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歐洲在很多人印象裡就是一堆大小不一的國家,說它大小不一,其實面積小的居多,真正大的僅有一個俄國,且絕大多數國土在亞洲。通常情況下,同一地區的鄰國往往具備很多的共同點,比如一提起南美你會有一個大體的印象,然後才會想到南美各國之間的差異,非洲也一樣。然而提起歐洲你雖然也會有一個籠統的“西方文明”的印象,但其中的俄國確實是個特例,換句話說俄國曆來是歐洲最特殊的一位成員。這次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俄國的歷史。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歐洲雖然雜七雜八的國家特別多,但如果從歷史種族上看,其實可以分為三大塊,即南邊的拉丁人、西邊的日耳曼和東邊的斯拉夫人。歷史上拉丁人曾經環抱地中海建立起龐大的羅馬帝國,為整個歐洲奠定了後世的文化基礎。後來日耳曼人各部族南下覆滅了西羅馬,這就導致了雖然分裂但起碼還是“親戚”的東西羅馬徹底形同陌路,歐洲也是從那時候文化上開始分東、西。當然隨之分開的還有基督教廷,便是後來以羅馬為核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核心的東正教。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話說這一切正在發生的漫長曆史時期裡,斯拉夫人還只是正在被日耳曼分支欺壓著的農獵部族。由於日耳曼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除了早期在被羅馬帝國進攻的時候,在今天薩克森附近出現過一個號令大部分日耳曼部族的領袖外,再沒有出現過相對統一的領導。因此在日耳曼人南下期間,一直是各個分支分別行動,且各分支之間也是戰亂不斷、互爭地盤。其中也不乏一些留在原地沒有南下的種群,如法蘭克人的一小部分就留在了今天的荷蘭、阿曼尼人的一部分留在了今天的德國北部。既然沒有統一領導,離開家園只是為了搶更多的生活資源,那麼自然就幹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不怕冷的繼續往北走了,他們便是後來的維京人和一部分諾曼人。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為了緊扣主題,關於維京人在北歐建立國家以及橫掃歐洲的“事蹟”,將會放到北歐三國的歷史中詳盡描述。總之有一部分諾曼人從瑞典出發來到了俄羅斯大平原,並統治了這裡建立公國。斯拉夫人也是有分支的,大體上可以分為東、西、南三部分,南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巴爾幹半島上,西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中東歐,而東斯拉夫人就生活在這片俄羅斯平原上,也被稱之為俄羅斯人。他們雖然早已生活在這裡,但在公元10世紀之前真沒什麼好說的,你可以理解為在西歐從公元前就開始的各種重大變革和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候,俄羅斯平原上基本處於部族農業時代,直到諾曼人征服這裡並建立公國。由於這個公國將首都定在了基輔,因此被稱為基輔羅斯國。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北歐的維京人和諾曼人的征伐歷史雖然給所到之處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在客觀上給所謂“偏遠地區”及“蠻荒之地”帶去了歐洲的文化印記,基輔羅斯就是這樣。正是北歐人作為橋樑紐帶,將東斯拉夫人與歐洲聯絡在了一起,使得這一地區的文明走向靠向西方,而沒有成為西亞文明或者中亞文明。如果說海岸線決定了歐洲大部分地理輪廓的話,那麼基輔羅斯的建立可以說深遠的影響了歐洲陸地界限的劃分。雖然距離遙遠的東西歐開始走向同一種文明特質,但隨著10世紀後東正教的傳入,使得俄羅斯人與西方的天主教國家始終在同一大框架下存在深深的裂痕。

或許俄羅斯史的開端跟很多人心目中不太一樣,作為今天響噹噹的戰鬥民族,為何一上來就是“蠻荒多年”然後被外族統治呢?彆著急,更慘的在後面,諾曼人很快就統治不了這裡了,因為蒙古人來了。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12世紀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其勢頭自不必多說,基輔羅斯很輕易的就落入了蒙古人的統治之下,而且一統治就是三百年。我們都知道成吉思汗的後代將佔領的所有領土分成了四大汗國,其中統治俄羅斯的就是元朝的西面鄰居金帳汗國(也叫欽察汗國)。是由成吉思汗長子的次子拔都建立起來的,拔都還有弟弟叫斡爾答被拔都分封到了金帳汗國下屬的白帳汗國(今天哈薩克地區),兩百年後白帳汗國國君繼承了金帳汗國汗位,從此開始了連年的統治中央內訌,國力極速衰退。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就在這個過程中,金帳汗國中下屬的莫斯科公國一直悄無聲息、低調發育。到白帳汗國國君上臺時,莫斯科公國已經發展成為整個金帳汗國的經濟中心,其財力首屈一指。那時候在金帳汗國內,除了大汗以外地位最高就是他同族的下屬汗國,而除了這些汗國就是眾多東斯拉夫人的公國。由於金帳汗國面積龐大、種族繁多,而又以蒙古人和東斯拉夫人為主,因此這些公國的存在也是為了方便管理。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到公元15世紀中葉的時候,藉著金帳汗國四分五裂的衰敗時期,莫斯科公國伊凡三世開始率軍反抗蒙古人的統治,1480年徹底擊敗蒙古騎兵而獨立出來,且隨後沒有停下戰爭的腳步,開始一個個征服其他的公國。經過伊凡三世的南征北戰打下的基礎,到瓦西里三世的時候終於形成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的俄羅斯,自此這個國家才正式形成。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還記得之前文章裡經常提到的神聖羅馬帝國麼?由於公國眾多四分五裂,被奧托一世一統之後,由於面積廣大、自信心爆棚,開始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因此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跟其經歷有太多相似之處,由於境內都是東正教徒,統一後也自認為是東羅馬帝國的正宗繼承者,因此到伊凡四世的時候開始加冕為沙皇(皇帝一詞只是我們的漢語翻譯,在歐洲自古皇帝是指拉丁語中的凱撒一詞,而俄語中的凱撒就被稱為沙皇),這個國家也隨之改名為——沙俄。

十六世紀初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就是“地理大發現”,也就是大航海時代,而大航海的風潮並沒有影響到沙俄,因為沙俄當時沒有資格被影響。原因很簡單,當時這個國家雖然看似有海,卻沒有出海口,就算到一百多年後,沙俄足足擁有145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依然跟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國家沒有任何區別,因此當時沙俄工業方面要比西方落後足足兩百年。當時這個國家北面是冰凍的海洋、南面黑海被強大的土耳其控制、西面的波羅的海是瑞典的“內湖”、遠東太平洋方面,那時還沒簽訂《愛輝條約》,常年不凍港海參崴還是大清的。因此奪取出海口就成了沙皇的核心願望,就在此時,著名的沙皇彼得一世登場了。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年輕的彼得一世是一個精神的小夥子,他環顧四周決定向發達的西方學習。他先是派出使團到西歐學習工業革命的成果,為了切身感受和深入學習,彼得一世自己穿上便服跟隨使團到達荷蘭,在那裡他做起了荷蘭一家造船廠的學徒工。原因很簡單,在諸多工業革命成果中,海軍艦隻是彼得一世最喜歡也是最為看重的。

回到沙俄後,開始在國內大力發展工業產業,但當時的彼得一世還是有些年輕沉不住氣,稍見成果便想著“試試火力”。在四面的出海口中,他看中了離得最近的波羅的海,於是發動了第一次從瑞典人手裡奪取海港的軍事行動。在出徵之前,為了防止強大的土耳其背後捅一刀,他還特意事先與土耳其簽訂了長達三十年互不侵犯的和平條約。信誓旦旦的彼得一世帶著軍隊出發了,一去就被瑞典軍隊打趴了。

經過這一次失敗之後,彼得一世吃一塹長一智,開始韜光養晦、銳意改革。他所施行的改革並不是什麼國計民生之類的社會生產政策,而是“國家軍事化”改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這個國家改造成為為打仗而生的機器。如改革政策中包括每家每戶至少出一名士兵、每三個教堂至少拿出一口鐵鐘用於熔鍊武器等等。到公元1702年的時候,完全變了個面貌的俄軍在彼得一世的帶領下再次出征了。這一次他成功了,從瑞典手裡奪取了蒂諾特堡。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這是波羅的海東岸的一個出海口,到手之後彼得一世立即下令在此地擴建城市,營造彼得保羅堡,即為了擴建海港,也為了加強軍事防禦,防止瑞典人捲土重來奪回這個地方。彼得保羅堡也就是後來的聖彼得堡。這裡要提一下此“彼得”非彼“彼得”,因為彼得一世命名這座新城,用的是耶穌門徒聖彼得和聖保羅的名諱,而不是用的自己名字,因為在基督教世界,中世紀很多貴族取名都會用先賢聖人的名字。

有了這個出海口,彼得一世真的是把它捧在手心裡,視作是沙俄發展的希望所在。但瑞典歷史上好像很少當“軟柿子”,它是一定會捲土重來的。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在歐洲大陸分別擊敗了丹麥、荷蘭、薩克森,之後立馬揮師東進進軍沙俄。那一年是1707年,瑞典的軍隊可謂勢不可擋,彼得一世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由於連連失利,不得不採取堅壁清野的戰略。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這一戰略後來成為俄國史上經常用到也是最著名的戰略,由於沙俄最大的特點就是國土面積超級巨大,堅壁清野就好比是“自我焦土政策”。想象一下不管出發的時候多麼鬥志昂揚的大軍,走進這種場面後發現一直走、一直走,一直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荒原和“焦土”,再強大的後勤也保障不了這種“絕境”中的大軍,他們接下來將要面臨的就是要麼餓死、要麼凍死、要麼還有一口氣被突然出現的俄軍殺死。後來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領教過,也因此俄國給世界留下了永遠不會被徹底擊敗的強硬印象。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兩年後這一戰略起作用了,銳氣被消耗殆盡的瑞軍在一次決戰中被俄軍徹底擊敗。此後零散的戰鬥還在繼續,只不過戰線一步步推到了瑞典這一邊。五年後也就是1714年,戰線推到了波羅的海,苦心經營多年的沙俄海軍一舉戰勝“北歐神話”瑞典海軍。藉著如此巨大的勝利,俄軍開始登陸波羅的海西岸的瑞典本土,到1721年逼近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再也打不下去的瑞典被迫簽訂了停戰條約,放棄了波羅的海東岸的領土。

沙俄的崛起,被北歐人和蒙古人輪番統治600年,直至彼得一世降臨

在這個勝利條約簽訂不到四年後,彼得一世去世,俄國人因其一生的功績將其稱為——彼得大帝。

如果說伊凡三世統一了這個國家,並把俄羅斯從外族的統治中掙脫出來的話,那麼彼得大帝的成就就是將沙俄從一個當時歐洲人眼中的偏遠蠻荒之國,快速發展成為能夠與西歐列強並駕齊驅的大國。很多網友說俄國跟戰國時期的秦國很像,都是“中原人”眼中的“偏遠之地”、“劣等國家”,都是最重視軍事的國家。有人甚至稱俄國“是最有希望統一歐洲的國家”,但歷史上歐洲從來沒有被統一過。值得思考的是,雖然俄國不能統一歐洲,但它發展的卻比整個歐洲都大太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