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好運氣。

——少兒守護人

前段時間,四川一女子因為和老公鬧矛盾,開車載著兩個孩子去追老公坐的車,可謂一路狂奔,嚇得後座的兩個孩子哇哇大哭,女兒一直喊:“媽媽,開慢點。”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可女子置若罔聞,一意孤行,老公因為擔心她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中途下車,孩子也提示她:“爸爸已經下車了”,她依舊選擇撞前一輛車子。

最後導致翻車,所幸孩子都繫著安全帶,並未造成傷亡。

孩子經歷這麼驚心動魄的一遭,心裡或多或少會有所牴觸,媽媽情緒失控的不理智做法,給他們都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或許成年後也難以忘懷,常常噩夢相隨。

父母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嚴重的陰影,這樣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甚至終生,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

如果父母情緒穩定,孩子內心安穩、性格不偏執、人格健全,也會更自信、大方,不會敏感多疑,心界開闊,眼光自然長遠,不會居於一隅,格局也就會隨之變大。

1. 孩子的叛逆原點,是家長的情緒

《蠟筆小新》中的美伢,脾氣差,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件小事就能讓她大發雷霆,小新在這樣緊張情緒的籠罩下,他的行為也相對應的比較乖張。

一言不合就和媽媽對著幹,很叛逆,媽媽對他很憤怒,卻也無可奈何。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美伢稍微懂得控制一下情緒,是可以化解小新的叛逆點的。

他雖然叛逆乖張,但他也是一個5歲小孩,如果從媽媽那裡得到溫柔的情緒,自己也會用溫柔的行為迴應媽媽。

他看似“不懂事”,卻很暖心,這點從溫柔的娜娜子和他相處就可以看出。

他和娜娜子在一起的時候,乖巧、不惹事,事事都為娜娜子考慮,不做讓娜娜子難過的事情。

除了他“喜歡”娜娜子以外,更多的是,娜娜子對他很溫柔。

其實孩子很會體察大人的情緒,從中獲取情緒密碼,以此來判斷如何來做出“回聲”。

正如《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學業不前的導火線。”

因此,你給孩子怎樣的情緒傳達,孩子就給出怎樣的行為反饋。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成熟穩重,成績優異,寵愛愛“妹妹”,妥妥別人家的孩子。

小時候,有一個很疼愛的妹妹,喜歡吃核桃,所以凌霄常常喂她,不想發生意外,核桃卡在妹妹的氣管上,出不來,窒息而死。

由於媽媽出去打麻將,將兄妹倆鎖在家裡,凌霄當時打不開門,只能向鄰居求救,但那天雷雨交加,求救聲被雨聲、雷聲所淹沒,導致妹妹錯過施救的最佳時機。

媽媽為此很自責,心裡過不去那個坎兒,不知道該如何補救,只能選擇和爸爸爭吵發洩,性格也越發的敏感、暴躁,無心的話語,都能引發無休的爭吵。

情緒失控的時候,直接將女兒的死,怪罪到凌霄身上,導致凌霄初期的“叛逆”,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但在家裡卻懂事讓人心疼。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李尖尖為了歡迎他們,將核桃當禮物送給他,他卻直接把核桃給打翻在地。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凌霄小時候行為的怪異和“叛逆”,和媽媽無端的壞情緒有關,妹妹沒死之前,凌霄爸爸表示他性格開朗、話多,不像現在,整個人話沒幾句,孤僻。

父母的爭吵、情緒暴力,讓凌霄感到不安,小小年紀的他,不知道如何分辨哪些好、哪些壞,只能被迫全盤接收。

《原生家庭》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對情緒資訊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會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吸收。

我們總是埋怨孩子如何叛逆、乖張、不服管教,卻不知道,孩子的行為是和父母的情緒有關。

孩子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和隱形“情緒垃圾桶”,父母所有的不滿、焦躁、憂慮懂統統倒向孩子,孩子沒有分辨和過濾能力,弱小的他們只能全部接收。

孩子接收的情緒“垃圾”無法得到宣洩,只能透過“叛逆”的行為,將心中的不滿表達出來,讓你看到他的不滿。

2. 有格局的家長,不會用情緒驅動孩子

此前,一個母親用鐵棍打死親生女兒的新聞引發全網的熱議,讓人憤怒,也讓人痛心。

成年人的歇斯底里,是捅向孩子的“兇器”

經過了解,原來她嫌棄女兒吃飯慢,所以不斷的催促,但女兒依舊很慢,她看到女兒沒有改變,憤怒點不斷飆升,以致最後情緒沸點爆發,親手用鐵棍將女兒打死。

這樣一個用情緒暴力驅動孩子的成年人,作為一個成年人,她掌控不住自己的情緒,做為媽媽,她更是不合格。

她一時的情緒暴力,就導致孩子稚嫩的生命隕落。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所說:“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性格溫柔、不因為一件小事就大發雷霆的父母,這樣的父母才能讓孩子。

《好媽媽,不吼不叫》一書中,媽媽帶菲兒出去吃飯,途中媽媽去洗手間,隔壁桌的吵鬧聲把菲兒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由於太專注,所以不小心將桌子上的杯子打翻,水弄得一地。

正巧這個時候,媽媽回來了,她正緊張的等待著媽媽的“裁決”,以為媽媽會像隔壁桌一樣,對她又吼又叫,結果媽媽只是溫柔的讓她把杯子撿起,和她一起收拾桌子。

菲兒媽媽的溫柔,撫慰了菲兒內心的緊張、不安,讓她感到放鬆,知道原來犯錯誤並不是就直接被宣佈 “死刑”,還可以被拯救。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孩子是父母情緒的接受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拯救的良藥就是媽媽溫柔的情緒撫慰和智慧的寬懷以待。

有格局的家長,不會用情緒驅動孩子,會用智慧驅動孩子,因為只有情緒沒有智慧,顯得魯莽而徒勞。

你的情緒決定你的格局,更決定孩子的格局。

3. 如何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高爾基說:“哪怕學會一點點小小的剋制,都會讓人逐漸變得強而有力”。

父母的情緒失控,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陰影,因此和孩子相處時,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家庭的 、內心的安穩,更是將來內心的陽光和樂觀品質。

那麼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1) 和孩子相處淡然,保持適度的情緒界限感

和孩子在相處過程中,需要持以淡然的態度,保持適度的情緒界限感,不急切,也不漠然。

急切意味著把重心和關注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就會被放大,從而不由自主的追求完美,一點點錯誤就會讓自己血壓飆升,情緒急躁,把控不好情緒的臨界點,容易失控。

漠然意味著放任,孩子的什麼事情都激不起內心的水花,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忽視、冷漠。

也意味著孩子會不知所謂的踩自己的“雷點”,自己雖然很憤怒,但是也不想去管制,最後忍無可忍,一併爆發,孩子顯然接收不了這樣突兀的情緒崩潰。

所以淡然最好,既不過分苛刻,也不過分放任,和孩子保持了適度的界限感,完成了彼此間的情緒分離,雖各自獨立,卻不分割。

(2) 用數字法和孩子建立情緒“密碼”

大學的心理學老師熊文琴,在和兒子相處過程中,運用數字法來建立彼此間的情緒“密碼”,讓對方知道彼此的情緒臨界點到哪裡了。

分別是用數字1-10來看對方的情緒臨界點在哪個階段,在1—4的時候,表示一般,4—6的時候,表示在生氣的邊緣,7—9的時候,表示已經很生氣,10的時候,表示已經崩潰,不能好好說話。

一次她兒子犯錯,讓她很生氣,所以和兒子溝通交流時,火氣很大,沒辦法很好的控制,說話帶著情緒,語氣比較著急。

兒子從語氣和深情中覺察出媽媽情緒不妙,立刻問:“媽媽,你的情緒到哪兒了?”

媽媽氣急敗壞的說:“已經到7了!”

事後她給我們上課時,說起這件事,讓我們覺得有趣,但更多的是佩服她當時的理智,以及背後的睿智,因為人在情緒崩潰的時候,情緒是很難得到控制的。

她這樣的方法,既避免了和孩子相處時,自己莫名的情緒失控,讓孩子感到很懵,影響親子關係。

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犯的錯,讓媽媽生氣到什麼程度,以破解下一次的錯誤僵局,從而更好的改善自己的行為。

(3) 有共情心理,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根源

小時候的我們渴望大人能理解我們的情緒,但是長大後成為父母的我們也成了當初的父母。

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粗暴的認為孩子應該這樣做、那樣做,卻不想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長出叛逆的觸角,讓我們憤怒、生氣、暴躁。

因此,在孩子產生叛逆的情緒觸角的時候,先冷靜一下,想想孩子行為背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裡,是自己的忽視、無意識的情緒傳遞還是其他原因。

這樣和孩子產生情緒共鳴,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他,他自然也會站在你的角度來理解,因為共鳴是相互的。

一旦父母讓情緒佔了上風,那些傷人的語言、打罵,最後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作為父母,作為一個能掌控情緒的成年人,請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肆虐,讓它成為傷害孩子的劍刃。

因為你一時的失控,會把孩子推向情緒的黑洞,再多的溫柔,也無法撫慰曾經的傷痛。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父母,比給孩子更多財富更讓他覺得可親。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好運氣。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監製:鄧東

主編:劉子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