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炎黃塑像

黃帝在傳說中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居五帝之首。黃帝在古代也寫作“皇帝”,意思是“皇天上帝”。“帝”在古漢語中指的就是上帝。“皇”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象火炬光焰上騰的樣子,應是“煌”的本字。“皇”用“帝”前,形容“帝”的光輝偉大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

傳說中的黃帝實際上並非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延續了將近千年之久的部落及其首領的統稱,如古本《竹書紀年》就說黃帝至禹大約為 30 世,有學者據此推算黃帝 10 世 1520 年,顓頊 9世 350 年,帝嚳、摯和堯 10 世 400 年。

當然,這些記載和推算也不一定準確,但至少反映了這幾個“帝”都不是某個具體的人的史實。

古人多把黃帝當作一個偉大君王,還在傳說中賦予他光怪陸離的神話色彩。譬如他的出生,今本《竹書紀年》就說他的母親叫附寶,有一天晚上,附寶看見一道電光繞著北斗樞星旋轉,但轉眼間那顆樞星就掉落下去,附寶由此感應而孕,25 個月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黃帝。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神靈,還在襁褓中時便能說話,成年以後更是無所不通。

古代文獻對黃帝有多種稱謂,如黃精之君、中央之帝、黃帝氏、軒轅氏、帝軒、黃軒、軒黃等。這些稱謂大都與其活動地域有關,應該是不同黃帝、不同黃帝支系以及後世以黃帝自居的冒牌黃帝留下的名號。

黃帝最初作為一個氏族孕育在少典氏和有蟜氏聯姻後的部落中,公孫是其姓氏。

黃帝和炎帝是胞親氏族,炎帝出現的時間要早於黃帝。黃帝部族誕生於姬水流域,炎帝部族則誕生於姜水流域。 故此,黃帝還以姬為姓,而炎帝以姜為姓。姬姓的本源地大約在汾河下游的晉西南附近 ,姜水在以寶雞為中心的渭河上游一帶。 渭河匯入黃河之處,正是華夏文明濫觴和發展的核心地帶 —關中、晉西南和豫西所在的黃河三角洲。

關於黃帝的這些文獻記載在考古學上也找到了相應的證據。考古學工作者普遍認定仰韶文化就是炎黃族群的遺存。這是一支分佈在甘肅、陝西、山西和河南等黃河中游流域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5000 年至前 2800 年之間 ,因 1921 年首次發現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仰韶文化博物館

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彙集的關中、豫西和晉南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仰韶文化後來被稱為仰韶時代,分為若干型別,其中分佈地域最廣、影響最大的是半坡文化和西陰文化。半坡文化是炎帝部族的遺存,西陰文化及其源頭東莊型別是黃帝部族的遺存。

半坡文化起源於渭河上游,以西安半坡、寶雞北首嶺和臨潼姜寨等遺址為核心向外輻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4800 ~前 4000 年之間。

西陰文化起源於晉南、豫西地區,由當地的東莊型別接受西部半坡文化的部分先進因素而形成。時間大約為公元前 4000 ~前 3300 年。因1926 年中國考古學先驅李濟首先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現該類文化遺存而得名。

也有不少學者因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古城南的廟底溝遺址發現的西陰文化遺存更為典型而稱之為“廟底溝型別”或“廟底溝文化”。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廟底溝遺址一隅

廟底溝遺址總面積24 萬平方米,是一處仰韶時代和龍山文化早期遺址,與山西平陸隔黃河相望,距離西陰遺址僅幾十公里。

考慮到西陰遺址是中國考古學家第一次獨立主持田野考古工作的成果,面積達到了 30 萬平方米 13,並且,西陰遺址在 1994 年再次發掘時獲得了一批豐富的遺存,使其具有了作為標尺的前提 ,故本書接受一些學者的意見,使用西陰文化這個名稱,後面所引用有關廟底溝文化的文章和著作,一律以“西陰文化”相代,不再特意說明。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夏縣西陰村李濟紀念館

東莊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南部的黃河岸邊,遺址面積 5 萬平方米,屬於仰韶早期遺址。東莊型別是晉南當地仰韶早期文化 —棗園文化翼城北橄遺存與沿渭河、黃河東進的半坡文化融合的產物,是西陰文化的前身。

從考古學上觀察到的這種文化融合現象,正可解釋《國語·晉語》所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這一現象,而半坡文化和西陰文化的起源和古文獻中關於炎、黃的記載,在時間、人物和地望上也趨向一致。

典型的西陰文化遺址主要集中於晉南盆地、豫西靈寶盆地和關中盆地等地理單元中,還有少量遺址分佈於這三片盆地的外緣。但從整體來看,大都屬於晉陝盆地帶。

西陰文化從這一地區逐次向外擴充套件,在和沿途各地土著文化碰撞、糾葛的過程中,促使這些地區原來的文化面貌和性質發生變化 :往東使鄭洛地區變為閻村型別;往北使晉中和內蒙古中南部變為白泥窯子型別(或稱王墓山型別);往東北使冀中和冀西北一帶變為釣魚臺型別;往西使關中地域變為泉護型別,並漸次蔓延至甘青地區;往南使豫西南、鄂西北地區變為八里崗型別。這些不同地域的西陰文化型別實際隱含著黃帝是一個分支繁茂、實力強大的部族的史實,折射著《史記·五帝本紀》所謂“黃帝二十五子”所包含的歷史因子。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黃帝二十五子”中的“子”在這裡不是兒子、孩子的意思,而是黃帝族群下轄的若干部族或部族首領的官位、爵位,正如《禮記·王制篇》說周:”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所以,黃帝生子“二十五”人如果從字面解釋的話完全可以理解為,從黃帝族群中衍生出來二十五個部族,而這二十五個的部族首領統稱為象徵某種爵位或官位的“子”。

——摘自

李琳之:《前中國時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華夏大地場景》

,因閱讀流暢需要,刪去了註釋部分。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商務印書館,2021年9月

本書利用最新考古學研究成果,並輔之以文獻學、民俗學、人類學、地理學、生物學等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揭開了半坡、後崗一期、西陰、大汶口、紅山、凌家灘、良渚、屈家嶺和龍山等諸多考古學文化族屬之謎,梳理出了公元前4000~前2300年華夏、東夷和南蠻三大集團成長、發展、壯大,以及相互之間交往、衝突和融合的發展脈絡,揭示了炎、黃、蚩尤及其之後顓頊至帝堯各族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首次系統地還原了早期中國誕生之前這1700年中國大地上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還原了中華文明濫觴、形成和發展的璀璨歷程。

作者簡介

李琳之,歷史學者,出版有《中華祖脈》《家國往事》《祖先,祖先》等十餘部著作。其中,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前中國時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華夏大地場景》《元中國時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華夏大地場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歷史視野下的早中國時代》三部著作,構成了其從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個完整的上古史體系,是國內外第一套用考古學結合文獻學揭示出黃帝至周初歷史發展脈絡的系列圖書。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2022年6月出版後,先後入選了

長安街讀書會2022年6月第5期好書、百道網2022年7月好書、中國出版集團2022年第4期好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網“社科好書”、今日頭條好書等推薦榜單。

史前中國真的存在過炎黃時代嗎?讓考古學為你揭示真相

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2年6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