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說起深圳,很多人這樣定義:這是一座沒什麼文化底蘊的城市。

在大多數人眼裡,剛慶祝完特區成立42週年的深圳,有創意,有效率,有青春,有錢有名,卻唯獨沒文化。

同在嶺南,經濟實力已不如深圳

的廣州:

人家講起文化,可以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講起南越發源之初的“南粵文化”;講起曾影響中華歷史的“廣州起義”;講起“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羊城故事”;又從民國騎樓講到廣府美食,哪一樣不是拿得出手的厚重文化和閃爍歷史?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廣州文化創意園

就在深圳海岸對面的香港:

比拼歷史,也許你不經意間的路過可能就與百年前的歲月擦肩而過;

比拼文人,人家曾有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四大才子叱吒了文壇;

比拼藝術,人家的電影音樂造詣是大多數重量級城市未曾企及的高度,就連街頭的霓虹燈都散發著濃郁的藝術氣息。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香港文化符號:金庸

而深圳,講起文化或歷史,常聽到的是他人輕描淡寫笑談:“四十年前,深圳還只是一個小漁村,現在竟是世界矚目的國際大都市!”

重點永遠是後半句的“國際大都市”,沒有人去思考前半句的“小漁村”。

似乎在來去匆匆的深圳,沒有人去追溯她的歷史,也沒有人去辯駁他人定義的“沒文化”。

但當你循著這座城市崛起的軌跡,你會驚訝地發現,深圳這些年的矚目成就,還真的得益於“沒文化”。

就是因為摒棄某些歷史負擔,放下某些文化牽絆,所以創造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奇蹟?所以讓投身於深圳建設的先行者有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魄力。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深圳特區40周慶無人機燈光秀

深圳不是一座被特殊照顧的城,當時在廣東成立經濟特區的並不是只有深圳,還有汕頭和珠海,現在對比下,是不是覺得汕頭和珠海更有文化感?

當時還是個小漁村的深圳也並不起眼,貧窮落後,偏僻荒涼,舉目滿是窮巷陋室,還動不動就水患嚴重。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八十年代的深圳羅湖

1980夏天,踏著淹至近腰際的水路來深圳羅湖參加深圳城市規劃會議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看著眼前一場大暴雨就洪水氾濫的街道,既辛酸也難受,他深感窮困的深圳特區建設目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傾力奔走,為深圳申請下3000萬的中央貸款。

在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的八十年代,那是個什麼年代?那個時候還是吃著“大鍋飯”,墨守成規的行政體制年代,全國人民還沒完全吃飽穿暖。

在這樣的艱難年代,深圳懷揣著3000萬中央貸款,講文化、講歷史、講情懷?如果真這樣,那不是在鬧笑話嗎?

要生存要還債的深圳,唯一的選擇,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不能講

別的,只能講成效,起碼得賺錢。

事實證明,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不僅人如此,城市也如此。

揹負著巨大壓力的深圳為實現目標,推出一項又一項的創新商業模式或獎勵機制,只為爭分奪秒地產出,變現。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80年代中期的東門

從80年代到90年代,其他城市還在為自己是歷史名城沾沾自喜的時候,深圳已創下無數驚人記錄。

1982年,深圳當時最高大廈“國貿大廈”開始建設,三天就可建一層樓,創下了全世界最快的建設速度,當時香港的最高速度是5天一層,美國的最高速度是4天一層,“深圳速度”也是由此而來。

1985年,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開始建設,開創了國內商業性旅遊先驅。

1987年,中國內地第一家企業自辦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在深圳掛牌,拉開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大幕。

1988年,賽格電子配套市場成立,孵化了科技行業,促成了華強北商業街的“中國電子第一街”。

1990年,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東門開業,引領了飲食潮流。

1995年,亞洲第一高樓、世界第四高樓,地王大廈主樓拔地而起。

從1980年到2020,短短40年,深圳實現了從GDP1。97億元到GDP2。69萬億的華麗轉身。

這樣的城市發展奇蹟,別說在國內,在世界都是罕見的。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90年代的深圳一角

深圳,之所以可以創造這樣那樣的奇蹟與速度,是因為這座城打破了時空的概念,突破了文化的侷限和顧慮,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生長脈搏。

這座自由創新,追逐夢想的城市,和那些傳統文化古城、首府城市完全不一樣,在這裡,不設偶像,不推英雄,不攀楷模,只有默默貢獻的小人物大人物,小企業大企業,他們用最強大的青春和能量,撐起深圳的天空。

在這裡,不需崇拜大人物,不需討好大官,哪怕沒有人脈,沒有後臺, 只要努力和堅持,也能闖下屬於自己的天地。

所以,從1980年開始,幾乎沒有人思考深圳的文化,而深圳本身也不在乎被說沒文化,因為在實現夢想和目標的過程,談文化,其實並沒多大意義。

只能說深圳那些進取,拼搏,效率,創新,完全搶了深圳的文化風頭。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如今的深圳夜景

事實上,深圳的歷史遠比我們瞭解的源遠流長,怎是沒歷史,沒故事,沒文化?

位於深圳大鵬的鹹頭嶺遺址所出土的文物證明,深圳的人類居住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和商時期,距今近7000年。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深圳鹹頭嶺遺址

深圳南山區寸土寸金卻極力保護的“南頭古城”範圍,始建於東晉,距今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以前還不叫“南頭古城”,叫“新安縣”。“南頭古城”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也是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集散地,在歷史上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南頭古城的新安縣衙

建立於明朝的大鵬所城,距今也有近600年的歷史,曾在歷史上抗擊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地主義者的鬥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是嶺南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也是我國目前儲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海防軍事城堡之一。

清康熙《新安縣誌》記載著“沿海所城,大鵬為最”,足夠說明大鵬的地位。深圳今又名“鵬城”也源於此。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深圳大鵬所城

而深圳這個地名,早在清朝年間就有記載,我們所熟悉的羅湖東門,是奠定“深圳”這個名的關鍵,因為早在清朝,在深圳河邊有了一個較大型的集市,叫“深圳墟”,東門老街是這個“墟”的起點,既繁華又熱鬧,在嶺南地區很是知名,因此羅湖在民國時期被取名為“深圳鎮”,所以也可以說後來的“深圳”與“深圳墟”是大有關聯的。

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這些深圳故事值得看看

深圳墟

位於深圳的知名大山梧桐山和坐擁天后古廟和清代的烽火臺的大南山,如果要講故事或講情懷,也不會遜色於某座大城的某座山。

而深圳那些人為的文化元素,更是舉不勝數:

在這裡,有世介面積最大的單體書店,有627個圖書館遍佈全城,其中自助圖書館達240個,深圳是名副其實的“閱讀之城”;

擁有多座大型美術館,博物館,像深圳博物館、大鵬古城博物館、何香凝美術館等,這些館的履歷是非一般的,還大多免門票;

類似華僑創意園,觀瀾版畫村,甘坑客家小鎮等驚豔過多少路過的遊客?這些文藝園區不僅詮釋著深圳改革開放新時代的象徵意義,也展現著歷史演進的鏡頭感;

所以,深圳並沒有淺薄到無歷史記憶、無文化沉澱、無名山大川。

只是在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喊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口號大步往前的深圳,不屑去談去表現而已。

而我們對文化的定義也應該要有所補充或改變,比如深圳展現出來那些鮮活的創新精神,效率速度,商業榜樣,自由意識,誰敢說這不是一種新時代的文化?

本文為“藏花度”原創,抄襲盜用必究。

原創不易,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還可以,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感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