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挖掘更多停車資源,文涵路商業街停車難題這樣緩解→

近日,方松街道文涵路商業街因機動車停放無秩序、欠管理導致人行道道板磚破損,引發了市民的熱議。“如何才能確保路面不被破壞?”“周邊還能擴充更多停車位嗎?”市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記者日前走訪文涵路商業街瞭解到,相關管理部門正多措並舉,探索挖掘更多的停車資源,一份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已有雛形。

挖掘更多停車資源,文涵路商業街停車難題這樣緩解→

機動車亂佔道道板磚被壓壞

“道板磚高低不平、開裂,這在文涵路人行道上特別常見。”居住在文涵路附近的潘女士抱怨道,“天氣好的時候,走在這條路上,覺得腳下高低不平。而到了下雨天,道板磚裡的積水就會濺到褲腿上,特別難走。”

記者在現場看到,約兩公里長的人行道,幾乎每走一兩百米便會出現開裂、凹凸的道板磚。

挖掘更多停車資源,文涵路商業街停車難題這樣緩解→

經常行經文涵路的陳女士告訴記者,道板磚開裂後,此前有相關養護人員前來修繕,“但是沒過幾天,因機動車違法亂停壓過之後,這些地方又開裂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區交通建設管理中心養護科科員沈濤頗感無奈,他告訴記者,僅在文涵路改造升級、道路還在質保期內,區交建中心就對這些道板磚進行過幾次維修。“一般來說,正常道路在質保期內是不用再修的。可是這裡的道板磚其間就修過兩三次。而道路質保期過後,道板磚破損的問題更是頻繁出現。”他說。

大量機動車違法行駛、亂停放在人行道上是造成道板磚鬆動、開裂的主要原因。“正常情況下,即便有非機動車反覆在這些道板磚上騎行,我們也可以保障這些人行道四、五年不出問題。但是現在不行,因為道板磚根本承受不了這麼多機動車的碾壓。”沈濤說。

管理存在難度停車亂象加劇

記者沿著文涵路一路向北,只見街邊商鋪前的人行道上停滿了機動車。走了短短5分鐘,記者便看到有3輛私家車從機動車道開上人行道,本就破損的道板磚在機動車的碾壓下不斷髮出“咯噔咯噔”的聲音。

沒有執法人員約束的同時,文涵路沿街停車位又可以讓居民免費停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家直言,路邊甚至還停放著部分“殭屍車”。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多次看到幾名穿著“綜合管理”制服的人員騎著電瓶車路過,但當被問及為何不對人行道上的機動車進行管理時,其中一名人員向記者搖搖頭說,一旦商鋪門口不讓停車,只會增加商家和消費者的不便;再者,文涵路上的沿街商鋪屬於不同物業公司,統一管理存在很大難度。

挖掘更多停車資源,文涵路商業街停車難題這樣緩解→

合規車位緊張停人行道方便

記者發現,除了商鋪人員將車輛停放在人行道上外,部分消費者也是同樣的操作。他們坦言,停放在店鋪前的人行道上,主要是因為免費且方便。“文涵路周圍的社會停車場距離商業街遠不說,還要支付停車費。”一名消費者對記者說。

此外,到了高峰期,文涵路周圍的社會停車場車位不夠,無形中這也給居民造成停車難的印象。“我好幾次將車開到停車場就是找不到車位,如此還不如將車停在人行道上方便。”市民王女士說。

據方松街道發展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街道改造文涵路時,便重新劃分了車道,保持兩條機動車道,並在路邊單側增設了停車位。同時,還利用空地,挖掘出了更多機動車停車位。只是,面對日益增多的機動車,有限的車位數量的確難以完全滿足車主的需求。

疏堵相互結合分步解決難題

一方面是希望把人行道道板磚恢復原樣的行人,另一方面是無秩序、欠管理的停車亂象,管理方該如何去平衡各方訴求呢?

從解決思路上看,方松街道正透過開闢車位、實行收費管理等方式治理文涵路人行道無秩序、欠管理的停車亂象。下一步,還將透過更多技術手段,讓硬體設施一併跟上。

記者瞭解到,方松街道去年曾針對機動車停上人行道的情況,特意設定了隔離欄,希望藉此杜絕停車亂象。雖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隔離欄均出現了被隨意移動甚至消失不見的情況,但在今年10月份,街道就在文涵路沿線安裝公共影片,方便執法取證,並進一步發揮隔離欄的作用。

方松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沈歡軍透露,街道計劃對文涵路單側停車位統一實行

停車計時收費管理

,提高車位週轉率,“並且加強與區各職能部門的合作,儘可能地

擴充更多車位

”。

據瞭解,街道之後還將組織力量在上街沿繼續設定硬隔離,同時,聯合區交警支隊,加大執法力度,倡導文明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為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區各職能部門將建立起聯絡溝通機制,儘快召開協調會,落實解決文涵路停車亂象的相關方案,緩解私家車給商業街帶來的壓力。

【記者手記】

記得記者第一次採訪文涵路是在去年9月,居民對“人非共板”的模式提出了異議,一年多過去了,還沒有等市民完全適應這樣的新設計,便由於機動車無序停車帶來的問題,又一次攪亂了大家的日常出行。

只是這一次,當記者再次嘗試與更多市民溝通時發現,他們在抱怨之餘,似乎更多了一份隱忍,因為不知道這些碎片化的需求是否值得被重視,不知道提出了想法是否會有人聽取,只知道,“不便”“隱患”這樣的字眼,本身就暗藏著幾分“可以忍一忍”以及“很快就習慣了”的味道。

當民生問題遭遇管理困境時,管理部門已經想法去解決,比如,採取“人非共板”,但是其效果如何,不妨再主動去聽聽市民的想法,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人非共板”方便出行了嗎?停車位足夠了嗎?日常通行還有什麼困擾?

靜態交通管理是一件民生大事,它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考驗著管理者的業務能力,也考驗著政府對百姓的共情能力。而它本身,又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全、管理體制不順、執法手段不夠、智慧管理不高等難題。即便解決了現有問題,新的矛盾又會出現,資料、技術是冰冷的,但民生卻充滿了溫度。作為管理方,需主動跨前去汲取基層的智慧,讓更多有著切身利益的群眾參與治理之中。

【來源:上海松江】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