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談到《琅琊榜》,我們能夠想到什麼?

是身負國仇家恨、卻不改赤子之心的江左梅郎,還是一身正氣、勇敢堅毅的靖王

蕭景琰

是可愛執著、忠心耿耿的飛流,還是精明幹練、美豔動人的

秦般若

是心機深沉、終作繭自縛的謝玉,還是看似愚鈍、卻性情耿直的

紀王

……

作為架空歷史劇,《琅琊榜》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做到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能夠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除了細節把控突出之外,還與主配角演技都十分出色,能夠立足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當年看這部劇時,會為梅長蘇的悲慘經歷難過,也會為他愛而不得而傷心。

如今再看這部劇時,突然明白,

原本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並不是梁帝,反而是他的父親林燮,那位活在眾人回憶中的赤焰軍主帥。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

梁帝最後的一段話,已經道出了答案。

01

軍權與皇權

當眾人逼迫梁帝重審赤焰舊案時,梅長蘇和梁帝有過最後一段對話,梅長蘇說:

“祁王臨終前說了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梅長蘇認為,梁帝若知祁王,當不會懷疑他有大逆謀位之心;祁王若知梁帝,也不至於到死還不相信梁帝會殺他。

梁帝終於吐露心聲:

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總是說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豈能姑息。

還有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連大臣們的奏本,都言必稱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

他既是臣、又是子,卻在朝堂之上,屢屢頂撞朕,動不動就是天下、天下,你說這個天下是朕的天下,還是他蕭景禹的天下啊!

梁帝的一番話,道出了林燮的兩大死穴,

一是傭兵自重,二是結交藩王,架空皇權。

他已經犯下了武將的大忌,縱觀歷史,一旦武將擁兵自重,必然會遭到帝王忌憚,輕則廢除兵權,重則身死族滅。

不要說猜忌心頗重的梁帝,就是歷史上那些善待忠臣的帝王,比如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面對林燮這樣的武將,恐怕也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如果將我們放在梁帝的位置上,又會作何感想呢?

林燮統帥七萬赤焰軍,皇帝的命令他不聽,說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話來搪塞你;並且你還無法往赤焰軍派遣任何武將,軍中重用的全是祁王的人,你該怎麼辦?

即便真像梅長蘇說的那樣,林燮等七萬赤焰軍忠心赤膽,但這份“衷心”你真的敢相信嗎?

一支只有林燮和祁王才能指揮的軍隊,那不就是一支私兵嗎?

可以想象,林燮放在任何一個帝王時期,結局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02

反覆上演的歷史大戲

歷史上,武將擁兵自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像林燮這般架空皇權的武將,又有幾人能留下“忠臣”之名呢?

東晉桓溫

透過北伐樹立個人威望,從而掌控軍權,清除異己、廢帝立威,因為受制於王謝勢力的阻礙,才沒能走上篡權之路,其後

其子桓玄篡位成功,建立桓楚政權。

侯景

投降梁武帝,被冊封大將軍、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卻於投降第二年便發動政變,

給予信任他的梁武帝致命一擊,最終導致了南梁政權的滅亡。

趙匡胤

在北周禁軍中結交一大群兄弟,最終禁軍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中,這才上演了一出

“黃袍加身”

的戲碼成功登頂。

……

那些善終的武將,又留下怎樣的經驗呢?

王翦

統帥秦國六十萬大軍出征前,向秦王嬴政

請求大量田宅園池

;出關前,又連續五次向秦王

求賜田地

;原來面對生性多疑的秦王嬴政,他就是利用這種方式,表明他只貪圖金錢而已,藉此

打消秦王對他擁兵自立的猜忌

衛青

在漠南掃蕩匈奴時,面對部將蘇建兵敗、隻身逃歸,堅決

不敢擅自處理,反而押回京師交給漢武帝定奪

;漠北之戰後,

不敢養士博取好名聲,懼怕被天子忌諱,以此打消天子的忌憚

李靖

統兵一戰消滅東突厥,徹底解決唐朝北疆威脅後,卻被彈劾治軍無方、縱兵劫掠,面對李世民訓斥時,直接

叩首謝罪

;統兵滅吐谷渾後,便闔門自守,杜絕任何賓客,即便是

親戚都不能隨意進入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前,親自向李靖詢問對策,

李靖託著病體請求出徵

,這才打消帝王的猜忌。

李勣

投降李唐時,將疆土交給故主李密,被李淵認為是純臣;李世民臨終前,將李勣貶到外地,並告訴太子李治,如果他拖延上任、立馬除掉,李勣接到命令後,毫無怨言即刻走馬上任;

一生謹小慎微,臨終前依舊叮囑弟弟李弼,要嚴加防察子孫的言行,嚴禁結交惡人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03

儲君和皇權

赤焰慘案的另一個罪魁禍首,便是祁王

蕭景禹。

作為梁帝長子,結交軍中權貴林燮,並且安插大量親信;朝堂之上結成朋黨,軍隊和朝廷全部能做到一呼百應。

這樣的祁王,梁帝看到後能不懼怕嗎?

所謂的“忠誠”,在皇位面前一文不值,至少梁帝心中是這樣想的。

如果祁王造反,憑藉戰鬥力爆表的七萬赤焰軍,外加那些上奏本必稱祁王之意的“朋黨”,也許這天下還真成為梁帝口中“祁王的天下”了。

其實

自古以來,儲君和皇帝就是一對矛盾體。

太子作為政權“二把手”和未來繼承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會對皇權構成威脅,畢竟太子最大的期望便是迅速轉正,真正成為“一把手”。

祁王,梁帝的皇長子,並不是儲君;而他卻插手軍隊事務,使得梁帝都無法插手;他插手政務,操縱群臣影響梁帝的決策。

這樣的祁王,梁帝能不害怕嗎?可能在他心中,對於祁王的懼怕,已經戰勝了親情和血緣。

祁王,已經成為不是皇帝的皇帝了。

梁帝,已經快成為被架空的“傀儡”了。

祁王,還不是天子,卻急於插手軍政大權,意欲何為呢?

即便祁王從未想過篡權,但麾下這群“朋黨”,誰能保證沒人會鋌而走險;難道祁王重用的就全都是正直之人,梁帝重用的只能是奸佞小人嗎?

李建成兵敗玄武門,有沒有想過,李建成也有能力封鎖玄武門,如果他在玄武門下除掉了李世民,然後兵峰指向李淵,他又會怎麼做呢?

劉據起兵誅殺江充失敗,如果他成功殺入皇宮,漢武帝又該如何自處呢?

恐怕軍政大權在手,結果只能有一個。李世民已經為我們做了榜樣,李淵主動退位,或李世民逼帝退位,有什麼區別嗎?

而祁王,已經有了這樣的能力,下一步如何,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只是不能說出來而已。

這不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嗎?

祁王,他的目標便是成為下一個梁帝,如今軍政大權在手,他已退無可退,因為退的結果只能是一個字:死。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再看《琅琊榜》,終於明白梅長蘇的悲劇,罪魁禍首根本不是梁帝

結語

赤焰慘案的爆發,梁帝自然脫不了干係,但赤焰軍主帥林燮和祁王,才應該是罪魁禍首。

不得不說,兩人的政治智商近乎於零。

林燮擁兵自重,皇帝都不能插手赤焰軍,祁王卻隨心所欲,你意欲何為?

祁王插手軍隊,官員上奏本都向皇帝嚴明是祁王之意,這是在逼宮嗎?

如果你是梁帝,你會不會忌憚呢?

正是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才會讓謝玉和夏江捕捉到梁帝的心思,赤焰冤案便在梁帝默許下欣然成行了。

梁帝真的不懂祁王嗎?他怎會不懂,但他卻不敢賭,因為賭注便是他的性命和江山。

歷史上多次出現讖語,哪位帝王敢去賭呢?

秦始皇不敢賭,所以北伐匈奴;隋煬帝不敢賭,因此殺掉了李渾;李世民不敢賭,所以除掉了李君羨。

一條讖語,皇帝尚且不敢賭,難道面對掌控軍政大權的臣子,依舊去賭他們是忠臣?

林燮不懂明哲保身,反而插手儲君和皇權的爭奪;祁王不懂韜光養晦,反而培植自己的黨羽,這才釀成了赤焰慘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