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們的師父》打造全新學習“場域” GSG談:迎風不浪,逆風不慫

本週六晚十點,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即將迎來本季最後一期節目播出。由於曉光、大張偉、劉宇寧和董思成組成的“GSG”拜師團的拜師之旅也即將畫上一個休止符。拜師之旅雖然會告一段落,但是他們的人生卻依舊前行。帶著拜師的感受和收穫,踏上全新的人生之路。在錄製最後一站的時候,四位徒弟和師父王剛迎來了意外的“客人”——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央視《文化十分》主編馬戎戎。這幾位在各自行業內有著不凡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也帶著觀察和體驗的視角,和王剛師徒五人聊起了拜師之旅的收穫。在談笑間,喻國明也對師徒“往來”用“打造學習場域”做出了總結性評價。

《我們的師父》打造全新學習“場域” GSG談:迎風不浪,逆風不慫

喻國明從社會學角度評價《我們的師父》:師徒“往來”打造學習“場域”

場域理論是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提出的,是社會學的主要理論之一。他將場域定義為:“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空間。”“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從社會學角度上來看,《我們的師父》就是打造了一個學習“場域”。師父和徒弟在這個“場域”中,相互學習,正如冷凇所說的“互為師父”。在這個“場域”的環境中,四位徒弟,耳濡目染,受到了師父們在生活作息方面、做事行動方面、思考方式方面的影響。這就是黃永玉先生所說的“和大師們同吃同住,他們的高貴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

師父們的一舉一動和值得學習的品質就像一種淡淡的催化劑,當它無色無嗅地積聚著,潛移默化地浸泡著徒弟們的神經,意志的轉化就發生了。正如喻國明教授用場域理論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就是進入那個場域裡,比如說就像我們去國外大學裡訪問一樣,其實他的觀點,我現在隔著大洋我也能記得他的觀點和論文,但是為什麼還要去國外交流,是因為有個場域,有個氛圍。”劉宇寧也最近的採訪中表達了自己的收穫“學到最多的還是心態上的變化。”

《我們的師父》打造全新學習“場域” GSG談:迎風不浪,逆風不慫

GSG收官站拜師新感悟:迎風不浪,逆風不慫

GSG透過《我們的師父》打造的學習“場域”,每次都能讓四位徒弟都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如今,在收官站,GSG各自無論在生活起居、思想境界還是才能才藝,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劉宇寧回顧整個拜師之旅,他覺得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師父們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待自己喜歡東西的熱愛和認真。劉宇寧作為剛出道的小生,在音樂圈裡摸滾打爬許多年的大張偉就和他的感悟有所不同。大張偉覺得這些師父都特別酷:“以前老覺得得仰著頭跟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說話。但是,其實這些師父包括師父王剛就告訴我們‘迎風不浪,逆風不慫’。”

無論是功成名就的牛犇,倪萍、韓磊,還是德藝雙馨的張凱麗、愛談笑風生的蔡瀾、國際上“擁有姓名”的陳沖,還有學富五車的王剛,他們經歷過多大的光輝,但是從來就沒有“浪”過,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前行,不因為一個成就,就自吹自擂,以德高望重自居,時刻保持好奇的年輕心態,過著每一天。面對逆風處境,也不會慫。他們經過的大風大浪,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覺得是天大的事,但是他們對逆境,也會保持謙卑和從容。就像王剛面對逆境的時候,他從容的態度就非常值得人學習:“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就是永遠起起伏伏的。所謂的低潮也是在準備著另一個高峰,而且準備這個事情就是生活本身,它很有趣味!”

《我們的師父》即將迎來最後一期,有笑、有淚、有歡樂、有傷感,更重要的“GSG”不僅收穫了一段可貴的、獨一無二的友誼,而且還揹負著滿滿的精神食糧繼續前行,更多精彩請關注本週六(6月15日)22點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和GSG一起守候收官告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