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和白鷺有個約定

本報記者 餘 鋒 通訊員 昌苗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千百年來,不少文人騷客對白鷺進行過細膩描寫。作為一種群居棲息的鳥類,白鷺高貴優雅,它們翩飛之地,必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

今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舉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名單揭曉,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紅沙村104歲護鷺老人黃樞餘赫然在列。黃樞餘及其家人與白鷺有著怎樣的情緣?近日,記者來到紅沙村,探尋這位百歲老人與“阿白”(白鷺)的傳奇故事。

A 他彎下腰把受傷的小白鷺抱回了家

“阿白”是黃樞餘對白鷺的暱稱。說起老人與白鷺的情緣,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

1982年春節過後的一天,當時已年近古稀的黃樞餘在村裡做完農活回家經過一片竹林時,發現有幾隻受傷的小白鷺在竹下呻吟,似乎在向他呼救,善良的老人心疼不已,彎下腰把幾隻小白鷺抱回了家,找來些魚蝦餵養它們,給它們塗藥治傷。在黃家老少的悉心呵護下,小白鷺們撿回了性命並健康長大,與黃家人和睦快樂相處。

那個時候,打鳥、掏鳥蛋之風在當地盛行。可就在黃樞餘救養小白鷺後不久,第一群白鷺飛降到黃家房屋後山那片林子中,並築巢安居下來。白鷺群從天而降,讓黃樞餘驚喜不已。因為,自小就喜歡白鷺的他知道,白鷺是一種吉祥鳥,能帶來吉祥和安寧。

從那時起,黃樞餘一家人對白鷺們是百般呵護。每次打魚回來,黃樞餘第一個動作就是挑出些小魚,撒在樹根,然後輕聲呼喚:“阿白,阿白,魚啊魚啊……”起初,白鷺小心翼翼,不敢下地吃魚,反覆試探,才放鬆警惕,膽子慢慢大起來。後來,每當黃樞餘挑著魚簍回家時,山上大大小小的白鷺便會歡呼雀躍,有的甚至降落在老人的肩上高叫。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是通人性的,你愛它們,它們也愛你;你要是傷害它們,它們會‘記仇’,以後就不來了。它們很認生,以前都是‘高高在上’,和我們混熟後,經常下來和雞鴨搶食,有的小尾巴似的跟著我,不給食物,趕都趕不走。”黃樞餘說。

每年三月白鷺來之前,黃樞餘便早早地帶著家人,上山清理雜物,處理乾枝,儘量為“阿白”們營造舒適的環境,讓它們在此安營紮寨、生兒育女。而出於對這裡環境的信任,後來來到黃家的白鷺越來越多,最多的一年曾一度達到近萬隻。從此,黃家屋後那座不知名的小山,也被人冠名“白鷺山”。

B 他給家人立下規矩:三個兒子,輪流照顧白鷺

多年前,黃樞餘的兒子帶一朋友到家裡來玩,那人拿了幾顆鷺鳥蛋來清蒸做菜。黃樞餘回來發現後臉色大變,喊道:“你們以後不許再動一個鷺鳥蛋,誰動,我就跟誰拼命!”那人羞愧難當,當即狼狽而逃。

黃樞餘對白鷺的慈愛,和對傷害白鷺行為展現出來的“爆脾氣”,深深影響著家人。“白鷺最多那幾年,我們家房前屋後竹枝被鷺窩壓彎了腰,屋頂院壩鷺糞成堆,儘管每天沖洗,仍難掩刺鼻的腥臭味,但我們早就習慣了,因為‘阿白’就像我們家的孩子,它們都是我們大家庭的成員。”黃樞餘的三兒子黃積林對記者說。他們一家四代,都把保護“阿白”當成一種責任、一份事業。

黃樞餘老了,走路不太靈便了,他給家人立下規矩:三個兒子,每家一年,輪流照顧“阿白”。各家都是兒子“主外”,每天去海邊撒網抓魚;兒媳“主內”,把魚切細喂“阿白”。而每年白鷺到來的季節裡,每日輪流巡山便成了這些晚輩們不可缺少的工作。

黃樞餘的孫媳婦小蘇是個“80後”,城裡人,白鷺是她和黃樞餘大孫子的“媒人”。2011年,小蘇來看白鷺,認識了黃樞餘大孫子,她感覺黃家人那麼善待白鷺,小夥子一定也善良可靠,就下決心嫁過來,並主動擔起保護白鷺的責任。現在,曾孫子也一天天長大,小蘇從小教育他與白鷺為伴,要將愛鳥護鷺的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去。

儘管遭受一些偷鷺(鷺蛋)者的“非議”和報復,但黃樞餘一家人並未因此斷絕與白鷺的情緣,他們祖輩生活的這片家園,反而發展成了遠近知名的“紅沙漁鷺園”,有關部門支援修建了一條光坡至漁鷺園的水泥硬化道路,以便對白鷺進行保護和管理。而一些村民和小學生髮現了受傷的小白鷺,也會送到黃家來救護。這些改變,讓黃家人感到很欣慰。

C 他成就了一座山 美麗了一座城

如今,白鷺受到大量觀鳥者和攝影愛好者的“追捧”。“有白鷺棲息的地方,那一定是一個好地方!”人們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事實上這是人們對美好自然的嚮往。

國際著名鳥類專家曾將防城港市定義為“世界上白鷺離人最近的地方”。2012年,防城港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第一個“中國白鷺之鄉”稱號。

改善白鷺的生存環境,單靠黃樞餘一家人的自發護鷺行為遠遠不夠。為培養廣大青少年兒童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的意識,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在紅沙村漁鷺園建立了“紅領巾護鷺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基地”等宣傳及活動陣地。黃樞餘老人向少先隊員授“紅領巾護鷺隊隊旗”。在漁鷺園裡,孩子們深深地愛上了白鷺,還從黃樞餘老人那裡學到了愛鷺護鷺知識。“孩子們來幫護鷺,我很開心,感到後繼有人了。”黃樞餘興奮地說。

2017年,來到漁鷺園棲息的白鷺數量較往年同期相比少了很多。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是漁鷺園的近鄰,從2019年開始,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與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護園引鷺”活動,希望擴大白鷺保護活動影響,透過廣泛宣傳,營造全市保護白鷺氛圍。

“去時不過九月九,來時不過三月三”,這是每年白鷺遷徙的規律。記者離開黃家後,專程到附近搜尋白鷺的蹤跡。只見,在沿海灘塗邊、樹林竹林中,成群結隊的白鷺及其他候鳥在此覓食、安窩。人走近時,白鷺等鳥兒們自顧自悠閒,沒有那種易受驚嚇、振翅逃飛的現象。可見,黃樞餘一家人幾十載與鳥兒和諧相處的故事,已經感染和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大家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讓這裡成為白鷺等候鳥不願離去的天堂。

我和白鷺有個約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