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一部電影,粉上一支樂隊

——

波西米亞狂想曲?

——沒聽過!

——

皇后樂隊?

——沒聽過!

不用太感到意外,我在微信上問了十來個好友,大概有八成人如是說。於是,我接著問:

--we will rock you?

——廢話,誰不知道!

--we are the champions?

——當然,世界盃主題曲。

Queen,皇后樂隊,世上公認最偉大的樂隊之一,僅次於披頭士。在歐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日本,更是封神級的存在。唯獨在中國特色下,

歌紅人不紅

,儘管神曲《we will rock you》在抖音快手被人玩的飛起。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一部電影,粉上一支樂隊

實話,國內引進了這部電影,我還是蠻意外的,畢竟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一方面Queen在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真的不高(請別抬槓),電影缺乏強有力的人物號召,要知道像Michael Jackson這樣重量級的神人,當年《This is it》在中國也只拿下了4619萬票房。雖然是十年前(2009)的資料,你可能沒什麼概念了,這麼說吧,當年《建國大業》票房4億多,大爛片《三槍拍案驚奇》也有2。58億票房。

另一個我認為國內不會引進的原因,是其中涉及了LGBT,吸毒兩大敏感話題。當然了,事實證明是我小看了中國特色,國內版本慘遭閹割,皇后也怕剪刀手,被刪減了4分鐘之多,都夠一部微電影時長了。檢視→狂刪12處。

都9102年了,廣電總局這手真黑,剪完之後電影照放,票照賣,至於什麼劇情不連貫,莫名其妙等差評,那是觀眾對電影的點評,可就不關我的事了,嘖嘖。

在此,再次強烈呼籲電影分級,把選擇權還給觀眾,不要動不動就刪刪刪,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該由廣電總局替我們決定,能看什麼,不能看什麼。你要麼就別引進,既然引進就尊重別人的藝術創造,管好自己的黑手。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一部電影,粉上一支樂隊

整體來說,《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非常輕鬆的傳記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花裡胡哨的表現手法,簡簡單單講述了皇后樂隊的主創Freddie Mercury,從1970加入樂隊,一直到1985年live aid為止的主要事蹟。

正是這種“偷懶式”的簡單,讓很多影評人,媒體嘲諷為維基電影,其中高曉松作為圈內人,他在《曉說》中的解讀,我認為最客觀,他說:

除了主唱Freddie,皇后樂隊的其他成員都還在,經紀人還在,唱片公司還在,那麼有些東西就是不能拍的,不能出現顛覆性的改觀,不然版稅收不上來,沒人唱他的歌了,所以能拍的就很有限。”

電影有評分機制,有人高分,有人低分,這都是很正常的。像高曉松,還有絕大多數皇后樂隊真粉絲,他們就不喜歡這電影,一方面人人皆知的故事沒有看點。另一方面歌曲翻唱,男主角還原的再像,還不如重新看Freddie的錄影影片。所以高曉松在節目中,強調他不喜歡這部電影,不明白為什麼要拍這樣的電影。

依我看,不得不冒犯一下高曉松老師,高老師是知識分子,大文藝咖,如果只是看到自身就很狹隘了。沈帥波說過在中國,再眾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碼有一個億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數時候,是十個億的人都不知道。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一部電影,粉上一支樂隊

電影中Freddie扮演者

所以我看《波西米亞狂想曲》,讓我來評價這部電影,我不會看故事深刻的層度,人物的塑造度,演技情感等常規角度。我只看一點,這電影能不能讓別人喜歡上皇后樂隊,主動去了解,去聽去單曲迴圈,去粉他們。

我想,導演的目的也一定是如此,所以才讓歌曲佔了全片差不多30-40%的時長,片尾直接還原20分鐘的live aid,連唱4首完整的歌曲,觀眾如痴如醉,意猶未盡,隨後紛紛到各大音樂平臺,攻佔留言區,比如網易雲音樂:

從電影過來的舉手。

我是00後,可惜地錯過了他們輝煌的80年代。

看完電影一定會有一批新粉,歡迎大家,we are family!皇后不死,搖滾至死。

有人說: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皇后樂隊是一個傳奇,弗雷迪是一個傳奇,傳奇永不死。

雖然Queen是搖滾樂隊,但我最喜歡的卻是一首抒情歌《Love of My Life》,分享給大家,願大家都能像Freddie與Mary那樣,找到一生摯愛。

首發於公眾號:吉橙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