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炒房團”進軍元宇宙?投資者豪擲百萬美元買虛擬地皮,比曼哈頓還貴!

“炒房團”進軍元宇宙?投資者豪擲百萬美元買虛擬地皮,比曼哈頓還貴!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日報道,在美國房地產價格大幅攀升的同時,另一片市場也悄然火爆起來,那就是虛擬房地產。隨著去年元宇宙的火爆,不少投資者將線下炒房的熱情轉移到了線上,部分虛擬土地的售價已經飆升至幾百萬美元。

暴漲的虛擬土地

報道稱,一些投資者正在為數百萬美元的地塊買單,但這些地塊並不是位於寸土寸金的紐約,或者被稱為美國第一富豪區的洛杉磯比弗利山。實際上,它們都不存在於地球上,而是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

自從臉書去年10月正式宣佈改名“元”並將全力發展虛擬現實業務後,元宇宙的概念大火。與之相關的nft(非同質化貨幣,即虛擬世界中可購買的加密資產)更是價格暴漲。

據報道,過去幾個月內,元宇宙中的土地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萌芽時期的虛擬土地只需上百到幾萬美元,如今有的已飆升至幾百萬美元。

tokens。com是一家總部位於多倫多的公司,主要投資元宇宙中的房地產,以及與nft相關的數字資產。該公司ceo安德魯·基格爾(andrew kiguel)介紹,最近他們斥資近250萬美元,在當下很火爆的元宇宙平臺decentraland中購買了一塊土地。在過去幾個月裡,幾經轉手,這塊地皮的價格已經翻了4-5倍,比現實中美國曼哈頓的平均單套房價還要高。

不過,基格爾仍認為這是一筆不虧的買賣,他看好元宇宙的發展前景。據悉,這塊土地位於decentraland的時尚街區中心。基格爾表示,未來將利用這塊土地擴張數字時尚產業。

在另一個熱門元宇宙平臺sandbox中,虛擬房地產開發公司republic realm更是以430萬美元(約2735萬人民幣)購買了一塊土地,創下近期成交價的新紀錄。

為何買,誰來買,怎麼買

不少人好奇,為什麼要重金購買一塊實際並不存在的土地?

分析指出,從現實世界的角度,房地產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資產類別之一,這點也同樣適用於數字領域。儘管是虛擬世界中的無形土地,但和實物土地一樣,它也可以投入使用並從中賺取收入,未來也可出售。

舉例來說,如果你擁有虛擬土地,你可以舉辦獨家活動或派對,並向參加者收費。你也可以在虛擬土地上建造虛擬房屋,然後將其出租。

邁阿密的房地產經紀人奧倫·亞歷山大(oren alexander)表示:“對一些人來說,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重要。這不是你我是否相信的問題,而是未來是什麼樣的問題。”

據瞭解,目前虛擬土地的買家主要以虛擬地產開發商為主。此外,明星、品牌商的加入,也為虛擬地產掀起熱潮。

前不久,美國明星帕麗斯·希爾頓剛剛在自己的虛擬島嶼上開了跨年派對,據稱派對一晚的收入就有上百萬美元。還有人花了45萬美元買地,為了和說唱明星“做鄰居”。

業內人士表示,購買nft含有對身份的象徵,購買土地某種程度上是選擇圈層,“就像在現實世界,大家會認為鄰居很重要”。

也有網友表示,從虛擬球鞋到虛擬房產,說白了還是“有錢人的遊戲”。

儘管是虛擬世界,但如何選擇地塊也是有訣竅的。相關人士表示,與現實世界中的房地產類似,虛擬地產最重要的仍然是區位。

虛擬地產商基格爾指出,在元宇宙中,人流量大的區域比沒有任何人活動的區域更有價值。“廣告主和零售商會想方設法進入這裡,觸達這些人群。”

與現實不同的是,在虛擬世界中買房,操作要簡單得多。使用者可以直接從平臺購買,也可以透過開發商購買。在平臺購買時,使用者需將個人賬戶與“錢包”相連線,錢包中需有足夠的加密貨幣。

完成購買後,買家還可以在土地上進行建設,加入互動元素。“你可以裝修、改造,也可以翻新。一切都只是程式碼問題。”虛擬房地產開發商珍妮·約里奧(janine yorio)說。

熱度將持續,投資需謹慎

業內人士預計,元宇宙“炒房團”的熱度或將持續。

加密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近期釋出報告稱,在不久的將來,數字世界的業務規模可能將達到1萬億美元。

現階段,元宇宙中的應用類似於實時的多人遊戲,使用者透過普通的電腦螢幕進入元宇宙。不過,隨著vr、ar等技術的不斷成熟,趨勢是使用者將獲得360度的沉浸式體驗,應用場景也將大大增加,在元宇宙中可以工作、娛樂、社交等。

與此同時,已有不少大型企業和品牌提前佈局。電子巨頭三星在decentraland的地塊裡建立了元宇宙大廈。運動時尚品牌阿迪達斯也在sandbox中購買了140多塊虛擬土地。

有觀點認為,對早期投資者來說,虛擬房地產可能帶來豐厚回報。不過,業內人士也警告說,數字房產是一項冒險的投資,風險很高。

一位虛擬地產商表示,購買虛擬土地看似簡單,但正如加密貨幣一樣,其中的投機性成分很高,要隨時做好虧損的準備。

亞利桑那大學從事房地產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馬克·斯塔普(mark stapp)教授提醒說,“照這樣發展下去,最有可能出現的就是泡沫,你購買的是與現實無關的東西。”

還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國內nft的法律形式、交易方式、監督主體等都尚未明確,相關產業存在炒作、金融產品化等風險,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態度。

欄目主編:楊立群

本文作者:楊瑛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朱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