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王陽明在《傳習錄》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誠身,誠身之極便是至誠;《大學》工夫只是誠意,誠意之極便是至善:工夫總是一般。”

自古以來華夏文明都講究以誠待人,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做生意都是這個道理,不能以誠待人,就無法做到至善之人。

王陽明這句話說的是《中庸》裡講的是誠身,誠身做的極致就是至誠。《大學》裡的將的是誠意,誠意做到極致就是至善。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誠身和誠意,看起來好像不同,但是其實修身養性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在告誡人們要以誠待人。誠意,誠身,就是告訴我們要悲天憫人,還要做到自己誠實守信,相信別人。

孟子也說過:“存其心,養其性。”也是在告訴我們要保持赤子之心,修行自己的善心,要對人,對事保持一顆誠心。無論是王陽明還是孟子都在強調以誠待人的重要性。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唐太宗貞觀之治初年,有人上書請求李世民清除朝中的一些心術不正的臣子。

李世民說:“我所用的都是賢臣,你知道哪個是心術不正的臣子嗎?”

那人回答:“陛下可以假裝發怒,然後測試群臣,如果是在陛下發怒的情況下還有人敢於直言進諫就是正直之人。如果是害怕陛下發怒不敢直言進諫的就是諂媚之人。”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李世民說:“流水的清濁在於水源,我是發號施令的者,我就是水源,如果我自己偽裝而讓臣子忠臣,就相當於我這水源都是渾濁的,怎麼要求流水是清澈的呢?如果我是這樣,怎麼教化百姓。”

唐太宗李世民沒有采取那人的建議,因為他的方法雖然好,但是李世民不能採用。李世民這種做法就是在以誠待人,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別人才能真誠地對待你。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你連自己都虛偽的活著,或者是用一副假裝的面孔對待別人,那麼別人是能夠感受出來的。一個人是不是真誠的對待別人是可以察覺出來的,不要拿別人當傻子以為人家好騙。

李世民能夠成為一代賢君跟他的真誠也是分不開的,王陽明在傳習錄裡面也說要至誠至善的對待人對事才能成大事,立大本。

一件事能否成功取決於你的誠意有多大,你能否做到真誠,這才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是一位真誠的人,別人也會被你吸引來,瞭解你,相信你,跟隨你。

王陽明《傳習錄》:至誠才能至善,以誠待人方能成大事,立大本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來就是有一顆至善至誠之心的,孩子的心很單純,這也是為什麼從下培養孩子重要性的原因。

王陽明說誠意,誠身,我覺得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誠意,就是待人處事要以誠為主,做到真誠的人。誠意才是根本,做不到誠意,可能有第一次,但是第二次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了,漸漸地你也會別人疏遠。

第二就是誠身,王陽明思想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就是我們要求別人對待我我們的時候真心實意,可是我們自己對待別人的時候是否能夠做到呢?

誰都喜歡真誠的人,沒有欺騙,也沒有爾虞我詐,我們喜歡至誠至善的人,那我們自己是否是至誠至善的人,這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所謂的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暢遊文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