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木泰華:中國是甘薯生產大國,但非甘薯加工強國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中國甘薯的年產量超過全球總產量一半,但並非甘薯加工強國。9月16日,在開封市舉行的2022中國(通許)酸辣粉行業大會上,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甘薯澱粉分會會長木泰華對國內甘薯產業現狀的總結判斷。他認為,國內甘薯產業從初級農產品起始的大迭代,正在迎來一個新的開始。而科技支撐是產業變革的關鍵所在。

木泰華:中國是甘薯生產大國,但非甘薯加工強國

在當日會議上,木泰華以遠端連線的方式發表了“以健康理念引領我國甘薯產業發展”主題演講。他稱,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今年釋出的資料,中國的甘薯年產量約0。49億噸,佔世界甘薯總產量約54。97%,居世界首位。但也應看到,我國的甘薯產業鏈的發展狀況仍較為初級,它多以基礎農產品形態進入消費市場。其中,甘薯類粗加工產品為甘薯澱粉、粉絲、粉條、粉餅、全粉等,相對深加工甘薯類產品是近幾年出現的一些甘薯休閒食品或主食類產品。與甘薯加工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或不在同一競爭維度。

與此同時,木泰華認為,國內的甘薯澱粉加工產業能耗高、出粉率低、排廢量大,對環境不夠友好。甘薯澱粉加工後產生的薯漿及薯渣,富含蛋白、膳食纖維等營養與功能成分,是被當作廢料排放,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事實上,甘薯是全球公認的全營養食品,全身是寶。它既可糧菜兼用、主副共食,也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據中國營養學會修訂併發布的“202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國民每天攝入薯類50~100克甘薯。莖葉和塊根菌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元素、維生素多酚等營養與功能成分。

“科技是推動甘薯產業變革的背後推動動力。”木泰華介紹,當前,國內相關科研機構對甘薯技術深加工技術有了諸多新的突破。比如,在加工澱粉後產生的薯漿、薯渣,可提取到甘薯蛋白和膳食纖維,這是打響甘薯類主食及休閒食品的好原料和價值賣點;比如,在薯渣中提取纖維素奈米晶可應用到骨組織工程支架中;比如,花青素高含量植物並非只有黑枸杞,又便宜又好吃的紫甘薯也是。新技術在紫甘薯提取的花青素,純度可達90%以上,能廣泛應用於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當中。

河南是甘薯產業大省,在國內位居前列。木泰華認為,酸辣粉是甘薯產業晉級深加工領域的重要抓手之一,是近年國內消費者追崇的新型甘薯類主食之一。此次在開封舉行的2022中國(通許)酸辣粉行業大會,正逢其時,希望以此活動為新的起點,引領河南甘薯全產業鏈迭代升級,賦予普通甘薯更大升值空間,將酸辣粉產業發展成為中國食品製造一張新名片。

責編:劉安琪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