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2023開年新劇《三體》刷屏了。

該劇一經登入央視便迅速霸榜熱搜,還打破了騰訊影片等平臺的收視紀錄。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而隨著劇集的熱播,一個消失已久的名字再度重回公眾視野:

劉 慈 欣。

作為《三體》小說的原作者,他現在已鮮少出現在社交平臺上,以至於在現在的一些人印象中,“劉慈欣是一箇中年婦女”。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甚至還有不少人誤以為他已經“去世了”。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實際上,這位長相酷似範偉的格子衫理工男是一位隱藏的大佬——

作為中國第一位雨果獎獲得者,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熱銷,包括雷軍、扎克伯格等多位大佬都是他的讀者,還曾被美國總統寫郵件線上催更。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可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這一切,都要從他的三次超越說起。

第一次

超越苦難

劉慈欣於1963年夏天出生於北京。

但劉慈欣對北京沒有記憶。3歲那年,原本在中國煤炭設計院工作的父親因政治原因被下放到山西陽泉,成為煤炭三礦的一名礦工。劉慈欣的妹妹留在了北京,而他則隨父親來到陽泉。

那時,陽泉是“文革武鬥”的重災區,批鬥大會每天都在身邊上演,父母出於他的童年成長考慮,把劉慈欣送去了位於河南信陽羅山縣的老家。

當時的羅山縣很窮,村中破舊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燈昏暗的光,村裡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沒有通電。

這裡的每個孩子常常餓肚子,有的甚至光著腳,腳上長滿了凍瘡。劉慈欣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吃不飽、穿不暖。

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一次驚鴻一瞥偶然照亮了小劉慈欣,也在他心中種下了對宇宙的好奇——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升空。

那天晚上,7歲的劉慈欣站在信陽羅山縣的一個池塘邊上,和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觀看衛星發射。

旁邊的大人說,人造衛星和飛機可不一樣,它是在地球之外飛。小劉慈欣聽著大人們的交談,抬頭仰望著頭頂那片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滿了不可名狀的好奇和嚮往。

而與這些夢幻般的感受同樣強烈的,是現實生活的困頓苦楚。因為父親政治原因,他多次申請加入少先隊均未透過,直到小學畢業,他都沒能戴上過紅領巾。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到恥辱,也因此他比別的孩子更加自卑。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他,唯一能安頓自己的方式,只有看書。

那時,小劉慈欣蹲在新華書店的地上讀完了《十萬個為什麼》,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隨後又在父親那裡得到一本《地心遊記》,看得如痴如醉。

1981年夏,恢復高考的第三年,18歲的劉慈欣考上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在這裡,他接觸了大量的科幻類書籍,首次讀到了知名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遊》,並在某個冬天的晚上目睹了一個球狀的閃電。

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舊的生活和信仰已經崩塌,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劉慈欣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心中一片迷茫。而這本書激活了他的想象力,思想豁然開闊許多,有小溪流進大海的感覺。

多年後劉慈欣接受採訪時,再度拿出了當年的那本《2001太空漫遊》,書已經被他翻爛,但他卻捧在手心,視若珍寶。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有句話說:“唯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劉慈欣的童年並不幸福,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在最困頓的現實中,他的想象力得到了最野蠻的生長。

一個不受關愛的孩子,就此找到了內心深處的熱愛。

並始終保持著這份熱情,漸漸超越了苦難。

第二次

超越命運

1985年大學畢業後,劉慈欣差一點就能留在北京、進入水科院工作。

然而最後關頭,一個京籍學生名字擠上來,劉慈欣被打回山西,去太行山深處的娘子關火電廠工作,負責這裡的計算機系統維護。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這樣的分配,對劉慈欣來說自然不是最理想的,但他也很快接受了。

既來之則安之,命運給了什麼,他就接著。

從小到大的經歷,令他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得到命運垂青的人:

“小時候經歷帶來的影響是,我成年後覺得在一個單位集體裡受到所謂不公,比如這個沒評上,那個沒給我,我不會有任何不甘。

因為我有一種好像這些本來就不屬於我、不得到命運垂青是如此意料之中、就應該這樣的潛意識。”

在這種心態下,劉慈欣躺平了。他不找女朋友,每天下班無所事事,靠打麻將和打撲克打發時間。

有一晚,他手氣很爛。

竟然一口氣輸了800塊錢,而這能抵上他一個月的工資。

這件事令劉慈欣突然意識到,不能再繼續這樣混下去。“不如去寫點東西,就算賺不到錢,至少不賠錢”,他心想。

這便是劉慈欣開始寫科幻小說的起點。

隨後,他開始利用工作碎片時間寫東西,並在《科幻世界》上發表自己的短篇處女座《鯨歌》。

2004年,發生了一件插曲——劉慈欣被診斷為癌症。他一下子慌了神,一口氣將自己攢了很久的點子都放到了一起,出版了長篇小說《球狀閃電》,這樣高壓下出來的小說竟大受好評。而癌症也被證實是誤診,虛驚一場。

兩年後,《三體》開始連載,閱讀量隨著更新攀升,但劉慈欣仍然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在電廠隻字不提自己在寫小說。

有一天,有位同事跑來跟他說:“劉工,網上有個寫小說的跟你同名同姓。”但同事也並沒有想過,其實網上的劉慈欣正是眼前的這位。他們並不關心科幻,也不在意周圍世界的變化。

就這樣,劉慈欣一直待在火電廠,一邊工作一邊偷偷寫小時。直到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通過了一項節能減排決議。隨後,運行了四十多年的娘子關電廠因這項決議關停。46歲的劉慈欣也和同事們一樣,不得不面臨分流,離開這個自己工作了25年的地方。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但他比其他同事都更淡然,因為這時他已是小有名氣的科幻作家,可以依靠寫小說來另謀生路了。

在這25年裡,他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因此當別人不得不被動接受大時代的淘汰時,他卻可以主動去選擇自己的命運。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三體》裡有句話:“毀滅你,與你無關。”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溫水煮青蛙是最可怕的。

而唯有對所處的境遇始終保持清醒,持續精進、提升自我價值,方能超越命運,從容破局。

第三次

超越是非

2015年,已經拿滿國內獎項的《三體》,入圍雨果獎。劉慈欣給組委會打電話,問是不是必須要本人到場,組委會回答說不用。

劉慈欣認為這是在暗示自己不會得獎、不必白跑一趟,於是他真的沒有去。

沒想到結果出來,得獎的卻恰恰是沒有到場的劉慈欣。

得知訊息後,劉慈欣欣喜若狂。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看了《三體Ⅰ》後欲罷不能,但當時美國還沒有二三部,於是奧巴馬讓政府發郵件向劉慈欣催更:

“尊敬的劉慈欣先生,美國總統奧巴馬非常喜歡您的《三體》,請儘快出版《三體3》的英文版,如果有《三體3》的英文版出版的話,請給我們寄來一套。”

但劉慈欣以為是什麼垃圾郵件,就給刪了,他覺得美國總統每天日理萬機,哪有時間看他的書,之後他接到了工作人員的電話,才明白,這真的是奧巴馬。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拿到雨果獎,又讓總統成為迷弟,這令劉慈欣在全世界範圍內走紅。因此也有人說,劉慈欣“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拉高到世界水平”。

然而,人紅是非多,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卻差一點令他晚節不保——

在一檔訪談節目上,劉慈欣坦言自己在火電廠上班時,經常在崗位上寫作:“有種佔便宜的感覺。”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而這段頗受爭議的發言,隨後被國資委點名痛批。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緊接著,劉慈欣的社交平臺小號也被人扒出,甚至連家庭住址等隱私資訊也被公開在網上。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這些網友羅列了他小號裡的各種“黑料”,列出他的種種罪狀,稱其“道貌岸然”“人設崩塌”“晚節不保”。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比如,他會用粗俗的言語怒懟網路騙子:“把你老婆借我睡才行。”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會假裝粉絲的語氣,吹捧自己是中國科幻第一大師。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也會在拿獎後自賣自誇:“這可是科幻界的諾貝爾,很高大上的哦~”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會帶著酸味奉勸買了競爭對手新書的讀者:“快把這本書扔了,你已經浪費了錢,就不要再浪費時間啦。”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會開導30歲還未結婚的女網友:“你不用為這種事擔心,現在的社會很開明的。”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也會嫉妒母校對知名校友李彥宏大肆宣揚,卻忽略了他劉慈欣:“母校只知李彥宏,不知校友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

雖然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言論很真實,但經過這場扒皮網暴後,劉慈欣還是退網了。

為什麼如今世人只知《三體》,卻不識劉慈欣?

他登出了原來那個賬號,僅用官方認證的賬號“被迫營業”,也不再輕易接受媒體的採訪。

除了前不久獲得克拉克獎時,他再次講述了自己少年時期受到克拉克作品《2001太空漫遊》啟發的經歷。

好在退網後,劉慈欣仍在繼續創作,先後出版了幾部作品集和短篇小說,還監製了多部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接下來的春節檔,由他監製的電影《流浪地球2》就將上映。

如今,你已經看不到那個會懟人、會自誇、會嫉妒的“劉電工”了。

少了幾分鮮活,多了幾分穩當,更是對自己創作環境的一種保護。

那麼,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

為什麼世人只知《三體》,不識劉慈欣?

到這裡,答案也顯而易見:

如今的他經歷過苦難,戰勝了命運,超越了是非。

喪過,拼過,紅過,狂過,摔過,最終,好的壞的,都會過去,留下的最重要的,唯有作品。

而記住作品,忘了劉慈欣,

在這個熱衷造神又熱衷毀神的時代,這或許就是一個作家最好的歸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