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三國時期,北魏為何一直都是最強大的!

魏國(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不論是從三足鼎立的雛形剛剛開始,一直到最後司馬氏篡政滅吳,一直想不通為何魏國內部經歷了幾次政事動盪,卻依然以一種巨無霸的形式凌駕於吳蜀兩國之上,直到最近重讀了諸葛亮傳,才發現了其中的根本原因,這首先要從兩個人說起。

徐庶自元直,原本名字叫單福,年輕時行俠仗義,習得一手好劍法,為人報仇殺了人結果被官府所抓。後來被朋友們救出來的單福放棄了仗劍走天涯的大俠夢,開始虛心求學,逐漸習得滿腹經綸,是最初跟隨

劉備

的智囊之一。

徐庶這個人是個大才,讀書時別人看不起他殺人犯的身份,他就對人家愈發尊敬有加,求學的態度十分謙恭。一個人從性格暴躁的遊俠到尊師敬道的學者,面對侮辱自己的人還能保持謙和,徐庶這份心境顯然就是一個可成大器的人。後來

曹操

破荊州,抓了徐庶老母,徐庶自覺方寸大亂,已經不能進靜下心來謀劃出策,便辭別了劉備,北附曹操。

三國時期,北魏為何一直都是最強大的!

另一個人是潁川石韜,字廣元,是諸葛亮,

龐統

和徐庶的密友,史書上記載不多,但我想就憑前三個人的才華和名聲,能和他們成為密友,自然才華應該不差多少,後來也和徐庶一同歸附曹操。

這兩個人和諸葛亮關係匪淺,諸葛亮也看重他們的才能,直到後來

諸葛亮北伐

中原,專門向俘虜問了下他倆的情況,得知倆人仕官都不高,才悵然感嘆道: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意思就是,曹魏的人才為何如此之多,這倆人的才能難道都不值得重用麼。

就這一句話,道盡了曹魏一直強勢的根本原因,從曹操時代就開始,唯才是舉,不論品德,不論出身,只要有才就重用,只要有能就提拔。這一制度也一直影響著曹魏後世的帝王和官員,曹家和夏侯家本來就是人才濟濟,曹仁,曹洪到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淵到夏侯尚,夏侯玄,還有出身平民或俘虜的五子良將到後期背景平凡的鄧艾,杜預等等,魏國在人才的選拔這一方面遠遠超越了吳蜀兩國。

蜀國本來就地處偏僻,人心難附,再加上劉備夷陵之戰死的死降的降,早已凋零大半,以至於後期執政的蔣琬,費禕,都是劉備留下來的人才,就一個姜維,是劉備死後唯一自己提拔起來的大將。吳國一直採取門閥制,子承父爵,子帶父兵,這些公子哥仗著先輩們出生入死換來的榮耀卻難以有大的建樹,自從陸遜死後,人才徹底凋零,不論是諸葛恪還是孫峻,都是世家大族留下的紙上談兵之輩。唯有一個延續國祚的陸抗,也是難以得到信任,自嘆力不能及。

三國時期,北魏為何一直都是最強大的!

三國興衰,其實國力的影響並不是主要因素,歷史上以小搏大的例子不在少數,諸葛亮在世時照樣把軍事奇才司馬懿打的堅守不出,畏蜀如畏虎。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匱乏,魏國不論誰當政,從未聽過宦官干政的醜聞,就算是位列《佞幸傳》的秦朗,都能帶兵打敗十萬鮮卑鐵騎,對比劉禪,孫皓,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所以說,諸葛亮這一句話,便是已經看透了三國的成敗,當然,人才再多,也得有一個可以用人的君主,能夠馭才的領導,要不,司馬懿就是例子。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佔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 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