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為什麼有人會著迷於性虐戀?這要從精神發育與性心理發育兩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人心理發育的八個階段與特徵

人的心理發育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

其中,大腦的充分發育是心理發育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心理發育對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影響極大,它是指個人心理功能(包括感知覺、情感、思維、言語、行為等)的成熟,以及個人心理特徵的基本定型,整個全過程分為8個階段。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心理發育,以及認知功能是趨於成熟的,所以如今人們所指的心理發育,一般是指兒童和少年階段(18歲以前)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研究,人類心理發育總共有八個階段:

第一、

乳兒期心理發育

母嬰關係是人類幼崽與外部世界最先建立的關係,這段關係的親密和諧與否,對一個人以後的心理發育有極大的影響,尤其特別影響人際關係以及基本態度,即對人信任還是懷疑。

第二、

嬰兒期心理發育

如果環境孤寂,嬰兒將不易在詞與事物之間建立起等量的概念聯絡,甚至會引起言語發育的延遲。而且如果教育方式不適當,很容易引發嬰兒的不良情緒反應,會導致發生如嫉妒、害羞、暴怒、怕暗、怕雷聲、怕動物等負面影響。

第三、

幼兒期心理發育

3歲左右,嬰兒就會對性別有所認識,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性別區分和引導非常重要。

但如果環境條件和教養方式不當,極其容易在這一階段引發行為和情緒上的障礙,臨床表現為偏食、夜驚、遺尿、膽小、害羞、敏感等。而這一時期的所有情緒障礙,都會在潛意識裡改變幼兒對性的認識以及性心理發育,也為後來的性虐戀埋下了伏筆。

第四、

學齡初期心理發育

這一時期,孩子的個人氣質開始顯露,比如急性子還是慢性子,內向還是外向。性格特徵開始顯露,如勤勉或懶惰、勇敢還是膽怯。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這一時期,孩子雖然有自制力,但是總體而言,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很薄弱,如果在不良環境影響和錯誤教養方式作用下,就很容易染上說謊、逃學、說痞話、打架等不良行為。

第五、

少年期心理發育

這一時期,孩子的思維活動進入抽象邏輯思維的階段,也是他們進行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以及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時期。所以很容易將粗暴當成勇敢,把輕浮當成時髦。

第六、

青春期(12~18歲)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這一時期,青少年內心的主要任務是在公眾眼中建立一個新的自我形象,尤其在意他在社會集體中所處的位置。

內在與外在形象的混亂搶佔,導致孩子在這一時期的角色發生了混亂。有些男生在這一時期容易出現男扮女裝等怪異現象,所以一定要加以合理引導。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第六、

成年早期(18~25歲)

親密與孤獨之間的衝突 這一時期最大的特徵在於,只有一個對自己有正確和獨立理解的青少年,才可能與其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社交關係。也

只有具有牢固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同一性不強,同時又受到他人影響改變了對身體和情感的認識,極其容易發生性取向變異和偏移,從而導致性虐快感等不良體驗。

第七、

成年期(25~65歲)

生育與自我專注的衝突一個人在順利度過自我同一性時期後,就與正常人的性取向、生活志向沒有區別了。

很容易在以後的歲月中過上幸福正常的生活,併產生生育感和需求,開始生兒育女,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反之,自我統一性差甚至出現性取向偏差,如性虐快感的人,往往沒有生育感。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正是由於沒有生育感,所以會出現人格貧乏和情感發育的停滯,變成一個只關注自我的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不主動關心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而成年人之間的性,由於原本就存在問題,此刻為了完全滿足自己的利益,開始變得變本加厲,超出常規要求,出現性虐喜好。

因此,性虐喜好的出現,往往是情感貧瘠,人格貧乏,心理發育不健全,停滯發育的病態表現。

第八、

成熟期(65歲開始):個體自我調整與絕望之間的衝突

由於自身體力、心智和健康狀況每況愈下,進入老年階段的人們必須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一調整過程,就被稱為自我調整。而這種自我調整,其心理基礎是因為年老而帶來的絕望感,這種絕望感促使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進而發生心理衝突。

常見的現象是,當老人們回顧一生時,內心一方面感到充實而自然,會在一種自然狀態下的與世告別,但也可能會懷著不甘心或對生活的絕望感走向死亡。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根據埃裡克森的研究結論,他認為,人這種自我調整,其實就是一種對自我的接受和承認現實的規程,是人進入超脫階段的一種智慧表現。

有鑑於此,假如個體的自我調整結果是積極效果大於絕望感受,顯然,他會獲得智慧、超脫的心理品質,會以超然態度面對生活和即將來臨的死亡。

埃裡克森認為,與其研究一個人為什麼會對性虐待有快感或上癮,不如從更為寬廣的範圍內看待人的人格與心理發展問題。

在個體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都會面臨一些核心問題,而解決核心問題之後產生的人格特質中,均包括積極與消極兩個完全相反方向的品質。

心理學研究:有的人之所以著迷於這種虐戀,是因為心理發育不健全

如果一個人在各個階段的自我調整,都保持和呈現為積極向上的品質,那麼,這個人就算是完成了本階段的人格和心理發育任務,並逐漸實現健全的人格。

而相反,如果每個階段的自我調整都沒有抵達正向,全部趨向於負面,那麼個體不僅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危機和問題,諸如性虐待等,還會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Weinstein, N。, Przybylski, A。 K。, & Ryan, R。 M。 (2012)。 The index of autonomous functioning: Development of a scale of human autonom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4), 397-413。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