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對於中華民族而言,一直具有著特殊的意義。

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的形象貫穿於整個文明之中,但是關於這種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生物,我們從來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去證明它的存在,因此關於龍的真實性討論,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當然,作為我們的精神信仰,我們也更希望這種強大的生物是真實存在的,在民間流傳下來的文化著作中,有著許多關於龍的傳說故事。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王竟是佛教傳入

在對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掘中,就在器物上發現了許多“龍”的雛形,後來又經過商、周、戰國時期的演變,龍的大致形象發展完備。

在後代的發展中,人們又為龍不斷增添新的要素,賦予不同的特徵,為後世的考究留下神秘色彩。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新石器時期“玉豬龍”

中國龍的這一形象,絕對是中國本土首創,但是最早關於龍王的記載,卻是由佛教傳入。

在《妙法華蓮經》中記載:龍王有八: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娑迦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義迦龍王,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時龍王,八伏缽羅龍王。

在《華嚴經》中,又有十大龍王:一毗樓博義龍王,二娑竭羅龍王,三雲音秒幢龍王,四焰口海光龍王,五普高雲幢龍王,六德義迦龍王,七無邊步龍王,八清淨色龍王,九普運大聲龍王,十無熱惱龍王。

這些佛教典籍中關於龍王的名稱一個個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那是因為我們關於龍王的印象,大多來源於一些神魔小說或影視作品,比如說貫穿我們80、90後童年的《西遊記》。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西遊記》中龍王形象

在《西遊記》中,分四海龍王,四個龍王戲份最多的一集,當屬孫悟空大鬧龍宮的時候,拔出

如意金箍棒

,攪得龍宮不得安寧,為了能夠打發走這位“瘟神”,其他三海龍王都拿出自己珍藏的寶貝:

藕絲步雲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

為孫悟空湊了一身行頭。

其實四海龍王早在《封神演義》中,就已經有了確切的名字:

東海 滄寧德王敖廣

南海 赤安洪聖濟王敖閏

西海 素清閏王敖欽

北海 浣甸澤王敖順

後來這些名字,便成為中國神話體系中四海龍王的確切名字,被《東遊記》、《西遊記》等各種神魔小說沿用。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王為什麼與降雨聯絡在一起?

在《華嚴經》中,對與十大龍王的描述就是能夠“興雲佈雨”,能夠消除眾生的“熱惱”。

而在中國的《山海經》中,應龍和燭龍都具備呼風喚雨的功能,所以在古人的思維中,“龍”和“雨”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聯絡起來,當佛籍中的龍王形象傳入中國以後,人們也夠坦然接受,讓龍王的形象在中國本土生根發芽,並進行適當的本土化改造。

中國的道教將佛教的龍王之說吸收以後,再結合中國關於龍的傳說、民間信仰等,揉碎整合之後,便形成了諸天龍王、四海龍王、五方龍王之說。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影視作品中龍王布雨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早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中國佔據著幾千年的統治地位,所以一旦出現氣候上的災害,對於農民來說將是沉重的打擊。

因此,祈求風調雨順,便是農民最普遍的訴求。

在中國古代,各個地方都有修建的龍王廟,每逢氣候乾旱的年份,龍王廟的香火就異常旺盛,農民們透過給龍王廟上香,向龍王祈雨,保佑莊稼有一個好的收成。

隨著龍王信仰的飛速傳播,龍王漸漸成為“水神”的代名詞,凡是有水的地方,人們都會不自覺地與“龍”聯絡在一起,

就連尋常的一口井,裡面都有可能存在著一位“井龍王”。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王廟

人類與龍的傳說故事

由於“龍”這種生物,並不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見到的,更多是來自於人們的傳說與想象,因此對於這種神秘的生物,便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人們根據龍與水相伴的這一特徵,創造出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

傳聞中,龍王居住在海底,有著絢爛奪目的水晶宮殿,在宮中珍藏著許多奇珍異寶。龍王在水世界中,就像人間的帝王一樣,掌管著水中的生靈。

他也有龍太子、龍女,有蝦兵蟹將、龜丞相,在水世界中有著屬於自己的秩序,過著富足的生活。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宮的藝術形象

受限於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底一直是一片神秘的區域,人類無法輕易涉足,所以人們便會在想象的故事中,新增一些人類進入水府的情節。

在唐朝李朝威的《柳毅》一文中,就有寫到:湖北人柳毅在進京趕考的途中,下起了大雪。在冰天雪地中,他遇到一個放羊的女孩,長得非常漂亮,坐在樹下面哭泣,看著非常可憐。

柳毅就走到牧羊女的身邊,關心地詢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牧羊女就哭著告訴他事情的經過,說自己本來是洞庭龍君的小女兒,後來被迫嫁給了涇川龍王的兒子,自從嫁過去以後,就常常受到他的虐待,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而且涇川太子風流成性,常常在外面花天酒地,

甚至就算和她結過婚以後,也從來沒有和她洞房。

讓她獨守空房也就算了,翁姑還天天欺負她,甚至派她出來放羊。

周邊的水族和飛禽都迫於涇川太子的淫威,不敢替她向洞庭龍君報信。

所以她今天化形為牧羊女,希望柳毅可以幫自己向洞庭龍君傳信,讓龍君將自己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救出來。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柳毅聽完以後,為牧羊女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當即決定放棄科舉,去洞庭湖幫牧羊女傳信。

他按照牧羊女的指示,來到洞庭湖旁邊的一棵樹下,在樹幹上輕輕釦了三下,隨著一陣青煙飄過,出現一個奇怪模樣的“人”,帶著柳毅進入洞庭水府。

這也是柳毅第一次見到水底的模樣:一座座房屋錯落有致,除了更為精緻以外,其他和人間的京城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柳毅找到了洞庭龍君,將牧羊女的話轉告給他,洞庭龍君聽了以後,並沒有感到勃然大怒,而是想著兩家世代交好,希望可以息事寧人,並不想將女兒接回來。

但是在一旁的龍女的叔叔錢塘龍君不希望自己疼愛的小侄女受此委屈,就帶領一眾水軍前去解救公主,並且在爭鬥過程中,將涇川太子殺掉。

將洞庭公主接回宮以後,錢塘龍君設下酒宴感謝柳毅的恩情,在宴席上,看到二人眉來眼去,便有意撮合。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但是柳毅又覺得是自己間接害的洞庭公主失去了丈夫,現在又和她喜結姻緣,覺得心有芥蒂,就拒絕了這樁婚事。

從龍宮離開以後,柳毅滿腦子都是龍女的身影,常常一個人望著洞庭湖的方向發呆,洞庭公主也是同樣如此,想他想的夜不能寐,日夜牽掛。

柳毅的父母見柳毅整日愁眉不展,就想著為柳毅尋找一個合適的媳婦,而錢塘君也因為自己失手殺掉了洞庭公主的丈夫,感到心有愧疚,便化身媒婆,到柳毅家說媒。

在經歷一番挫折以後,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故事有一個美好的大結局。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在傳說故事中,人類與水府產生聯絡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人類受邀進入水府,另一類就是人類和龍女通婚。

在《柳毅》一文中,二者方式兼具,如果單論凡人進入水府的也有。

《列仙全傳》中記載孫思邈自幼天資聰慧,能夠日誦千文,長大以後喜歡讀一些道家的書。

後來時局動盪,天下不太平,他就隱居到太白山修煉悟道。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孫思邈

一次外出,他看到幾個牧童正在拿著木棍、石頭打砸一條小蛇,小蛇身上已是傷痕累累,孫思邈看到以後,於心不忍,便將衣服脫了換得小蛇一條性命。

救下小蛇以後,孫思邈採了一些草藥敷在小蛇的傷口上,就將它放生了。

過了不久,孫思邈再次出門的時候,碰到一個身著白衣,騎著白馬的英俊少年。

少年下馬便拜,感謝孫思邈救了自己的弟弟。

孫思邈在平常生活中,也會治病救人,並沒有聯想到自己先前救的那條小蛇。

接著白衣少年又邀請孫思邈到他的家中做客,盛情難卻,孫思邈欣然前往。

白衣少年將自己的白馬讓給孫思邈騎,自己步行。

只見白馬跑得飛快,白衣少年也像腳不沾地一般,竟能趕得上白馬的速度。

不一會,他們就到了一處金碧輝煌的地方,屋舍儼然,定是一處王府。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少年攙扶孫思邈下馬,邀請他到府中坐坐,這時一個身著紅衣,頭上帶著一個小帽的人從府中走了出來,在他的後面,還跟著很多的傭人。

這個人向前,對孫思邈在三道謝,感謝孫思邈從牧童手中救了自己的小兒子。

孫思邈這才想起自己脫衣救蛇的事,就悄悄問身邊的人這裡是哪?

身邊的人告訴他:“這裡是涇陽水府,身穿紅衣的人就是涇陽龍王,那個站在一旁的綠衣孩童,就是前幾天被他所救的那條小蛇。

龍王熱情地將孫思邈留在龍宮,整日設宴盛情招待,就這樣過了幾天,孫思邈打算回家,龍王就拿出許多綾羅綢緞、奇珍異寶進行答謝,但是被孫思邈給拒絕了。

龍王也知孫思邈並非凡夫俗子,就讓自己的兒子取出自己珍藏的龍宮奇方三十首。

孫思邈回去以後,經過多次的試驗,證明了龍宮奇方三十首確實有療效,就將其納入自己的醫術《千金方》之中。

孫思邈用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據相傳活了一百多歲,之後在峨眉山上修煉成仙。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的形象

在傳說故事中,龍的大體形象是不變的,都是呈

蛇身、豬頭、鹿角、牛耳、羊須、鷹爪、魚鱗。

但是關於龍是由什麼動物化形而來,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種說法。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龍的形象

在《楊太真外傳》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嘗與夜燕,祿山醉臥,化為一豬而龍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豬龍,無能為。’終不殺,卒亂中國。”

這就是

“豬化龍”

的記載,是說有一次唐玄宗和安祿山一起喝酒,安祿山喝多睡著了,然後就變成一頭長著龍腦袋的豬(換個角度就是長著豬身的龍),身邊的侍衛將這件事告訴了唐玄宗。唐玄宗一點也沒放在心上,說這是豬龍,沒什麼用。於是就沒有除掉他,

後來安祿山可能化為一條真龍,禍亂中國。

在民間諺語中,流傳著“五馬渡江去,一馬化成龍”。在《西遊記》中有龍宮三太子化為“白龍馬”的案例,雖然不是直接的

“馬化龍”

,但是還能從中看出,兩者也是存在著某種關係的。“馬化龍”的這種轉化方式,不為人們所熟知。

同樣是民間諺語“烏龜化龍,不得脫殼”。按照這種說法,烏龜即使化形為龍,還要揹著它那厚重的龜殼,保留烏龜的特徵。龜在傳說中本來就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龍子之一贔屓也保留著龜的特徵。因此

“龜化龍”

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贔屓

再然後就是“鯉魚躍龍門”了,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鯉魚化龍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

“魚化龍”

也是人們所熟知的一種轉化方式。

最後就是蛇,在民間傳說中,

“蛇化龍”

需要漫長的過程,傳聞蛇經過500年的修煉,會化成虺,虺再修煉500年化為蛟,蛟經1000年化為虯,虯再修煉500年進化成角龍,角龍再經過1000年變成應龍。

應龍是龍類的終極形態,早在黃帝時期,應龍就作為黃帝的大將協助黃帝戰勝蚩尤、刑天,威力非凡。

“蛇化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質的轉變都需要經歷相應的“天劫”,若是渡劫失敗,就會身隕道消,萬劫不復,和鯉魚躍龍門的一蹴而就形成鮮明對比。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應龍形象

龍的來源分析

古往今來,對龍的分析一直是一個歷久彌新話題,我們自稱“龍的傳人”,

卻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龍的存在。

龍在我們的歷史和生活中留下許多影子,我們的十二生肖中有龍的存在,古代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各種銅鼎、瓷器、壁畫、詩文等藝術作品都出現過關於龍的記載,許多地方還留有古時修建的“鎖龍井”。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鎖龍井

可以說,“龍”這一神秘的生物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厚的影響,也留下了“營口墜龍事件”還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影片,為人類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小時候,也會有許多老人講述他們看到過龍的親身經歷,故事真偽我們也不得考究,也許是科技進步破除迷信,反正近些年少了許多怪力亂神之事。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關於“龍”的這一形象,我看到過的比較有說服力的是黃帝時期部落爭霸,每征服一個部落,就會吸收該部落的圖騰,後來黃帝一統天下之後,他部落的圖騰也就變成了這種具有諸多動物特徵的“龍”的形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於我自身而言,還是對這一神秘的生物抱有期待,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會有更多的謎團被找出答案。

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如何?龍王來源於佛教,豬也有可能變成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