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讀印:陳師曾“玄之又玄”,邊框的處理

讓我們再讀一方陳師曾的印,就是這方“玄之又玄”:

讀印:陳師曾“玄之又玄”,邊框的處理

(陳師曾“玄之又玄”)

“玄之又玄”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句話的解釋很多,但基本不外乎

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又多形容其他事物的奧妙、不易理解。

讀這方印的重點,我們放到邊框的處理上。

這方印的章法就是很普通的漢印章法,四字均分印面,但因為印文內容的特徵,這方印的章法又加上了天然的可供利用的“對角呼應”。

讀印:陳師曾“玄之又玄”,邊框的處理

(基於字形的對角呼應)

因為印面有兩個“玄”字,又恰好因文字順序的原因分佈在“右上角”和“左下角”,而另外兩個字“之”和“又”恰好又字形簡單,也被分配在“右下角”和“左上角”,由此構成了整個印面對角呼應的大格局。

這種呼應很簡單,就是兩個“玄”字字形稍繁密,而“之”和“又”字形稍簡單,對角呼應其實也是基於疏密對比。

但這方印,作者對邊框的處理值得一說,因為他強化了“對角呼應”的效果,注意看:

讀印:陳師曾“玄之又玄”,邊框的處理

(被特別處理的邊框)

右上角的“玄”處邊框,被加粗加厚處理了,與之相同處理的,還中左下角“玄”處的邊框,也被加厚處理了,甚至“玄”字的底筆與邊框合二為一了。這都強化了右上與左下的“密”的呼應。同理,右下角的“之”處的邊框(特別是下部邊框)被細化、切斷處理,而與之配套的還有左上角的“又”字的上部邊框被切斷處理,都共同強化了右下與左上的“疏”的呼應。

但這種用邊框的造密與造疏都不是呆板、生硬的,因為右上的“玄”底筆被斷開,而左下的“玄”左邊框也被切斷,這是為了“求變”,

求得審美上的層次感

之前讀吳昌碩印時,我們就說過:

邊框的作用是豐富的,它既可以強調主次,映襯筆畫線條,比如用粗邊框對比線條之細、細邊框對比筆畫線條之粗;又可以做實攔邊收氣,或者破邊以透氣……

本印所談的邊框的造密與造疏,只是邊框應用的手法之一。

因此,所有的篆刻學習者,都不要忽略一方印的邊框對一方印的影響,要注意邊框的每一個細節。

讀印:陳師曾“玄之又玄”,邊框的處理

(陳師曾的篆書)

當然,這方印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印從書出”,印面中的文字,起收多帶有起筆藏鋒和收筆回筆,也帶有篆書特有的中鋒行筆,這些“書法”特徵都參與了這方印的審美。這也是要說的另一句話,篆刻,以書法為根。

(【布丁讀印】之168,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相關文章

頂部