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對話“我是謎”聯合創始人:線下開店並不能代表劇本殺

對話“我是謎”聯合創始人:線下開店並不能代表劇本殺

記者 | 李彪

1

當劇本殺正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社交遊戲新寵,城市中的門店一家家地開。哪家“本好”、實景氣氛到位,哪家有城限本,甚至是獨家本(劇本分普通盒裝本、城市限定本、獨家本),似乎已經成為劇本殺愛好者日常打照面的問候語。

而位元組跳動近日釋出的一則採購公告,讓外界關注到劇本殺的另一面。公告中,位元組跳動公開招募劇本殺服務提供商,為員工活動日提供團建專案支援,包含上門組織、到店體驗、生產設計劇本殺多項內容。

劇本殺以圈層亞文化起步,升至風靡90、00後的流行文化,目下又涉足網際網路公司的專項外包服務,正漸呈破圈之勢,探路產業化的嘗試似已浮出水面。

根據美團資料統計,截至2020年底,劇本殺線下店已經突破3萬家。劇本殺品牌“我是謎”創始人、吾聲科技CEO林世豪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人民日報關於劇本殺開店的文章,評論“繼續衝,6萬家不是問題”。

36氪研究院釋出的《2021年中國劇本殺行業研究報告》指出,一家劇本殺線下實體店的前期投入在30-100萬元不等,運營良好的店家半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實現盈利。

線下店准入門檻低、個體商家湧入,城市選址也從一二線下沉至三四線。

2020年,前期主打線上平臺的“我是謎”也進軍線下開店模式,目前已在全國開設40多家品牌店鋪,今年的線下店目標為100家。

而門店數量激增的另一面,則是媒體報道中對線下店“有人年入百萬,有人隔天倒閉”、“熱門行業野蠻生長”、“劇本殺到底能火多久”的聲音。

對於外界把對劇本殺的關注店放在全國圈地、線下開店這件事,“我是謎”聯合創始人劉洵夢在接受介面新聞專訪時,坦言自己也很無奈。

劉洵夢介紹,公司的線下門店採取的是直管加盟模式,加盟商事先與“我是謎”簽訂協議,僅負責提供包括店面租金、裝修、劇本、人員工資、運營在內的資金投入,單店的所有管理運營事宜由“我是謎”全權負責,每月按營業額比率抽成。

在他看來,直管加盟單店與一般門店不同,既可以藉助“我是謎”線上3000萬用戶為線下引流,為玩家提供統一化服務,又能控制成本,避開線下開店的“重資產投入”。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他認為“線下開店並不能代表劇本殺”。從生產、發行、品牌營銷等多個維度佈局劇本殺產業,才能避免行業在“眼看誰家起高樓”開局和熱潮中走向一地雞毛的散場。

劇本殺起源於歐美,原型是以法庭審判為背景的聚會遊戲“謀殺之謎”,而其走進國民視野進而大火,則與芒果TV的推理綜藝《明星大偵探》密不可分。

據劉洵夢介紹,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推動劇本殺品牌推廣的團隊,2018年“我是謎”贊助第四季《明星大偵探》,也是第四季節目官方指定的推理社交APP。

“我是謎”屬上海吾聲科技旗下專案,至今已獲5輪融資。投資方有包括金沙江創投,投資過拼多多、社交應用Soul的MFund魔量資本在內的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千萬人民幣。天眼查資料顯示,專案在2018年期間,僅用半年時間即完成了三輪融資。

“但對我們來說,剛起步的時候並不想把在做的事情叫成劇本殺”,劉洵夢告訴記者,“劇本殺”這個名字,一來很容易讓人把對內容題材限制在推理探案上,二來會使外界對產品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遊戲上。

在他看來,遊戲在市場上有生命週期的。以同為“殺系列”的三國殺、狼人殺為例,熱門遊戲的迭代,會使前者增長和創作在短暫的爆發後進入瓶頸。

而“我是謎”對自身的定位是“內容遊戲化社群平臺”,內容排第一,進而遊戲化,最後是社交,三者順序不可調換。

按照劉洵夢的解讀,從產品角度出發,“我是謎”對標的是愛優騰之類的內容平臺,而非通常所理解的密室逃脫和狼人殺等遊戲產品。

目前與文娛內容產業的IP聯動,配合宣發,推動熱門影視作品改編成劇本也是劇本殺行業集中發力的一大趨勢。

包括與迪士尼、遊戲《明日之後》、院線電影《來電狂響》、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文旅景區的沉浸劇專案在內的諸多跨界合作,都是目前“我是謎”推動劇本殺IP化所做的專案。

劉洵夢透露,公司還在嘗試區塊鏈領域的NFT專案合作。目前的成本投入主要在運營上,而品牌化營銷佔據很大一部分。

他認為,以內容為起點,劇本殺的產業化佈局才能進一步開啟。

此外,劉洵夢還表示,“我是謎”今年的大規模開店既是公司原有規劃,也是順應行業趨勢。他預計,今年劇本殺行業將進入到“爆發期”,擴張與門店數量增長短期內不會停下來。

對整個行業來說,爆發式增長必然也會帶來亂象與價值泡沫,缺少建制而引發的人員流動和溢價炒作是業內人士有目共睹的。

劉洵夢告訴介面新聞,目前的劇本市場尚處“藍海”,誰能夠在此階段完成內產業佈局,誰就能擁有行業議價能力,成為頭部玩家,這也是行業內的品牌專案集中在做的事情。

目前來看,對於劇本殺的產業化發展,線下的“百城千店”模式是遠遠不夠的。上游佈局能否適配下游門店規模的擴張,仍有待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檢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