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夜雨丨陳泰湧:電影《產房》帶來的第二次感動

夜雨丨陳泰湧:電影《產房》帶來的第二次感動

(劇照)

電影《產房》帶來的第二次感動

陳泰湧

2020年,“重慶造”的電影《產房》走上院線,收穫了一大波好評。2022年12月7日上午,這部電影又搬上了熒屏,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讓更多的觀眾得以觀影。

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電影。2018年就榮獲了“重影杯”第九屆重慶市電影劇本徵集活動一等獎,2020年電影上映後又獲得第三屆先鋒藝術電影展最佳演員獎,併入圍澳門國際電影節。

電影是在璧山開機的,我受編劇王雨之邀也到現場參加了此次開機儀式,再在解放碑國泰電影院參加了首映禮,再到此次,坐在熒屏前和更多的觀眾一起再次觀影。可以說,我是從頭到尾見證了這部電影的誕生,並且在電影之外我對編劇王雨還有著更多的瞭解。

以前我對王雨的身份認知是有些模糊的,王雨本名王志剛,中國的超聲醫學專家和博士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知名作家、重慶市作協原副主席。這讓我在寫這一句話時很猶豫,究竟是該用逗號還是用頓號。

夜雨丨陳泰湧:電影《產房》帶來的第二次感動

(劇照)

他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長篇小說《填四川》,以及32集同名電視連續劇,讓王雨成為諸多媒體訪談的紅人。加上他隨後的長篇小說《開埠》《碑》“重慶移民三部曲”的推出,給王雨貼上了一個“移民”作家的註釋,曾經有一次王雨在解放碑精典書店作文學講座,有一位年輕的媒體記者得知王雨在醫學界的背景後一聲長長的嘆息,“他怎麼不寫醫療題材的小說呢?太可惜了。”

我是比較關注他的作品的,好多年前他就寫了反映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艱難、困惑及發展前景的長篇小說《飛越太平洋》,“他寫過,你那時應該還在上小學。”見年輕記者欲辯,我又說,“他還寫了醫療和房地產業欣慰與困惑的長篇小說《血緣》。”年輕記者嘴上不服,“他為什麼不寫現在的醫療?”

再見到這位年輕記者是在《產房》電影的首映式上,我們均笑而不語。《產房》是根據王雨短篇小說由他自己改編的,從名字就知,王雨的創作終於“迴歸”了。

王雨這短篇小說原名《護士長》,《小說界》2015年6期發表時更名為《產房》,其劇本發表於《中國作家》(影視)2018年7期,獲得了“重影杯”第九屆電影劇本一等獎,證明了原著的厚重。

雖是第二遍觀看了,但影片一開始仍然令我心一緊:故事是從一個產婦羊水栓塞死亡開始的,產婦死亡,職業醫鬧登場。何等熟悉的場景!我想起了第一次和王雨打交道時的場景,那時我也是一名年輕的記者,正是因為一位羊水栓塞的產婦死亡而去醫院採訪,王雨是院方領導,接受了我的採訪。當記者之前我也是一名醫生,醫學常識還是具備的,經過實地採訪,我決定迴避產婦死亡這一醫療糾紛,而是在報紙上寫了一篇有關羊水栓塞病情如何兇險,目前國內外臨床救治成功的案例幾乎是奇蹟這樣的科普性報道,但是,這也引起了“醫鬧”對報社記者的圍攻——現在,這一幕也被寫入了小說中,並呈現在了熒屏上。

夜雨丨陳泰湧:電影《產房》帶來的第二次感動

這部電影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卻又超越了現實,我的思緒不由得自行進入了蒙太奇狀態。二十多年前醫學院畢業後,我分配至一家三甲醫院當外科醫生,幾個月後辭職,辭職的原因除了年輕氣盛,更因為當時不良的社會環境和醫療環境,醫院“下軟蛋”,按鬧分配,越鬧越有利益。有的患者竟然口口相傳,對醫院的投訴,無論是否查實,亦可減免部分醫療費用,因為那所醫院為了創等級必須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我相信人性本善,將心比心,絕大多數患者是懂感恩的,但利益也驅使有的人私心膨脹,“不鬧白不鬧,鬧了不白鬧”,所以,哪怕我這樣一個毛頭醫生謹小慎微、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還是遭了莫須有的投訴,氣得我脫了白大褂準備和這患者家屬幹一架。後來我真脫白大褂當了記者,聽到看到更多,這才發現,醫患關係中,患者是弱者,醫護人員更是弱者。

王雨聚焦風口浪尖的婦產科護士長肖春(範豔飾演),是一招險棋,要麼落入俗套,要麼成就一部好作品。要成就一部好作品,沒有長期真實的醫院生活經歷,沒有對醫護人員的共情,沒有對患者的醫者仁心,沒有對職業醫鬧的不退讓,很難。王雨這位“斜槓”人物,與導演郭琦、製片人劉崗和劇組共同完成了這部好作品。

熒屏上鏡頭變換、場景切換,小說變成了《產房》電影,說明了小說的成功。而電影如何?作為重慶本土拍攝的這樣一部故事片,所有的場景都是我們生活著和熟悉的,而重慶的諧劇名家凌淋所飾演的醫務處長常常讓觀眾“跳戲”,總會去想《街坊鄰居》裡的“為民醫院院長”怎麼突然就成了醫務處長呢?還有很多熟悉的重慶地產“明星”,在電影裡飾演了不同的角色,親切,接地氣,真實,感人。正是電影起落的情節和這些小小的幽默,熒屏前的觀眾才笑中含淚,淚中有笑。

”。

編輯:羅雨欣

責編:陳泰湧

稽核:王 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