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深響原創 · 作者|祖楊

頂風作案。

今年5月北京市廣電局發文規定,不允許未成年人參加偶像養成類節目,8月份正是廣電總局的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月,明令嚴控偶像養成類節目。但偏偏有一家經紀公司打著“孵化具有時代意義的新一代少年榜樣”的旗號“撞”在了槍口上。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8月20日,ASE亞洲星空娛樂(時代星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宣佈旗下偶像組合“天府少年團”正式出道,單曲、舞臺、釋出會等“儀式”一樣不落,但與常見的偶像組合不同的是,這個由7位少年組成的“天府少年團”,年紀最小的僅7歲,最大也不過11歲。

如此年紀令不少網友質疑:這是養成還是育兒?

或許經紀公司ASE亞洲星空娛樂也沒有想到,在內娛一向“吃香”的偶像養成不香了,甚至還掀起了一番軒然大波。

最近針對飯圈文化的整治動作頻頻,“天府少年團”的出道釋出會點燃了引線,央視網、共青團中央等官媒相繼發文批評,並表示偶像養成產業的發展,絕不能以犧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代價。

在網友及官媒的質疑聲中,ASE亞洲星空娛樂經歷了三次“掙扎”:第一次迴應強調公司不是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在孵化具有時代意義的新一代少年榜樣;第二次迴應稱不做飯圈文化,沒有資本運作,並將“天府少年團”更名為“熊貓少兒藝術團Panda Boys”;到了第三次,8月24日晚間,經紀公司釋出微博稱正式解散天府少年團(熊貓少兒藝術團Panda Boys),並妥善處理後續工作。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至此,宛如一場鬧劇的偶像團體在出道4天后,落下了帷幕。這件事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內娛野蠻生長了八年的養成體系,如今正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困局”。

八年前,絲芭傳媒旗下SNH48一期生與時代峰峻旗下TFBOYS同年先後出道,標誌著作為日本娛樂文化舶來品的養成類偶像在國內市場落地、萌芽。隨後,內娛遍地撒滿了“養成”的種子。瞄準養成類偶像強大的粉絲經濟效應,經紀公司入局混戰、上演人海戰術:

時代峰峻的三代團在今年6月首次登上了外務舞臺,且四代團已經就位;

絲芭傳媒至今已舉辦16次成員招募,截至今年6月21日,SNH48共有77名現役成員(不包括GNZ48、BEJ48);

日本女子偶像養成鼻祖AKB48入華;

樂華、原際畫等偶像經紀公司也入局嘗試“養成”模式。

但是,這些種子並沒能結成累累的碩果。

八年裡,市場沒能等來下一個TFBOYS與鞠婧禕,等來的只有一個又一個養成類偶像“翻車”的訊息——他們有的難以兼顧學業, 時代峰峻二代團“時代少年團”隊長馬嘉祺高考數學僅25分,隊友姚景元也因文化課失利無緣中戲;有的陷入私生活醜聞,去年樂華旗下YHBOYS成員張銘浩及郭殿甲被爆戀愛劈腿,彼時兩人都只有16歲。

年齡越來越小、人數越來越多,但不紅、翻車、同質化問題難解,以工業化的製造速度奔騰前進的養成類偶像,陷入怪圈。

氪金遊戲

這是一場由經紀公司提供給粉絲的真人養成遊戲,當然,是氪金的。

經紀公司推出養成類偶像,實際上販賣的是偶像多維度的成長過程。偶像文化產品當然是一種商業產品,而養成類偶像在商業上的獨到之處,在於其不僅販賣了成果,還將產品在未完成階段的製作過程作為另一種形式的產品供受眾消費。

這樣的模式下,初期成本極其低廉——經紀公司甚至無需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來自己完成偶像的培養,公司可以無負擔地進行偶像的“批次生產”,以提供足夠多的樣本,來交給粉絲篩選、打造。這一點在48系模式中體現地非常明顯。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在偶像推出市場後,為了充分培養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親密關係、刺激粉絲的保護欲,經紀公司往往會透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給予粉絲更大的決策權,讓粉絲透過消費行為“掌控”偶像的成長。而粉絲所看到的關於偶像多維度成長過程,每一幀、每一秒都被幕後的經紀公司一一標註好了價格。

最典型的是48系每年的總決選。在日本,AKB48以粉絲購買CD投票的方式確定其在隊內的人氣排名,以此來決定下一張單曲的錄製陣容。為了讓自己的偶像能夠擁有更好的資源,AKB粉絲們堪稱瘋狂,總選舉中每一票價值約50元人民幣,2017年指原莉乃以接近25萬票的成績奪冠,也就是說指原莉乃一人就透過總選舉為公司創收1250萬人民幣。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相似的套路也被SNH48移植到了國內。今年8月7日,“世界的第48種可能”第八屆偶像年度人氣總決選在上海落下帷幕,孫芮獲得總決選第一名,並由此成為第三位進入SNH48榮譽殿堂的成員。資料統計,這一屆總票數突破4000萬,在第七屆總決選的基礎上直接翻倍,按照3-3。5元一票的價格來計算,絲芭應該有至少1。2億元金額入賬。

錯位關係

美國研究者約翰·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生產者受眾”的概念,將這一概念移植到粉絲文化的語境中,就解釋了“養成”模式裡的粉絲定位:粉絲不僅是受眾,他們投入時間、金錢、情感來陪伴並參與偶像的成長,他們是偶像的生產者之一。

因此,某種意義上說養成類偶像並不是由作品成就,而是由粉絲定義。

這樣的特點決定了養成類偶像的幾個特徵。首先是低齡化,經紀公司要提供給粉絲的是未經打磨的偶像雛形,滿足粉絲親自“雕琢”的慾望;其次是互動性,養成類偶像與粉絲之間會有更高頻次的互動,尤其在成長初期,要儘可能為粉絲提供參與感、親近感。

這樣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對應著一種更加親密、更加複雜的利他主義粉絲關係。粉絲在這過程中展現出對偶像的保護慾望,成為“媽媽粉”、“姐姐粉”,同時粉絲對偶像的掌控欲被放大,他們不只是追隨者,而是擁有相對主導權和驅動力的操控者。

當邊界不斷移挪,養成類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就非常容易失控,這也是養成類偶像成為被“私生”騷擾重災區的原因。

以48係為例,女子偶像團體養成鼻祖AKB48就旨在打造“可溝通型偶像”,常常會透過劇場公演、握手會、網路直播、年度人氣總決選來實現全方位的粉絲互動。但這種製造近距離接觸的互動活動越多,就越容易讓部分粉絲錯誤定位自己與偶像之間的關係,致使偶像在經紀公司保護不當的情況下受到冒犯。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AKB48 握手會

國內,時代峰峻旗下的養成類偶像們也飽受私生困擾。時代少年團官方微博釋出的短片《跟》就直白展現了他們被私生圍堵的日常:公司的樓道門裡藏著私生粉、商務車上被安裝了GPS定位、廁所的隔間有人聽、學校門口有人蹲……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總能在這些偶像身邊看到一堆“長槍短炮”。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圖源短片《跟》

針對這些私生現象,時代峰峻曾開設了專門打擊私生的微博賬號、也曾用法律手段自衛過,時代少年團成員也曾公開宣告過抵制私生,但效果仍寥寥。養成模式一定程度上就依賴於粉絲對偶像成長“超一般”的參與度,在此基礎上談“距離”與“約束”實在不太容易。

難以複製

TFBOYS的成功,幾乎成了偶像養成團體的孤例。

2012年到2013年,時代峰峻恰好瞄準了國內“偶像養成”的空白點,搭上了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的東風,定期上傳“三小隻”的日常訓練及翻唱影片,而也正是這些素材的累積,培養起了一批原始的核心粉絲。

彼時,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TFBOYS的走紅,成功的偶然性是多於必然性的,必然的是“偶像組合”一直是市場所需,偶像性就在於運氣及外部環境的加持。而從現在的國內養成市場來看,“必然”可以複製,但“偶然”可遇不可求。

首先,過去幾年養成類綜藝選秀的崛起,加速了新人偶像團體的製造,市場資源被嚴重蠶食瓜分;其次,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影片平臺、社交平臺興起,但同樣使用者的注意力被碎片化分割,走紅的途徑多了,走紅的機率更低了;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經紀公司尚未培養出可複製的養成運營方法論。

即便是走出了TFBOYS的時代峰峻,其在製造時代少年團時,也暴露出了運營上的不足。比如,在二代團養成之際,先啟動了“颱風計劃”,不到兩年就有人氣拔尖的預備役成員相繼退出,最終“颱風計劃”慘遭夭折,時代少年團重組出道;時代峰峻的負責人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了TFBOYS的光環,再推出新人就會接受更多人的注目,過早地曝光會讓這些年紀尚小的未成年“誤入歧途”。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時代少年團

絲芭文化也意識到了“養成”的陣痛,在8月7日晚,絲芭文化宣佈實施核心業務板塊的重大重組,正式更名為“絲芭潮流文娛及品牌時尚集團”,相關業務劃分為三大板塊。其一是“粉絲經濟”,SNH48 GROUP目前有SNH48、BEJ48、GNZ48、CKG48,總成員超過200人;其二是“視覺業務”,主要包括影視劇、電影及綜藝內容的拓展;其三則是品牌新消費,以粉絲經濟為依託,向快消品、美妝、彩妝等領域發展。

但隨著監管重錘接連落下,第九屆偶像年度人氣總決選是否成功舉辦尚未可知,尤其是隨著頭部一期生、二期生的離開,後續加入的成員尚沒有出圈的作品與能力,能否成功發展粉絲經濟並帶動其他版塊的增長還要打一個問號。

除了成熟的頭部經紀公司,“市場新秀”同樣也有煩惱。比如JYP與TME合資的新聲娛樂,其孵化出的BOYSTORY是JYP在中國的首個養成男團,但受掣於政策、市場等外因,以齊舞著稱的BOYSTORY卻鮮少有面向大眾圈粉的機會。推出了何洛洛、林墨的原際畫也因為運營乏力,只能依靠外部的綜藝選秀來提升旗下少年偶像的認知度。

“8歲偶像團”被批:偶像養成的邊界在哪兒?

BOYSTORY

如今,隨著資本入局、環境變遷,偶像養成已過了遍地是黃金的蠻荒期,如今正經歷的養成困局正是迴歸正軌之後必然的現象,所以不管是頭部經紀公司還是“市場新秀”,所做的便是提高旗下團體成員的業務能力,讓他們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8歲偶像團”背後,希望也可以為養成類偶像的幕後推手們敲響警鐘:時代所真正需要的偶像,是不斷突破自我、活出自我、勇敢逐夢而獲得成功的人,而不是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靠資本、工業化硬捧出來的沒有思想的“商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