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可能活不到8歲”的吳限好要中考了

“可能活不到8歲”的吳限好要中考了

2021年4月1日,73歲的吳隆珠老人,牽著孫子吳限好漫步校園。

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4月2日,武漢應屆初中畢業生中考報名資訊核對與確認的最後一天,患有先天性腦積水,曾被醫生診斷“可能活不過8歲”的吳限好在學校最後確認了報名資訊,他給自己打氣:“希望中考順利!”

吳限好今年16歲,就讀於武漢市第四初級中學。8年又8年,吳限好蹣跚成長。“一雙雙溫暖的手給我力量,最感謝的是我當過兵的爺爺。”

一張課桌,兩把椅子,一杯清茶,一位老人靜靜地坐在教室走廊的窗戶下,日復一日,守著這一方小小的“陣地”……但凡路過武漢市第四中學博學樓的人,總能看到這不尋常的一幕。

老人就是吳限好的“走廊爺爺”吳隆珠,今年73歲。自從吳限好上小學後,老人就成了孫子的“柺杖”“陪讀”,這一陪就是9年。

■ 吳限好,生活並非“無限好”

呱呱墜地時,長得虎頭虎腦的吳限好,給一個地道的武漢人家增添了無限的美好和期許。然而,到了“三翻六坐九來爬”的階段,他卻很少在家人面前表現。11個月大時,家人帶其到醫院檢查,遭遇晴天霹靂——先天性腦積水,孩子很可能活不過8歲。

“治!傾家蕩產也要治!”面對孩子憨萌的笑臉,一家人態度堅定。從武漢到北京,又從北京回武漢,上小學以前,吳限好絕大部分時間在醫院度過,先後接受6次複雜的腦手術。後來,醫生在他顱內裝了一個引流泵,助其將顱內積水引流到腹腔,他才慢慢找到當一個普通小孩的感覺。病痛給這個嚮往普通的孩子留下了“不普通”的後遺症——肢體的平衡感較差,視力範圍縮小,稍不留神就易摔跤,引發顱內出血。

但,這一切困難,沒有阻斷他對校園的嚮往。

“他想上學呀,蠻喜歡學習。上小學前,相當長一段時間為了配合治療他每天只能‘倒立式’睡覺,他的床周圍貼滿了拼音表、數字表、《三字經》、世界地圖等等,他睡不著或者睡醒了就盯著看。”爺爺介紹,家裡有一個大書櫃、一個小書架,裡面塞得滿滿當當的,都是吳限好的書。

■ 捧著“特供餐”跟同學們相談甚歡

9年前,身體狀況有所緩解的吳限好終於得償所願,可以上小學了。父母為了給他提供學習生活保障忙於工作,爺爺奶奶就相互打配合,承擔起每日照顧他飲食起居、上學接送、陪讀護理的繁瑣。

每天早上6:20起床,在家用完早餐後,7:00祖孫3人出門。爺爺幫忙背書包,奶奶從旁當“柺杖”,7:15前將吳限好送入班級,爺爺留在學校陪護,奶奶就回家買菜做飯。

“他經常要去廁所,走路需要有人攙扶,怕他摔跤,引發顱內出血。所以,只有安排爺爺在學校陪護。”奶奶江傑說,過去爺爺性子急、脾氣大,添了這個孫子後,性格變溫和了。

第五節課的上課鈴響後,爺爺會抓緊時間回家吃飯,再拎上裝好飯菜、湯湯水水的保溫瓶,趕在中午12:10下課前回到教室走廊“老地方”,保證吳限好下課能馬上吃到熱乎飯。吳限好是敏感體質,適應不了外面的飯菜、直飲水,搞不好就上吐下瀉。因此,一日三餐都是家裡做。

經過一上午的緊張學習,午餐時間到,教室裡變得熱鬧起來,學生們紛紛領取學校配送的套餐,吳限好捧著奶奶做的“特供餐”跟同學們相談甚歡,同學講普通話,他就說普通話,同學講武漢話,他馬上切換成方言模式。“都是礄口的班子,不會講武漢話有點說不過去。”吳限好說,他發現身邊會說武漢方言的同齡人並不多。“但武漢方言有一種特別的幽默感,我時不時會飆幾句。”

■ 從沒有因為病痛耽誤過一天學習

“學校專門給爺爺奶奶配了側門鑰匙,抄近路到博學樓,比從外面繞至少近一刻鐘。”吳限好對於學校的照顧很是感念。無論在山鷹小學還是四初,學校、老師都給予了很多關懷,安排志願者輪流幫扶,還提供了單獨的洗手間,儘可能為他提供便利。

爺爺曾因腦膜瘤做過開顱手術,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左手至今無知覺,左腳行走也不太利索。“像我這大年紀躺在床上不能動的人也不少,人要知足。”爺爺的堅韌與樂觀,對吳限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寒暑天氣,擔心爺爺在教室外面坐著受不了,老師幾次請爺爺進班就座,四初校領導還特意安排了一間備用教室讓爺爺休息,都被爺爺婉拒了。爺爺說:“我是當過兵的人,不想給學校添麻煩,坐在教室裡會影響伢們學習。學校環境這麼好,我坐在外面喝喝茶,刷重新整理聞,看看小說,再到校園裡逛一逛,拍一拍四季的景象,時間也過得挺快。”

田胡興是吳限好的前桌,也是幫扶小組的志願者之一。小田說:“我們做的都是小事,比如課間把吳限好扶到教室外交到吳爺爺手中,偶爾也會陪他去洗手間。吳爺爺日復一日的守護,令我們都很感動。”

“我們都能理解,這一家人太不容易。”該班學生劉夢迪的家長劉國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女兒不止一次跟他講述過同學吳限好和他爺爺奶奶的故事,每次聽到都心生敬意。“孩子不向病痛低頭堅持學業,家人不向磨難彎腰全力守護。我也經常跟女兒說,要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在同學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沒有一天遲到,沒有一天早退,沒有一天不落實學習任務,是我們班裡為數不多的共青團員之一。”九(1)班班主任徐雯傑告訴記者,儘管吳限好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從來沒有因為病痛耽誤過一天學習;儘管學習成績不突出,但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也很樂於跟大家交流,多次被評為校級“尚行之星”“勤奮之星”“誠信之星”……

■ 盼望考上中職學校,學習一技之長

中午,聽說外面雨停了,吳限好敲了敲窗戶(這是爺孫倆的默契),約爺爺到校園裡走一走,“順便消食”。

攜手徜徉在被春雨滋潤的百年名校裡,爺孫倆有說有笑。聽到校園廣播裡播放著《我們都是追夢人》,吳限好不由自主地跟著輕聲哼唱。爺爺鼓勵他:“放開來唱,你小學時還得過全區藝術小人才聲樂比賽三等獎啊!”吳限好呵呵一笑說:“跟著唱是條件反射,我現在想得最多的是跟著老師的複習計劃一步一個腳印迎接中考。”

下午開課前,爺爺扶著吳限好去了趟洗手間後,爺爺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地方”,喝了一口熱茶,打算休息一下。下午5:00,他還要回一趟家,拿了飯菜再給孫子送過來,再等到晚上7:40自習課下了後,爺孫倆一起回家。

吳限好的家就是學校對面的武漢市柴油機廠宿舍。普通人走過去大概五六分鐘,吳限好和爺爺慢慢走需要十多分鐘。從單元門到五樓,一共75個臺階,爺孫倆握著手不急不躁走穩每一步。40多平方米的房屋收拾得乾乾淨淨,客廳裡最醒目的牆上,整整齊齊貼著20餘張獎狀,有礄口區“優秀少先隊員”、有徵文大賽的、有科技節的、有藝術小人才的,是吳限好從小到大的成長勳章。

“他爸媽放假有時間就帶他出去旅遊開闊眼界,姑姑也很疼他,總給他買吃的、穿的,帶他出去玩。”奶奶說,過去醫生講這個孩子走不過童年,如今已經兩個8年了,她相信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著孩子。

談起家人,吳限好笑得開心,他告訴記者:“我有一個親弟弟,就在我原來的小學讀四年級。前段時間我為學習的事著急,他還安慰我。”奶奶在一旁搭腔:“是,弟弟安慰他,‘哥你別擔心,以後我照顧你。’”

吳限好說:“我希望自己考上一所中職學校,學一技之長,能自立自強。”

長江日報記者向潔 通訊員程仲良 龍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