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中國一年出口一億多個,這個產品會消亡嗎?

中國一年出口一億多個,這個產品會消亡嗎?

■文|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老外不會算數”是網上常見的段子,話說歐美人普遍心算和口算能力不行,一樣東西9。2元,你給他10。2元,他就不知道怎麼找給你一元,而是要把兩毛錢先給回你,再拿計算器算一算10-9。2等於多少。

其實據我的觀察,老外不熟悉這種湊整數的找錢方式,也許更多是出於習慣問題,尤其是餐飲界,有時涉及小費,他們會有所誤會。而且,很多國家的超市和商店其實都有湊整數的找錢方式,只不過有些人會,有些人不會而已。

不過老外的口算和心算能力差,絕對是真的。相比之下,中國人只要接受過義務教育,大多對九九乘法表熟記如流,絕對可以秒殺老外。

很多對中國基礎教育抱有迷思的人,通常都會拿這一點來印證中國基礎教育的強大,但他們並不明白基礎教育的實質是什麼。基礎教育所承擔的應該是正常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還有基本的邏輯思維與判斷力。許多人認識幾千個字,卻寫不出一段完整清晰的文字,恰恰就是因為邏輯思維和價值觀有問題,有些人學到了大學高等數學,但卻沒有任何判斷力可言。

基礎教育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運用工具的能力。比如查字典和詞典,運用計算機和網路。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時代,運用工具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就像再能認路的老司機也比不上手機GPS一樣。

九九乘法表在中國基礎教育中早已普及,還讓一些英國學校豔羨,這是事實。但世界上頂尖的數學乃至科研人才,基本來自歐美日,同樣也是事實。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基礎教育也許顯得很強,但卻存在著巨大的問題。

口算能力作為一種技能,也不是必需品,因為人類早已發明了計算器這個可以利用的工具。提供發明計算器的土壤,才是真正強大的基礎教育。再說得寬泛一點:能夠為一項項改變人類生活的偉大發明提供土壤,才是真正強大的基礎教育。

計算器的歷史

說起計算器,很多人會驕傲地告訴你:最早的計算工具誕生於中國,也就是籌策,又叫算籌。算籌多用竹子製成,或以木頭和獸骨為原料,大概270枚為一束,可放在布袋裡隨身攜帶。

算籌之後的另一個發明,直至今天仍被使用,它就是算盤。珠算確實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堪稱古代版計算器。

西方的計算工具在17世紀有較快發展,開始出現機械計算器的雛形。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納皮爾算籌”,Napier算籌由十根長條狀的木棍組成,每根木棍的表面雕刻著一位數字的乘法表,右邊第一根木棍是固定的,其餘木棍可以根據計算的需要進行拼合和調換位置。Napier算籌可以用加法和一位數乘法代替多位數乘法,也可以用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和減法代替多位數除法,從而大大簡化了數值計算過程。

1621年,英國數學家威廉·奧特雷德根據對數原理髮明瞭圓形計算尺,也稱對數計算尺。對數計算尺在兩個圓盤的邊緣標註對數刻度,然後讓它們相對轉動,就可以基於對數原理用加減運算來實現乘除運算。對數計算尺不僅能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運算,甚至可以計算三角函式、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它一直使用到袖珍電子計算器面世。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對數計算尺仍然是理工科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工程師身份的一種象徵。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明了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這款計算器有一些互相聯鎖的齒輪,一個轉過十位的齒輪會使另一個齒輪轉過一位,人們可以像撥電話號碼盤那樣把數字撥進去,計算結果就會出現在另一個視窗中,但是隻能做加減計算。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機械式計算工具,影響深遠。它改變的絕不僅僅是計算工具,帕斯卡更是從計算器的成功中得出結論:人的某些思維過程與機械過程沒有差別,因此可以設想用機械來模擬人的思維活動。

也正因此,許多人將帕斯卡視為“計算器之父”。

中國一年出口一億多個,這個產品會消亡嗎?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將帕斯卡的機器功能擴大至乘除運算。1673年,萊布尼茨研製了一臺能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器,稱為萊布尼茲四則運算器。值得一提的是,這臺機器在進行乘法運算時採用的“進位-加”方法,後來演化為現代計算機普遍使用的二進位制。

1804年,法國機械師約瑟夫·雅各發明瞭可程式設計織布機,透過讀取穿孔卡片上的編碼資訊來自動控制織布機的編織圖案,引發了紡織工業的一場革命。這款織布機當然不是計算工具,但它第一次使用了穿孔卡片這種輸入方式。這無疑是劃時代的發明,因為它解決了輸入資訊和控制操作的機械問題,為真正的機械計算工具奠定了基礎,這個發明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仍在廣泛運用。

19世紀初,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航海、工業和科研發展,複雜計算的需求越來越大,許多數學表都在那時誕生,如對數表和函式表等。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在劍橋大學求學期間,決心研製新的計算工具,用機器取代人工來計算這些實用價值很高的數學表。

1822年,巴貝奇開始研製差分機,專門用於航海和天文計算,歷時十年終於成功。這是最早採用暫存器來儲存資料的計算工具,給後世帶來巨大啟發。

1832年,巴貝奇開始進行分析機研究。構思了儲存裝置、運算裝置和控制裝置,可算是可程式設計計算機的設計藍圖。當然,這種設想在當時太過超前,巴貝奇直到去世也沒有完成。

但我們如今使用的電子計算器,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才出現。

電子計算器的發明與運用

如今我們使用的手持型電子計算器,其實可算是最初級的計算機。它一般由電源與開關、顯示器、鍵盤和內部電路等幾部分組成。最常見的機型,即算術型計算器,能進行加減乘除,以及乘方和開方等運算。此外,還有相對專業的科學型計算器,能進行指數、對數、三角函式和統計等方面的運算。再就是更高階的程式設計師計算器和統計計算器。像後面幾類供工程師、經濟學家或經濟領域專職人員使用的計算器,多半由卡西歐、夏普、惠普和德州儀器等幾家大品牌生產。

電子計算器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操作簡便,而且運算迅速準確,自從誕生後一直是辦公室和家庭必備工具之一。

幾個月前有一則新聞,指手持電子計算器發明人之一馬瑞曼在美國去世,享年86歲。馬瑞曼在德州儀器公司工作時,與另外兩位同事發明了手持計算器。當然,這個三人團隊里名氣最大的是基爾比,他發明了積體電路,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前幾年馬瑞曼曾在接受受訪時表示:“1965年末,我的上司基爾比提出計算器的構想,他把一些同事叫到他的辦公室,他說,我們要做出某種運算裝置,也許能取代計算尺,最好能像我手上的這本小書一樣小……我很傻,以為我們只是做個計算器,結果我們創造了電子革命。”

據載,他們在1967年9月已著手申請專利,之後再進行改進,於1974年正式申請專利。

惠普則聲稱,世界上第一臺手持科學計算器——比普通計算器更高階的產品,誕生於1972年。這款名為HP-35的計算器得名於35個按鍵。它問世後迅速替代了幾代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用的計算尺。

這款計算器也是惠普公司第一個結合積體電路和LED(發光二極體)的產品,承載著“將計算器縮小到可以裝進襯衣口袋”的夢想。當時,惠普創始人Bill Hewlett與同事們打賭,看看能否造出一款可放進襯衫口袋裡的計算器。結果,HP-35應運而生。儘管設計期間不被外界看好,但生產出來之後備受歡迎,以至於供不應求。它於1975年停產,三年時間賣出超出30萬臺。這款計算器除了四則運算以外,還可運算三角函式和指數函式。正因為功能相對強大加上便攜,HP-35成為第一款進入太空的行動式計算器,在美國的太空實驗室專案中成為了替代計算尺的太空計算工具。

電子計算器會消亡嗎

2018年有個資料,當年1-8月,中國電子計算器出口量同比下降5。2%。此外,2013年- 2016年,中國電子計算器出口量逐漸下降,2017年小幅回升,但2018年1-8月再次下降。

中國是電子計算器生產大國,而且出口量也十分巨大,2018年1-8月出口量為12935萬臺,算上國內產量,可謂天文數字。但在網路時代,這個數字只會下降。而且這也不是計算器第一次受到衝擊,電腦的普及已經讓電子計算器的銷量處於下滑通道。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80年代早期,這種電子計算器也被置入各種裝置,比如腕錶等。

中國一年出口一億多個,這個產品會消亡嗎?

有個數字更驚人。1986年,計算器仍然佔全球計算資訊通用硬體容量的41%。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降到了不到0。05%。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消亡”二字,認為電子計算器已經成為被時代淘汰的東西。

畢竟,如今我們要使用計算器已經越來越方便。早期我們用電腦軟體代替,後來用智慧手機代替。即使你需要的是複雜的科學型計算器和程式設計計算器,在手機上下載一個相關的APP也不太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當然會漠視電子計算器的存在。

但在現實生活中,電子計算器仍然是辦公和教育領域不可缺少的工具。且不說專業計算器,即使是功能最簡單的普通計算器,也仍然有穩定的未來。原因很簡單,電子計算器從誕生之初,它的大小和手持性,就特別符合人體工程學,也符合辦公環境。相比之下,手機固然隨身,但總不能把它當成純粹的計算器應付工作吧。

目前來看,市面上主流的計算器,還是以各大成熟品牌為主,這個十分成熟的市場確實有著固化的一面。

創辦於1946年的卡西歐,直至今日仍將電子計算器作為業務的重要一環,甚至不亞於數碼相機、電子樂器和腕錶等。卡西歐的計算器以小巧玲瓏、操控方便著稱。始於1912年的日本電子巨頭夏普,被稱作“世界液晶之父”,在辦公裝置領域可不是隻有傳真機等大型用具,電子計算器也是很重要的細分產品。一些對辦公用品有要求的人,會選擇佳能的電子計算器,雖然在佳能的產品序列中只算是一個很小的門類,但相當可靠。

惠普和德州儀器一直是這個領域的巨頭,而且產品涵蓋從普通計算器到專業科學計算器的不同範疇,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是極佳選擇。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電子計算器領域也一直產量巨大,雖然在高階市場上比不了惠普、德州儀器和卡西歐,但中低端市場的佔有率極高。

1988年始創的文具品牌得力,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綜合文具供應商之一,在辦公電子領域的銷量早已進入世界前列。晨光文具和三木文具同樣如此。三家在電子計算器的產量和出口上都十分驚人。

源自香港的信利,廣東的齊心,可算是第二梯隊。信利早年在香港本部,就有極大的出口量和三十年的計算器製造經驗。

在科技飛躍的時代,許多曾經改變人類世界的發明,都漸漸老去,甚至處於被淘汰的邊緣。但很多時候,它們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它們既有最初的石破天驚,也有之後的自我完善。它們的生命力與人類的創新,原本就是一場拉鋸戰。

當許多人沉迷於“中國的九九乘法口訣領先世界”、“中國的基礎教育最棒,老外連數都不會算”的時候,我們應該正視的是:真正優秀的基礎教育,不是不用計算器就能算數,而是提供創造電子計算器乃至那些改變人類世界之發明的土壤。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市井財經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