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本文基於A-STEM,對“聲音的特性”進行教學設計。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藝術)為情境提出問題,應用手機軟體Phyphox(技術),設計兩則實驗:看見聲音、定量研究聲音(工程和數學),探究聲音的3個特性(科學)。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教學設計

筆者學習小提琴8年有餘,深知藝術欣賞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理科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聲音的特性”為例,給課堂帶來藝術的美感、藝術的思考。教學設計中包括設定情境、工程設計、科學探究、數學分析和合作交流幾個核心要素。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聲”臨其境,設定問題

播放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的文藝匯演上,小提琴大師呂思清演奏的中國名曲《梁祝》,傳播中國藝術文化,如圖1。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圖1 小提琴《梁祝》

之後教師用自己的小提琴演奏出一個八度中的所有音,並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用物理知識去分析《梁祝》?

設計意圖:以藝術情境設定問題,講述中國已逐漸走進世界舞臺中心的真實事例,根植學生民族情懷,築牢民族自信心。教師的小提 琴走進教室,利用教師特長感染學生。

工程設計,看見聲音

(1)實驗原理介紹。

利用放大法把揚聲器鼓膜的振動放大,利用轉換法透過六稜鏡轉動將振動轉換成鐳射運動軌跡。

(2)裝置介紹。

整個實驗儀器手工製作,實驗設計思路參考了文獻,在其基礎上把發音體音叉換成手機模擬聲音,由喇叭進行放大,好處在於頻率可調。揚聲器是從廢舊擴音器中拆除的,用帶有USB供電口的音響線給揚聲器供電,如圖2。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圖2 USB供電線

喇叭口用氣球膜緊緊包裹並在表面貼上圓形小鏡子。用PVC板固定住鐳射筆並調整好角度。六稜柱是用整塊PVC板裁剪成六塊長15cm,寬10cm,厚5mm的長方形板而制,如圖3。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將整塊鏡子用金剛刀裁剪出六塊長13cm,寬8cm的小長方形玻璃,貼在剛才的長方形板上製成六稜鏡,放在轉檯上面。

教師活動:接通電源,用手機軟體SoundGener-ator模擬出69Hz(考慮到喇叭的頻率上限和共振,實驗得出69Hz效果最明顯)的單音,開啟鐳射筆照射在喇叭的圓形小鏡子上,再反射到六稜柱的長方形鏡子上(這一步不要轉動六稜柱),先讓學生看見原地振動的光點。接著勻速轉動六稜柱,就會出現一道光波,讓學生切實看到聲音是一道波,如圖4。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圖4 轉動六稜柱後的光波

設計意圖:透過闡述工程製作的流程及遇到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自己動手的慾望。透過用鐳射顯示聲音的方法,增加課堂的視聽效果,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的神奇,初步學習物理的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極大的興趣。

科學探究,數學分析

教師活動:用手機軟體Phyphox分別模擬出200Hz、400Hz的單音,先讓學生聽並區分音調高低,再用另外一部手機的Phyphox測出兩個單音,並將結果投影到大螢幕,如圖5,第1幅是200Hz的波形,第2幅是400Hz。向學生介紹週期的概念,引導學生分別找出兩個波形的週期:5ms、2。5ms,從而得到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的結論。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圖5 200Hz、400Hz單音的波形圖

設計意圖:藉助資訊科技手段,引導學生從定性認識振動過渡到定量認識,更好地用資料理解頻率。引導學生從觀察現象、蒐集資料到最後的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拓展工程

在控制變數法思想的指引下,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此儀器可以繼續探究響度和音色。具體操作是:控制音調不變改變音量大小探究響度與振幅關係,如圖6;用不同樂器產生相同單音探究音色與聲音的關係,如圖7。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思考試驗方案,實現知識遷移,形成科學思維及嚴謹的物理態度。同時一器多用,實現儀器的價值最大化。

物理解釋藝術,文理深度融合

介紹《梁祝》是上海音樂學院為建國10週年的獻禮作品。《梁祝》以越劇唱腔為素材,描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悽美的愛情故事。

播放呂思清版本《梁祝》,1′17″時小提琴開始獨奏代表祝英臺的聲音,2′時低音部奏出同樣的旋律代表梁山伯的聲音。所有音相同但頻率降為一半,一個八度,證明頻率低,音調低。

16′20″英臺哭墳章節,祝英臺得知梁山伯鬱鬱而終,悲痛欲絕,哭聲震天動地。此時整個樂團和小提琴獨奏的響度巨大,應用 Audacity軟體分析,在16′振幅最大。說明了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14′15″樓臺會章節,梁山伯來到亭臺與祝英臺約定來世再見,同樣悲傷、無奈的旋律卻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唱一和地獨奏出來。證明發聲體自身的材料和結構決定著音色。

文章來源:中國知網

文章原名:《A-STEM視域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為例》,文章有刪減

作者:李政 丁益民 楊翔宇 方心如 郭修星 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轉自:STEAM教師

(宣告:除21CN青少年科創家原創文章外,21CN青少年科創家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科創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絡小編微信:mysteam123,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援。)

原標題:《優秀STEAM案例 | 聲音的特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