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民歌俗曲有著深厚傳統,濟南曾是座“民歌之城”

如果有人出一道問題,問你聽過濟南民歌嗎?怕是好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沒有。至多有人會回答:聽過,不過只有一首五六十年來一直傳唱的《拉地瓜》。其實不然。史料表明,早在元明時期,濟南的民歌俗曲藝術就非常活躍。到了清代中葉,民歌藝術在濟南更是得以空前普及和繁盛。那時,濟南的市井鄉間,到處是歌聲飄蕩;大人小孩,幾乎人人能歌善唱,濟南已然成了一座“民歌之城”。道光八年(1828年)刊刻的清嘉慶年間民歌俗曲專集《白雪遺音》,就充分反映了這一盛況。

“家有那二畝地兒呀,種上那大地瓜呀,一家人吃喝全都靠著它呀;單等那秋風一吹地瓜大呀麼大地瓜呀,夥計們使把勁兒啊,一起往家拉,拉,拉地瓜!”

——▲《拉地瓜》歌詞

元明以來,濟南詞曲名家輩出,民歌俗曲有著深厚傳統。明代濟南章丘人李開先就曾廣泛蒐集市井小曲,輯成《市井豔詞》一書刊印流佈。他在晚年編撰的《詞謔》一書,也記錄了不少當時濟南地區傳唱的詼諧活潑的民歌俗曲。李開先在《市井豔曲序》中介紹說:“正德初尚《山坡羊》,嘉靖初尚《鎖南枝》……二詞譁於市井,雖兒女初學語者,亦知歌之。”所謂“譁於市井”,顯然是講濟南一帶民歌俗曲廣為流行的狀況,連剛剛學會說話的男女兒童都會唱,可見當時民歌藝術在濟南的普及程度之高。明代萬曆進士王象春也在詩集《齊音》中直接記載了濟南金線泉畔小曲演唱的盛景,他寫道:“金線泉邊是樂司,務頭不唱舊宮詞。山坡羊帶寄生草,揭調琵琶日暮時。”這種盛況一直持續至清代而不衰,這也是民歌集《白雪遺音》由濟南人輯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民歌俗曲有著深厚傳統,濟南曾是座“民歌之城”

▲李開先

《白雪遺音》一共四卷,所收各類民歌近八百首。鄭振鐸先生在《中國俗文學史》中寫道:《白雪遺音》的編訂者華廣生“是住在濟南的,故所收的俗曲以山東(濟南)為中心,也兼及南北諸調。”華廣生,字春田,清乾嘉年間歷城人。其生平史籍上缺乏記載。對其為人,時人稱“襟懷灑宕,真智者也”。華廣生編輯《白雪遺音》可謂數十年如一日,單是從他1804年寫序到1828年刊印就花費了24年的時間。

鄭振鐸斷定《白雪遺音》所收民歌俗曲以山東(濟南)為中心,此論非常到位,這可從該書所收歌詞中大量運用濟南方音俚語得到佐證。如《兩隻金蓮》:“兩隻金蓮一般大,(虧了奴的媽。)又不倒達,又不歪拉,(從小裹殺。)扎一紮,金蓮無有三寸大,(步步走梅花。)穿一雙紅緞子花鞋,上面插的是梔子茉莉江西臘……”歌詞中的“倒達”、“歪拉(現一般寫作:崴拉)”、“扎一紮(現在作拃一拃)”、“江西臘”等詞語,均是典型的濟南話語詞。另外,像“閃的俺,無依無靠無陪伴”(《一見情人》)、“熱撲撲的離別去”中的“閃(意為親近的人猛然離去,感情上若有所失)”、“熱撲撲”,也是也是濟南人常用的詞語。

《白雪遺音》所收民歌既以濟南為主,所以歌集中有很多直接反映濟南獨特風光、民俗民情和濟南歷史人物的篇什。這為濟南明清時代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有重大價值的研究史料,而這部分資料卻長期被濟南歷史文化研究者們所忽略。

比如,直接歌詠濟南風景名勝的《馬頭調·濟南八景》:“錦屏春曉真罕見,(一望東南。)明湖泛舟,佳人採蓮,(鴛鴦戲水前。)佛山賞菊,朵朵只在佛前獻,(好個重陽天。)登高望,鵲華煙雨迷野甸,(最宜賞玩。)歷下秋風,別有一天,(只在南門間。)銅壺滴漏催,匯波晚照斜陽半,(另有奇觀。)萬顆珍珠往上起,趵突騰空實好看,(奇景萬古傳。)”“濟南八景”最早見於成書於崇禎六年的《歷乘》,其卷十五《景物考》雲:“昔人標為八景,而滄桑代變,湮沒者多。”足見“濟南八景”在明時就已歷經久遠。稍後的《歷城縣志》則分別標出了“八景”之名,並在卷首刊出八景圖八頁,這八景是:錦屏春曉(龍洞)、趵突騰空、佛山賞菊、鵲華煙雨(鵲山華山)、匯波晚照(大明湖匯波樓)、明湖泛舟、白雲雪霽(珍珠泉)歷下秋風(歷下亭)。

再如,歌頌濟南名人的《馬頭調·秦瓊》:“秦瓊家住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的水南寨,(智勇全才。)結交好漢,仗義疏財,(闖出天涯。)想當初,賈家樓上曾結拜,(天上英雄來。)到了河南府,大夥哨聚瓦崗寨,(掛起招軍牌。)夜打登州,赴過沿海,(比棒逞奇才。)好一對熟鉛鐧,打的隋家江山敗,(李淵洪福來。)好一個秦叔寶,爭了個 國公把君王敗,(帥印掛在懷。)”同樣是歌頌唐朝開過元帥秦瓊好漢的,還有一首《馬頭調·臨潼山》,歌中唱道:“山東秦瓊有公幹,(離了濟南。)押解著二犯,身上雕鞍,(渴飲飢餐。)這一日,正走中間抬頭看,(來到臨潼山。)見一夥無數兵馬來作亂,(喊殺連天。)直殺的太原李公真龍現,(馬上危難。)怒髮衝冠,(哎喲)打馬又加鞭,手拿著雙鐧,一馬當先。施英雄,才把兵殺散,楊廣兵亂竄。(哎喲)李淵便開言,恩人且住把姓名傳。秦叔寶手拿雙鐧仔細看,(名字露半邊。)李老爺說這是窮神來救難,(太原蓋窮觀。)”

《白雪遺音》出版後長期沒有全部翻印過,只有1926年鄭振鐸編的《白雪遺音選》和1930年汪靜之編的《白雪遺音續選》兩個版本。新中國成立後,曾出版趙景深作序的全印本,1959年中華書局將此收入《明清民歌時調集》。濟南民歌曾是一朵魅力無窮的藝術奇葩,民歌藝術理應成為濟南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品牌。

作者:張繼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