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個人沒有朋友,親情也淡薄,不是生性涼薄,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

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離不開分寸感。

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些人喜歡拿自己的喜好去定義和指點他人,似乎自己才是真理,若是他人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是異類。

雖然每個人都有權利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以己度人,不僅會讓自己錯過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也會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人的表面,我們想到的也只不過是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人性,其實想要真正地瞭解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更要學會換位思考,以開放,寬容的姿態去跟對方相處,而不是以狹隘和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對方。

每一種性格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並不能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不符合大眾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大眾的也未必就是對的。

害怕孤獨,喜群居是大多數人的共性,但並不是必然。

當一個人學會了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感悟人生,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樂趣,那也是一種極好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認為朋友是必需品,親情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一個正常人就應該有很多朋友,被親情包圍,事實上,這隻能說是大多數人的美好遠景。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只不過在成長的過中遇見很多人,跟許多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關係,產生了情感羈絆,便產生了對方是自己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錯覺,事實上,再親的人都是生命中的過客,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

朋友若是專注於各自的事情,長時間不聯絡,就會慢慢地走散。

親人也不例外,兄弟姐妹長大以後,都會有各自的人生,各自的煩惱,各自的追求,各自的家庭。慢慢地,親人也成了親戚。

所以,一個人沒有朋友,親情也單薄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但是事出必有因,任何事的形成都是有跡可循的。

有人說這樣的人生性涼薄,認為這樣的人本性自私,冷血,不值得深交。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只要你願意去了解,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一個人沒有朋友,親情也淡薄,不是生性涼薄,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

1:原生家庭的影響,導致對周圍的人缺乏信任感

關於原生家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輩子的傷痛,不幸福的童年則需要花一輩子去治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愛之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幸福的,對有些人來說只是奢望。

有些父母對待子女往往帶著自己的偏見和個人情緒,這也就註定了子女難以從原生家庭中得到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尚未形成三觀之前,子女都會模仿父母,都會從父母那裡感受這個世界對自己的善意,但是,人是有自我意識的,長大以後,就會發現由於原生家庭沒有給到自己愛,以至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去面對和這個世界。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不得不學會保護自己,而最安全,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拒絕他人的靠近,也不親近他人,這樣就不會對他人產生依賴和奢望,也就不會受到傷害,也不會失望。

有人說,原生家庭對你不好,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在有些人看來,有這樣的想法的人過於偏激,事實上,這不是偏激,而是創傷後遺症的一種。

他們只是覺得自己承受不起被自己相信的人傷害,也不想失望。

但是,在人情社會里面,指望多了,多半是要失望的,畢竟人性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不隨便與他人深交,跟親人之間保持分寸感,也是一種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

一個人沒有朋友,親情也淡薄,不是生性涼薄,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

2:看清人性,明白任何關係的維持都離不開利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離不開利益,親人也不例外。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親情的冷淡,當你什麼都有了的時候,也會發現親情的熱情”。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朋友之間,正所謂:“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逐利是人的本性,就算是親人之間,如若完全無利可圖,只剩下累贅,時間久了,也會生厭,甚至反目成仇,“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這麼個理。

有些人經歷過,看清了現實,讀懂了人性,不想再費心費力去經營虛偽的關係,寧願做一個享受孤獨和清淨生活的自在人,就會拒絕朋友吃喝玩的邀約,慢慢地,跟朋友也就會疏遠。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往往被誤解為高傲,看不起人。

其實他們只是不想在工作以外的關係裡面再去經營和維持利益關係。

朋友就算不談物質,也要談情緒價值,若是你不懂他,或者他不懂你,又怎能成為朋友?這也是利益的一種。

而親人之間,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就可以不談利益,其實也談,只不過很多時候以親情來掩蓋和利用,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自己對親情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而那些親情單薄的人不過是不想對親情有期待,不想對親情產生情感依賴。

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不是在利益關係裡面來去自如,而是捨得放下。

他們看清了現實,讀懂了人性,不是被動被朋友和親情拋棄,而是主動和朋友,和親情保持必要的距離和分寸感,過好自己的人生,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一個人沒有朋友,親情也淡薄,不是生性涼薄,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

3:明白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面對它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納,享受

曾經有個讀者跟我說她很害怕孤獨,所以每談一段戀愛,都會因為過分依賴對方而導致分手。

害怕孤獨的人,一旦心裡面對一個人產生了信任感,就會很容易對對方產生依存感,認為只要對方在,自己才會獲得安全感。

事實上,人之所以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內在匱乏,只有豐富自己的內在,認可自己,敢於面對孤獨,才能真正地擁有屬於自己的安全感。

否則,就算他人給你再多的安全感,都不過是暫時的,一旦對方要回了,不再愛你了,那你就會再次陷入對孤獨的恐懼裡面,更加容易對他人產生依賴,一次又一次地消耗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愛而不得。

這樣的人,往往很容易相信他人,看似有很多朋友,實際上內心深處孤獨無比。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熱鬧是一群人的孤單,而孤單是一群人裡面的熱鬧”。

當你內心充盈的時候,就算沒有朋友,親情也單薄,那你的靈魂也是熱鬧的。

當你內心匱乏的時候,就算朋友成群,那你的靈魂深處也是孤獨的。

人,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意識,在加上成長經歷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也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有人跟我們不一樣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有沒有朋友,親情是否淡薄,都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必因此對他人戴著有色眼鏡。

人與人之間,保持分寸感,不對他人過分指點,苛責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而消滅成見,打破隔閡最好的方式就是換位思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