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今年的春節賀歲檔,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是最大的黑馬,此前名不見經傳、如今挑大樑的魏翔也浮出水面。在所有的電影型別中,可能只有喜劇片對演員的年齡和外表沒有任何限制,有天賦就行。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當年的葛優,昔日的黃渤,後來的張小斐,如今的魏翔,為什麼喜劇對演員的包容度和回饋如此之高?一戰成名之後,這些走紅的喜劇演員又面臨著怎樣的市場考驗?

以黑馬之姿捧紅演員,喜劇的能量來自哪裡?

雖然《殺手》是一部標準的電影工業流水線作品,男主“畢生追求男主夢”的故事情節也有點老套,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觀影過程依然是一次不錯的情感體驗。如果說邢文雄的成功改編賦予故事以內涵,魏翔則賦予了角色以生命。這是一個可以把喜劇片演出深度的演員,形象與角色強烈的反差令人耳目一新,也許因為首次挑大樑,魏翔還保留著某種年輕演員的天真和單純,觀眾很容易把情感投射到他身上。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就像魏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那樣,演了20多年戲,第一次當主角壓力很大,“因為主角要負責講故事,負責人物情感,負責包袱”。值得慶幸的是,他撐起了這部戲。很多人有所不知,在這之前,魏翔已經是喜劇片中的熟面孔。他在沈騰主演的《西虹市首富》中出現過,現象級影片《你好,李煥英》中也有他的身影。和大多數喜劇演員一樣,魏翔經受了行業和時間的檢驗。這也是為什麼,《殺手》簡直為他定做:一個42歲的男演員,多年引而不發,男一號魏成功給他再合適不過。

天生喜感,有足夠的表演經驗,生活閱歷豐富,加上一張“十六的月亮”臉,魏翔在《殺手》中貢獻了一個喜劇演員最好的表演。《殺手》不僅是部喜劇片,也是一部勵志片。正如周星馳把《喜劇之王》演成了經典,魏翔塑造的這個死跑龍套的同樣讓人過目難忘。很多時候,演員和角色已經不分彼此——作為觀眾,你很難分得清,銀幕上的魏成功究竟是不是魏翔本人。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喜劇片永遠是電影院的剛需。在所有的電影型別中,喜劇片的受眾最廣,它的群眾基礎是先天的,那些閤家歡喜劇片更是如此。只要故事講得好,演技達標,憑藉一部賀歲片一夜成的名演員大有人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喜劇賽道不僅養人,而且擅長推人。

縱觀中國電影史,最賣座的明星,從周星馳到成龍,從黃渤到沈騰,他們出道之初,多少都是憑藉喜劇片或帶喜劇元素的電影開啟局面的。喜劇在全世界的電影院都是最受歡迎的型別之一。

魏翔的一夜成名再次證明,中年男演員想厚積薄發,喜劇賽道是個很好的選擇。但這並不是說,從此魏翔可以高枕無憂了。當下的喜劇賽道上不僅擠滿了人,即便已經成名的喜劇大咖們,也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職業危機。

路徑和時代不同,但喜劇演員的悲歡大抵相通

與魏翔一樣,喜劇片一代宗師葛優出演賀歲片《甲方乙方》時,也正好四十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葛優就為自己贏得了“葛六億”的綽號,意指中國有六億人認識這張臉。他今天的成就,當然和自身的演技有很大關係,但是機遇也很重要,這個機遇就是他最早瞄準商業喜劇片這個型別。想象一下,在創作旺盛期,他沒有遇到“馮氏喜劇”,出演從《甲方乙方》到《大腕》等作品——他只是個離大眾生活很遙遠的戛納影帝而已,而不是後來的“葛六億”。如果沒有賀歲喜劇片的襯托,戛納影帝葛優的國民基礎絕不會像今天這樣堅實。

與葛優的境遇相仿,黃渤在2016年左右就為自己贏得了“卅帝”的別名:憑藉甯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一夜成名,在2012年到2013年,他主演的電影票房加起來超過30億元。從《泰囧》(12。66億)到《西遊降魔篇》(12。46億),幾乎清一色的喜劇片。

原本在正劇賽道如日中天的王寶強,也憑藉喜劇轉型,完成了從電視向主流電影市場的進階。在最好的時候,他遇到了徐崢和《泰囧》。《泰囧》對於王寶強,正如《甲方乙方》之於葛優。這部喜劇冒險片12。67億的票房成績,讓王寶強進入一線大咖的行列,成為“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主演。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與葛優和黃渤等喜劇片前輩相比,魏翔的優勢是,他今天面對的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以及更發達的電影放映網路。以葛優主演的《甲方乙方》為例,1997年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總票房是3000萬人民幣,其中1150萬的票房收入來自北京。到了2022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三線城市的票房佔比已經增加至23。5%——這和縣級城市影院銀幕達到28525塊的現實分不開。毋庸置疑,魏翔們的時代已經來臨。

與此同時,他的劣勢也很明顯。我們仍以葛優和黃渤為例,自從踏入表演行業,兩位演員涉獵的電影型別可謂多元化,從嚴肅的文藝片到商業喜劇片,應有盡有。魏翔則從出道之日起,似乎和“搞笑”這個標籤牢牢地綁在了一起,他走的似乎是“沈騰式”路線。但問題是,央視春晚起步、手握國民綜藝,且有開心麻花的強大資源,沈騰的喜劇之路很難複製。

好在魏翔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我很喜歡演懸疑片,那種人物情感很豐富、可以隨著故事流程轉換的電影,比如說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那種。”

事實上,從葛優到黃渤,這些看似專攻喜劇的演員們,無一不是能駕馭多種型別的演技派。問題在於,市場會不會給予這些被貼上“喜劇”標籤的演員們施展才華的機會。

喜劇演員的憂傷,荒誕而真實

對幽默的闡釋,某種程度上來自於演員對生活的理解,相比其他型別片,喜劇片其實更挑人。

很多人有所不知,長相普通的王寶強的正式出道,和喜劇片完全不搭界。他的銀幕首秀是李楊導演的《盲井》,本片讓他拿到了2003年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湯唯也拿過這個獎)。黃渤之所以能用喜劇片實現突圍,靠的是人格魅力和演技實力,這和偶像派靠顏值吃飯有本質區別。

前輩們的範例證明,要想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必須成為多面手:無論是嚴肅的文藝片,還是純商業喜劇片,無論正派還是反派,都要涉獵,而不是將自己定位為只為逗觀眾一樂的“喜劇演員”。

然而,不管是從前還是當下,喜劇演員們都面臨都加嚴苛的職業環境。即便頂流如葛優,2013年出演《私人訂製》後,也再未推出過重磅喜劇作品。事實上,2010年後,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捕捉年輕人的表達喜好,成了擺在電影人面前最大的難題。

王寶強在演完《唐人街探案》系列後,同樣面臨著發展桎梏。一方面,他對動作喜劇這種商業片敘事風格已經駕輕就熟,另一方面,動作喜劇的創新這幾年出現乏力的徵兆,正逐漸被主旋律影片取代。和王寶強一樣需要應對資源匱乏的還有張小斐,演完《你好,李煥英》之後,這位女演員尚未拿到第二個類似於李煥英這樣的好角色。

從葛優到張小斐再到魏翔,喜劇演員該如何升級打怪?

毫無疑問,在電影高度產業化的今天,以魏翔為代表的喜劇演員面臨的競爭壓力,與葛優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喜劇人才的儲備和供應有多猛?《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那些後起之秀只是冰山一角。42歲的魏翔需要對決的,全是處於爆發期的90後,從王皓、史策到蔣龍、張弛,不可計數。可以這麼說,今天中國影視圈最不缺的就是“笑星”。

在行業規模收縮的當下,分配給喜劇演員的資源少之又少。喜劇演員的憂傷,某種程度上也是所有演員的憂傷。升級打怪之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為數不多的偶發機遇,也只會是留給那些有恆心、清晰明白自身優勢和定位、善於抓住機會的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