意、澳、加、西照樣可以鎮壓全球產業階級!

明明可以一槍撂倒,為何要先打一套七傷拳呢?

2

在我們挖掘答案之前……

我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

大家知道,在最近的一百年內,人類……或者說地球生命,距離大滅絕最近的一次是什麼時候嗎?

再或者說,

我們距離全球生物大滅絕最近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嗎?

可能有人會說:二戰。

有人會說:古巴危機。

但其實都不是,當1998年我們還沉浸在香港迴歸的喜悅當中時,大多數人並不是知道:

人類……或者說地球生物,距離團滅其實僅有一步之遙!

現在這些年,我們是不是很少聽說關於臭氧層空洞的新聞了?

但是回憶一下,九幾年甚至兩千年前後數年,幾乎隨時都有關於臭氧層空洞的官方新聞。

現在為什麼消失了?是因為當年官方花了好幾年時間,連篇累牘的騙流量嗎?

肯定不是……那會兒哪有“流量經濟”這一說啊?

其實,早在1985年,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幾乎一個不少的,共同簽訂了一個幾乎是踩著生死時間線,把人類從團滅命運邊緣拯救回來的國際協議:

《蒙特利爾協議》。

這個協議旨在保護地球臭氧層,並且盡一切辦法阻止南極臭氧層空洞的擴大。

原因只有一個:

如果人類不立刻開始削減氟利昂產量,以及限制氟利昂的使用,那麼人類文明的終點,大概就在2020至2050年之間!

也就是說,如果1985年,世界各大工業強國沒有大規模的,骨折式的改良生產工藝。

沒有割肉式放棄當時技術已經完全成熟,並且市場也已經全面鋪開的冰箱、冷鏈、空調等等製冷市場。

那麼很可能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就不再是現在自媒體上,一個用來講述驚悚或者玄學故事的流量賣點了……

其實啊,瑪雅人的末日預言並沒有失效,只是說《蒙特利爾協議》推遲了世界末日而已,我們只是完成了一次自救行動而已。

3

這事兒得從還得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冰箱那會兒其實就已經有了,而且冰箱生意不是一般的賺錢!

但是最初一代的冰箱和製冷裝置,使用的冷卻劑很詭異,易燃易爆而且還有劇毒。

動不動冰箱生產車間就得玩一波團滅。

但是因為當時冰箱雖然還屬於高檔奢侈品,但在歐美地區已經完成了大規模普及,也是當時人類消費工業領域,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場。

所以工人該死還得死……

直到當時的一位“神之科學家”——

托馬斯·米基利出現了。

是他發明了以氟利昂為製冷劑的新型冷卻壓縮機。

而氟利昂就是他的發明,科學學名叫:氯氟烴(Tīng)類,簡稱:CFC。

這玩意兒在當時看來確實好的很啊,不爆炸、沒異味、無毒性、價格低、效率高。

一經出現就因為巨大的商業價值被廣泛推廣,發泡劑、氣霧劑、冷卻劑等等等等,

甚至生產塑膠都用它。

但是當年誰都沒想到的是,就是這玩意兒,差點一波就把這一季的地球生物給團滅了!

所以,好用又便宜,還沒有什麼“危害”的氯氟烴類一用就是60年。

可是後來,有一位氣象學家在南極被臭氧空洞嚇尿了以後,開始聯合世界大部分科研組織調查空洞的來源。

這才有了一個要命的發現:

氟利昂這玩意雖然穩定,但是它穩定到了只跟臭氧發生反應!

它會將臭氧還原成普通氧氣!

而且1個氟利昂分子在完成反應之前,至少會連續幹掉10W個以上的臭氧分子!

而在這之前的60年內,人類已經共計生產氟利昂超過100萬噸。

1:100000的破壞比,100萬噸氟利昂最終滅掉了10000000萬噸地球臭氧……

太陽紫外線的殺傷力我想大家都清楚,被曬爆皮的經歷大多數人都有吧?

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太陽紫外線其實是分為三級,長波、中波、短波。

有物理常識的應該知道,波長越短能量越大,破壞力越強!

臭氧層的主要作用,就是大規模攔截紫外線短波。

臭氧層一旦消失,短波輻射到達地表,地球瞬間就會變成一個超大號微波爐……

別說是人了,細菌能不能活命都得看走位……

而當時已經有10000000萬噸臭氧被幹掉了!

4

所以,如果當時各國如果沿著經濟角度思考,那麼氟利昂生產就會越過閾值,臭氧空洞擴散就會形成連鎖反應。

到時候,人類就可以直接躺平了。

3。6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怎麼死的,咱們也怎麼死就行了。

托馬斯·米基利也因為發明了氟利昂,以及另一個更喪心病狂的“汽油抗爆劑四乙基鉛”,榮獲了“地球生物歷史上,毀滅性最強的單體生物”稱號,而且名至實歸……

因為人類還差一步就徹底團滅了,所以《

蒙特利爾協議

》之後,人類開始大規模的放棄氟利昂產業叢集,轉而尋找更安全的製冷劑體態品。

比如:氫氯氟烴類……

由此,才在2020年團滅之前,把人類的命運硬是從瑪雅人的石板書裡拖了出來。

而現在,我們解決了造成臭氧層空洞的氟利昂問題,但是危機其實並沒有解除。

因為我們現在的情況距離3.6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依然還只是一步之遙!

3。6億年前大滅絕的主要原因就兩個:

臭氧層消失,大規模溫室效應。

不幸的是,如果初中化學畢業了,高中化學成績還不錯的兄弟們就會知道,

臭氧是極度不穩定的,雷雨之後的鹹腥味空氣,就是臭氧,他是因為氧氣大規模電離產生的。

雨後過不了多久,這種味道就會消失,因為臭氧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會因為活化而自行分解為氧氣……

所以,親們……

海平面真的是小事兒,因為現在真正面臨的問題,是一個我們在上世紀20年代作出來的大死!

經過了人類與地球之間慘烈的“氟利昂大戰”之後,至少1000億~4000億噸的臭氧已經沒了。

雖然瑪雅人放了鴿子,但是地球臭氧層已經非常脆弱,南極的巨大空洞至今還在,而且在不斷地吞噬著全球的平均臭氧含量。

現在每年7~8月南極臭氧層空洞開始擴大,10月抵達巔峰,然後開始收縮。

而且就在去年,也就是2021年!

南極臭氧層空洞達到了歷史極值,2400W平方公里,比南極洲還大!

南極的空洞雖然隨著氟利昂的禁用會慢慢恢復,但也存在致命BUG,那就是它跟普通地區的臭氧層不一樣,它是越冷越大,這是因為大氣冰晶造成的。

極地區域因為高寒,所以冬季會在高空雲層形成大量固態冰晶,這些冰晶會釋放空氣中的氯基氣體,而氯基氣體會大規模中和臭氧……

所以,如果我們不進行碳中和,不放棄廉價的“燒燒燒”……

將來就會發生恐怖的連鎖反應,即:夏天非極地區域空洞擴大以後,冬天還要面對極地區域空洞再次擴大。

真到這個閾值的時候,你幹啥玩意兒都沒用了!

5

所以說,我們之所以進行碳中和談判,其實不只是東西競爭、發達與發展中競爭的問題。

我們並不是為了發展而選擇了新能源,而是在不得不面對碳中和的情況下,選擇怎麼發展!

因為地球給出了末日倒計時,這是必選題,生或死?必須選一個……

而我們的所有談判努力,從來都沒有說過不做碳中和,而是在生死倒計時結束之前,以及發展天花板的最後一扇門關閉之前,作最後的衝刺努力。

很顯然,在天花板閉合之前,我們險險地衝過了這條“縫”……

但也是僅此而已,所以……什麼玩意兒的經濟效益?

強行推進綠電,雖然展現最多的,反應最大的是經濟問題。

但是推動它必須向前的本質,真的跟經濟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所以,所有妄圖以經濟問題倒逼新能源產業的嘗試和言論,其實都是極度無知和幼稚的!

決定新能源去留的,從來都不是經濟問題。

我們真正應該看明白的是:

我們做的所有努力,都不過是在“必須選新能源”的前提下,爭取獲得更大回報而已。

新能源的選題當中,從來都沒有“0和1”,只有“多和少”。

同時,也以這故事為原點,想要告訴大家一件事:

有很多時候,決定經濟行為的根源,往往不會是經濟問題本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