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人擁有獨特的民族個性,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稱以色列人為“賤民”(韋伯《古猶太教》)。以色列的民族個性來自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一主題在《申命記》中表現的特別突出。相信讀者在讀過《申命記》之後,會深刻理解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學者們認為,《申命記》是以色列人的第二律法,即上帝在西奈山頒佈的是第一律法,此卷書的內容是第二律法,也叫“重複的律法”。

第一律法產生時間稍早,是上帝讓摩西刻在兩塊石板上的律法——約櫃律法。

《申命記》的背景晚於西奈山誡命,是以色列人來到摩押平原,即將進入迦南福地,上帝和以色列人重新立約。

《申命記》是“摩西五經”的最後一卷書,是《舊約》故事的高潮,也是被猶太學者公認為最重要的一卷書。

這卷書的主題和以色列人的民族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被基督徒引用頻率很高的一卷書。

《申命記》的結構按不同標準分為不同部分。

有學者根據“條約”標準,把《申命記》分為五大部分:前言、歷史開場白、條文、詛咒和祝福、後續安排。這種分法比較專業和抽象,不好理解。

第二種分法較為著名和流行——三段演講法,即這卷書講述了摩西在摩押平原向以色列人所作的三次演講,每一次演講的角度有所不同。

第一次演說(1—4章),摩西面向過去,向以色列人講述了他們如何來到摩押地的邊界。

第二次演說(5—28章)面向未來,講述以色列人如何在迦南地過上受律法支配的生活。

第三次演講(29—32章),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重新和上帝立約。

這些演說之後還補充了關於摩西之死的描述(33—34章)。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透過摩西的三次演講可以看出,以色列民族的精神領袖摩西將無法進入迦南,在自己即將離世之前,他想透過演講,重申以色列人和上帝的關係,以及以色列人面臨的挑戰——征服迦南;特別是以色列人遵循的律法。

因此這卷書也可以看作摩西的臨終囑託和最後遺囑。

摩西在《申命記》中說:上帝因為以色列人的悖逆而遷怒自己,儘管向上帝做出懇求,但上帝決定他無法進入應許之地——只能在山頂上遙看。

《申命記》有幾大主題特別重要:

一,在西奈曠野流浪的四十年,儘管以色列人多次背叛上帝,使得上帝發怒,但上帝並沒有拋棄以色列人。

《申命記》說:“上帝在曠野引導你四十年,是要苦練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受他的誡命不肯”(8章1節)。

這段話的含義是,自亞伯拉罕時代起,上帝即確立了和以色列人的特殊關係;這種關係表現為,上帝是最高意志的體現者,主宰以色列人的命運;以色列人應該敬畏和順從上帝,上帝也承擔對以色列人的承諾和責任。

上帝始終信守和以色列選民所立的約,不拋棄以色列人;上帝一直讓以色列人經歷磨難,錘鍊其心志,堅定其信心,最終使之成為合格選民。

二,“摩西十誡”是猶太一神教形成的重要標誌。

“摩西十誡”原本是西奈山時期上帝頒佈的律法,被刻在兩塊石板上,儲存在約櫃中。《申命記》重新強調了以色列人的十條誡命。

比如,除上帝之外,不可信奉其他神;不可崇拜偶像(如百物或日月星辰);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當守安息日;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戀他人妻子、財物,等等。

“摩西十誡”標誌著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猶太教的形成,同時意味著猶太民族統一體的形成。

在人類上古文化時期,多神教很流行,但“摩西十誡”明確規定以色列人只能信仰唯一的神——上帝,否認其他神的合法性。這是猶太一神教形成的標誌。

希伯來人祖先亞伯拉罕已經確證對上帝信仰的唯一性,亞伯拉罕明確否認“外邦神”的存在,強調上帝信仰的純一性。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三,《申命記》律法證明,以色列民族統一體正式形成。

民族統一體的形成取決於獨特的民族信仰、習俗習慣、法律、道德,這一點在《申命記》中表現的特別明顯。《申命記》律法是以色列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

如《申命記》中的律法,既明確了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信仰,同時又對以色列人的政治、經濟、法律、道德等社會生活做出了詳細規定。

在《申命記》時期,王政尚未產生,以色列人的生活受士師引導,但上帝已經預言以色列人將立“王”。《申命記》對未來的以色列“王”做出了法律限定。

如王不可多立嬪妃;不可多積金銀,不可向兄弟心高氣傲。有學者認為,這是西方憲政制度的起源之一——以法律形式限制統治者的權利。

《申命記》規定了以色列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神職人員的職責和許可權——利未人是專門的上帝祭司;以色列平民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如以色列人有義務幫助同族兄弟,不得向他們收取利息,不得虐待孤兒寡婦和寄居者;以色列人對待服侍自己的以色列僕人以七年為限,七年期滿應當讓他們成為自由人;以色列人的長子具有法定的財產繼承權,等等。

《申命記》還規定了以色列民族的飲食規範以及婚姻家庭關係。

如以色列人必須保持潔淨,不得吃動物的油脂或血液,不得吃不分蹄且不反芻的動物,不得吃無鱗無翅的魚類等。

《申命記》還規定,以色列人應該以嚴謹、聖潔的態度對待婚姻和家庭:如禁止婚姻外的不正當關係;兄弟有義務為喪亡的哥哥生子立後的責任——以便“盡兄弟的本分”;“新娶妻之人不可隨軍出征,也不可委託他辦理什麼公事”,等等。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三,《申命記》為以色列民族的未來定居生活做出了預言。

如戰爭條例。《申命記》的歷史背景是進入迦南地之前,上帝透過摩西之口,對以色列的未來的征服戰爭做出了明確規定。

如每當與仇敵征戰的時候不要怕他們,因為上帝與以色列人同在;不可驅逐摩押人,應當除盡亞瑪利人、赫人、迦南人、希未人、耶不斯人;戰爭之前應當先講和睦,如果敵方拒絕,就可以滅盡他們,等等。這是為即將來臨的民族征戰作充分準備。

再如先知條例。

上帝反對占卜、巫術等迷信,許諾為以色列人興起像摩西那樣的先知;先知負責把上帝的命令傳達給以色列民眾;但上帝將詛咒、懲罰假的以色列先知。

《申命記》還預言了以色列民族的未來命運。

《申命記》說:以色列人將背叛上帝,違背上帝律法、誡命,所以以色列百姓將遭受流離失所的命運,將失散在萬民當中。

歷史證明,《申命記》的預言得到了應驗。

以色列人有兩次大流散:一是公元前6世紀被巴比倫滅亡,以色列人被掠至巴比倫,所羅門建造的聖殿被毀。這是以色列歷史上極其悲慘的一頁,宣告了猶大王國的終結,第一聖殿時期結束

二是公元135年,猶太人起義被羅馬人鎮壓,900多個猶太村莊被毀,50多萬猶太百姓被殺。

羅馬皇帝哈德良摧毀耶路撒冷,禁止猶太人朝拜,禁止安息日,第二聖殿時期結束;耶路撒冷僅留下一段外城西牆,即著名的“哭牆”。

《舊約.申命記》:以色列人的民族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申命記》和《新約》的關係非常密切,兩者的聯絡體現在許多方面。

如《申命記》說,有一天上帝會興起一位像摩西那樣的先知,雖然這可以指以後的無數先知,但文中的先知人稱使用的是單數。這種表述為施洗約翰以及耶穌的出現做了背景和鋪墊。

耶穌的大量作為和摩西的歷史很相似,如耶穌分餅和肉給人們吃;耶穌許諾有一股湍流不息的活水;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蹟,等等。《新約》中的許多耶穌事蹟讓人們聯想起《申命記》中的摩西。

再如耶穌在曠野抵制魔鬼撒旦的誘惑時,也曾經引用了《申命記》中的一些話(如6章13節、8章3節)。

耶穌教導人們說,要做正義之王,按照上帝的誡命作王,如同情受剝削、受壓迫的人,不貪戀世俗財物、不認為自己比弟兄了不起,等等。這些說法和《申命記》中的表述關係密切。

總之,透過《申命記》故事可以看出,這卷書包含的律法、誡命已經把以色列人塑造為一個民族整體:他們擁有同一個信仰,同一塊地,同一部律法,同一個聖所。這就像耶穌為他的子民所作的禱告一樣:為叫他們合二為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