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幽州爭奪戰,公孫瓚的崛起與隕落

公元188年(漢中平五年),朝廷派任劉虞為幽州牧,首要任務為為討平叛將張純。劉虞到任沒多久,與張純合謀反叛的烏丸首領丘力居,立刻和張純拆夥。張純頓時勢單力孤,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劉虞見事態緩和,便把軍隊撤回,留下原幽州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一萬兵屯駐於右北平郡。

幽州爭奪戰,公孫瓚的崛起與隕落

公孫瓚、劉虞交惡

公孫璇生性悍猛,素來仇視胡人。張純不久後被部下所殺,劉虞不願事態擴大,想就此結案;但公孫瓚卻主張全力追剿烏丸,兩人因此種下了心結。公元191年(漢初平二年),在朝廷任侍中的劉虞兒子劉和,奉漢獻帝之命,逃回幽州,讓劉虞出兵長安,迎獻帝回洛陽。劉和走到南陽,碰到了太守袁術;袁術想引劉虞為奧援,便把劉和留住,讓劉和寫信給劉虞,說是一起出兵向西(長安)迎獻帝,劉虞便派了幾千人馬到劉和處。公孫瓚早知道袁術心懷不軌,自己想當皇帝,根本不可能為漢獻帝盡心盡力,力勸劉虞不要派兵;但劉虞並不接受,還是讓隊伍去了。公孫瓚怕袁術知道他阻止劉虞派兵,怪罪於他,為了掩飾,也派堂弟公孫越帶了一千兵到袁術那裡,私下並建議袁術囚禁劉和,把兵權奪下來;劉虞對公孫瓚的兩面人做法很不滿,兩人怨愈結愈深深。

劉虞反對公孫瓚對袁紹用兵

公孫越在袁術處,奉命和孫堅一起打袁紹,不幸被袁軍流箭射死。公孫瓚認定公孫越之死,責任在袁紹,遂公開與袁紹為敵,兩人展開長達數年的所殺。劉虞對公孫璜長期對袁紹用兵很不以為然,數度勸阻不聽後,改以削減物資供應制裁;這一來,公孫更氣劉虞,更不肯聽命。缺物資,便向百姓搶掠,劉虞一再勸阻,公孫瓚硬是不理,劉虞只好將公孫的罪行上報朝廷;公孫璣不甘が弱,也向朝廷告狀劉虞不肯供糧;二人不斷互控,朝廷根本沒辦法,只有依違兩可。公孫璣和劉虞愈弄愈僵,劉虞好幾次找他見面會商,公孫璣總推說有病不能到;劉虞忍無可忍,遂於公元194年(漢興平元年)起動萬大軍,討伐公孫瓚。

幽州爭奪戰,公孫瓚的崛起與隕落

行政一流、軍事不人流的劉虞

劉虞搞行政是一把好手,搞軍事卻根本不入流;兵眾雖多,卻是群缺乏嚴格訓練的烏合之眾;加上他素來愛護百姓,還特別下了道違背兵道的命令:“不可傷害無辜,不準放火,不準破壞民舍,只殺公孫瓚一人而已!”這一來,他的部隊更沒戰力了。劉虞兵到時,公孫璇措手不及,本想逃走;但看到劉虞無能的用兵方式後,反而定下心來。他挑選了幾百名精銳士卒,先利用風勢縱火,隨後率軍衝殺。劉軍哪曾見過這種陣仗,兵眾瞬即潰散;劉虞敗逃居庸,被公孫瓚追擊生擒,帶回幽州治所薊城。這時,剛好朝廷派使者段訓到薊城,增加劉虞封邑、總管六州事;另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事實上,朝廷這時候根本管不了地方,對一些跋扈的諸侯而言,中央不過是個正名的橡皮圖章而已。公孫瓚看到朝廷使者,便誣指劉虞曾和袁紹共謀稱帝,脅迫段訓以朝廷名義將劉虞及妻子處斬。

公孫瓚解決掉劉虞,因而據有幽州;但他並未因此一帆風順,因為他接下來就得面對另一個遠比劉虞難纏的對手袁紹,而他也因此兵敗身亡。

麴義大破公孫璣

公孫瓚和袁紹結怨,起因於前面提過的堂弟公孫越之死。公孫越死,公孫瓚立刻出兵冀州打袁紹;公孫瓚大軍一到冀州,很多城池紛紛反袁響應。袁紹看苗頭不對,把他的勃海太守職位讓給公孫瓚另一個堂弟公孫範;公孫範一到勃海,馬上帶領勃海兵幫公孫瓚打袁紹公元192年(漢初平三年),袁紹求和不成,遂與公孫瓚展開決戰。公孫璣部下有三萬人馬,氣勢甚銳。袁紹令大將麴義領兵八百打

前鋒,並在左右兩側佈置了一千張強弩。公孫瓚輕視麴義兵少,下令騎兵衝鋒;兵到麴義陣前十幾步時,忽然千弩齊發,袁軍接著大喊衝殺而來,公孫瓚大敗。

公孫璇初戰慘敗,經過小休,又領兵來戰,卻再度被麴義擊潰;公孫瓚連連敗陣,只好撤退。公元195年(漢興平二年)公孫瓚破殺劉虞後,袁紹又派麴義領軍十萬兵臨幽州。公孫璣連戰皆敗,損失慘重,從此躲著不敢再出戰;並把部隊拉到易城,在外圍挖了十條護城深溝,在深溝中心堆築了許多五、六丈高的大土圧,在土丘上建起高樓,最中央的土山,高達十文,自己住在其中的最高樓,大門由鐵鑄成,連侍衛都被隔在門外,甚至連七歲以上男童都不準進入,只有妻妾與他同住。所有文書、報告都用繩子垂吊。他又命婦女們練習嗓門,以便聲音能層層傳遞,借這種方式下達命令。

幽州爭奪戰,公孫瓚的崛起與隕落

公孫瓚堅壁自守

從此以後,公孫瓚與外界不再往來,賓客、部將逐漸疏散,也不再有親信,公孫璜因此不再出戰。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公孫瓚回答道:“我當年在塞外驅逐胡人,在孟津掃蕩黃巾,當時覺得,可憑一己之力安定天下。到今天,我才發現,戰亂才剛開始而已,大局恐怕不是我所能決定的;既如此,倒不如趁機休整,度過凶年。兵法上說,百樓不攻。如今,我有部隊分別駐守所有高樓,加上外圍深溝的防線,又累積了三百萬斛糧食,足以讓我看盡天下局勢的變化。”就這樣,公孫瓚堅壁死守不出,袁紹則連連出擊不克,這種態勢持續到公元198年(漢建安三年),袁紹覺得再這樣耗下去不是辦法,便寫了封信給公孫彍,希望能攜手言和;公孫瓚的反應是,加強守備,不予理會,並對他的部屬關靖說當今群雄爭,從沒有人能在我的城下和我相特經年,這是明擺著的事,袁紹又能拿我怎麼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