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西北之旅我們來到陽關,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站。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陽關

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是當時抵禦外族入侵和絲綢之路上的最要關隘。本來只是行程中的一站,想看看沙漠中的邊關是怎樣的,卻在當時遇到

風沙,

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大漠風塵日色昏”的樣子……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陽關應該是很多來甘肅旅行的人清單裡的一項,我們也不例外,因為在行程的線路上比較方便,根據時間,選了陽關,沒有去玉門關。但其實兩個景區離的並不算遠,事實證明,我們當時選擇去陽關是很正確的。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驅車前往陽關的路上,天氣還是很好的,中午剛過我們到了景區,但還是很熱,便在車裡吃了點東西,修整一下,等天氣涼爽些再進去。正好也查查關於陽關的介紹。下午三點多時,我們進了景區。

景區正門便是一座城樓,稍顯簡陋,但和當時的邊塞也算符合。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景區內人並不算多,只有

張騫的雕像聳立在那裡,作為漢朝傑出的外交家,為當時的漢朝打開了視野、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陽關城內大部分建築都是後期修建的,可以在博物館看到當時陽關的歷史,城內有都尉府、練兵房等設施,展現了當時駐守這裡的情景。而真正歷史留下來的就是城外的一座烽火臺遺址,也就是出了陽關城,所謂的關外地區了。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從陽關城到烽火臺有一段路,可以走路,也可以選擇坐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有兩種,一種是電瓶車,另一種就是有人牽著著走的小驢車,在這樣的情景下,是乎小驢車更有感覺,但因為時間原因,我們選擇了電瓶車,可以更快些,事實證明,小驢車只是好看,但並不好坐,一顛一顛的不說,還很慢,要知道在這四處荒漠的地方,陽光足、還有風沙,待久了實在也不太好受。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烽火臺已殘破不堪,只能看出部分形狀,望向遠處茫茫黃沙,人煙罕至、一片淒涼油然而生,我想大多數人到了這裡都會想起大詩人王維的那首: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在當時從這裡走出去便是關外,自己就成了外鄉人,還哪裡那麼容易見得到故人。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所謂的“陽關大道”就是指去往西域的這條路,四處空曠,還真是一條“大道”,而能在

絲綢之路上做生意,也的確是一條致富之道。當時漢武帝

“列四郡,據兩關”

——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和玉門關、陽關,打開了帝國新的視野,讓多少人走出家鄉,行走在絲綢之路上,而又有多少人在陽關與故人辭行,把陽關視作自己的精神故鄉。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我們正觀賞,天氣突變,黃沙飛揚,陽光昏暗,吹得我們睜不開眼睛,之前清晰的

烽火臺已在風沙中漸隱漸顯,看不清楚,遠處的沙漠更是一片渾濁,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漢時那種在戍守邊關的感覺,

滿滿的悲涼與荒蕪感。我們只能摸索著回到等車的地方,然後儘快回到了陽關城內。

西北之行遇沙塵,讓我們見到千年前的塞外邊關——陽關

陽關景區並不算大,也不精緻,但如果說在西北之行中,最能感受絲綢之路的地方,那一定是這裡,這裡可以讓你更真實的感受到千年前在大漠前行的人們是怎樣的心境。

遊食記和您分享生活中快樂與美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